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2020-10-09 11:26党宝玉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党宝玉

【摘要】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以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声音语言进行教学,将让简单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让乏味的说教变得富有情趣,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具象性十分重要。教师若能把场面、细节形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但易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而且会让语言文字的造像功能得以充分体现,更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趣味无穷、成效显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高耗低效”说再见。语文学科是以言语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這说明了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马里连柯也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工具。正如有人总结的:“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应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营造愉悦的教与学氛围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因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接触的事物非常有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多以方言进行交流,说、听普通话的能力远远不及城市学生。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用其独特的语言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不让其走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课堂语言更形象生动且富于变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教师要善用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语言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营造生气勃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听、说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语言要等合农村学生的学龄特征

有的农村地区网络没有普及,乡村小学的图书馆也不是很完善,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积累较少。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感叹道:“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确保教学语言儿童化,要适合农村学生的学龄特征,多用精练的口头语言,少用书面语言,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让浅显通俗的儿童语汇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1.化抽象为具体

要想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农村语文教师要广泛收集与教材、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方言、歇后语等,并有目的地引入课堂,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新奇多趣,进而使学生认真听讲,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采用直白的口头语、简单具体化文本内容,让学生一听便知其意。对于一些书面语的语汇,或难懂的成语,教师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或以白话文,或由浅入深,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2.注重双音词的运用

词汇积累较少的学生在说话时常用单音词,就像刚入学的儿童喜欢把单音词说成叠音词,如“饭”说成“饭饭”,“凳”说成“凳凳”,“桌”说成“桌桌”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慢慢适应学生的语言习惯,逐渐地用双音词来代替单音词,可以在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如“凳”变成“凳子”,“桌”变成“桌子”,“石”变成“石头”,“姨”变成“阿姨”等;还可以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反义词,合成双音词,如“穿”变成“穿戴”,“议”变成“议论”,“说”变成“说话”,“怪”变成“奇怪”等;也可以把单音词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夷”变成“平坦”,“傍”变成“靠近”,“邦”变成“国家”,“眠”变成“睡觉”等。渐渐地,学生的语言习惯就会改变,词汇积累也会丰富起来。

3.大力推广普通话,纠正学生的“方言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变体。生长在北方农村的学生,其语言虽然和普通话属于同一语言体系,但仍然深受方言的困扰,影响了交流和写作。那么,如何纠正学生的这些“方言词”呢?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相当重要的,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广播、多看新闻联播。这也是农村学生接触普通话最常见的途径,对他们了解普通话语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还能深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一举两得。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规范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日积月累,学生储备语汇的读音就会越来越准确,语汇量也会增加,“方言词”的使用逐渐就会减少。

三、注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方式

有的农村学生对语法修辞知识了解较少,缺乏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方式。

语法修辞枯燥难懂,但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解释,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雨来刚来到堂屋,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就从前门冲了进来”,“刺刀”本身不会“冲进来”,这里的“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就“代替”十几个鬼子。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中用“帆”这一标志性的事物来代替“船”,“孤帆”的意思就是“孤单单的一只小船”等。这样的讲解,既让学生明白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字数少,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句式,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这是一个长句,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可以采用“留主干去枝叶”的方法,把长句化为短句:“毛澤东的宣告传遍了全中国,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四、掌握艺术,巧用激励性语言

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种 “魔力”,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魔力”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精练准确的语言,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敲打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学生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生动具体的奇妙境界中。比如,“你字音读得准确,富有感情,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你的提问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等。又如,“虽然你答错了,但老师也一样喜欢你”“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等。精彩的评价饱含着无穷的动力,能让学生不耻下问、知难而进。

五、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克服一些常见的不良语言习惯,如口头禅、语词句式的单调、话语啰唆等。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简洁明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丰富的眼神、面部表情等神态语言与手势、身体动作等肢体语言,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进而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明显的提升。

总之,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充实自己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语言和娴熟的口才,教师就会像磁石一样,具有了牢牢吸引学生的磁力,以此“粘”住学生,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张秋萍.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150.

董珊珊.浅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45.

安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50.

张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名师在线,2018(01):61-62.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