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佳
关键词:暧昧表达;文化;地理;价值观;成因
经常会听到一些质疑,“为什么日本人从来不会说不,来拒绝别人呢?”说到这就要提到日语的暧昧表达了,这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谓暧昧表达是指日本人写文章或者说话时,不愿意把事情都讲得一清二楚。但是虽然不会明确的拒绝却也能传达出否定含义的表达有很多,例如「それはちょっと…」像这样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因此在日本柔和的措辭方式深受欢迎。日语的暧昧表达与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暧昧的日语正反映出日本人的“和谐之美”“不完全之美”“朦胧暧昧余韵之美”的审美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理解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的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与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审美意识有密切关系。引起日语中暧昧文化产生的因素,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首先日本人这种暧昧的语言习惯,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组成的,日本人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屿上,鲜少与外界接触交流,未受到过不同文化的冲撞。因此就造就了日本人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互相之间仅用暧昧模糊的表达方式就能让人心里明白,彼此之间交流有默契,心心相通,一些细微动作或者是语气的起伏就可以实现交流和沟通。然而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不理解反而会招致误解,根据场合的不同也有可能伤害对方。有名的纺织谈判就是一个例子,在佐藤和尼克松会谈中,佐藤首相就纺织品出口自由化问题回答说「善処します」,虽然这句话没有明确的否定表现,但却是带着否定的含义,意为“我们会尽力而为,但恐怕不行”。而将其理解为“我们会妥善处理,应该没问题”的尼克松总统在那之后大失所望。最后官方给出了一种善意的解释,那就是在“妥善处理”词在翻译上产生了误解。因此,日语的暧昧的暧昧表达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用不好将会导致误解产生,也可能伤害到对方。
第二,我认为日语的暧昧表达还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本人自古就崇尚「以心伝心」,根据三省堂《大辞林》的解释,「以心伝心」即就是心中所想的事情,哪怕不通过语言也能互相明白,心领神会的意思。在日语中,语言被写做「言葉」,语言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一片一片,轻轻落下。人有语言,大自然万物都有语言。日本人是非常感性的民族,他们说语言‘如同树木长叶子一般,语言是从心里长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倒不如用心去体会。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养成了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也许话不用说完,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含义。反而完整的表达出来会缺少一些意境,起到阻碍交流的作用。凡事都表达太清楚的话,反倒丧失了语言这种「以心伝心」的独特魅力。
第三,我认为暧昧表达受到自古以来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日本人注重“和”,强调统一。他们十分注重集体的作用,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日本人讲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只有自己置身于集体中才会有安全感,并且日本人很重视人际关系,在以和为贵的社会,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相互之间要留面子,不使对方难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更是使暧昧的表达方式更好的运用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家长会教育孩子“请考虑对方的心情来行动”、“不能给别人添麻烦”等。因此可以说日本文化是一种重和谐的文化。日本人说话,发表意见非常注重对方的态度,尽量做到与对方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设法避免分歧,从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日本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各国普遍认为日本人很有礼貌,素养很高。但与此同时,也有“经常看对方的脸色”“在意别人的评价”等负面的说法。日本人太优先考虑对方的心情,所以不会坦率地说话。但是在中国,更多人认为与其考虑揣测对方的心思,不如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彼此加深了解,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识。
本文分析了日语的暧昧表达的成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部分。我们在学习应用日语暧昧表达时,应结合其历史、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日语的暧昧表达,那么,就会使掌握日语暧昧表达都成为简单的机械模仿,从而使日语学习只浮于表面。因此学习日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要深入了解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殷二永.日语暧昧语表达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20(05)
[2]李密.试谈日语的暧昧表达与语境的依存关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