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对策
作者简介:惠超(1987-)男,陕西西安人,现在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人事局工作,主要研究机关党建、基层党建、意识形态。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时代性以及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而且还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纲领性文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创新党的意识形态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并着眼于民族复兴,致力于人类的进步,确定了采用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为引领的现代思想理论体系,也是对全社会共同理想的高度凝聚,将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作为核心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全民族文化的自觉形成有着强大的塑造作用。这就给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整体视角。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目前,全球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变得日益频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竭尽全力的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开展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渗透。而就国内而言,目前我国正处于滚石上山和爬坡过坎的核心阶段,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可谓矛盾交织和多元多变的利益格局,加上主流舆论和错误思潮的持续拉锯交锋,思想认识和现实利益之间互相交织,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的冲击较大,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等“黑天鹅”事件的持续蔓延,使得国内外的潜在矛盾与不稳定因素十分突出,对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前所未有和日益复杂的挑战。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在这样艰巨的历史任务下,只有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和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和艰苦奋斗、全民团结、统一思想和凝聚共识,需要切实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凝聚力与引领力。
全球战疫视角。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客始终试图通过制度模式与价值观来统领世界,将其描绘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输出与推广,而现实是遭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失败。在当前的全球战疫的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十分肆虐,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使得世界经济也遭受重大冲击,在人类共同战疫的过程中,一些政客因为存在偏见的意识形态,不仅不与中国联合抗疫,而且把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加大打压中国的新机遇与战略新要素。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一些政客围堵和污名化我国的一面放大镜,其中清晰的体现了中国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是认识挑战并非终极目标,而是要掌握挑战背后的动因,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终结论引发的一系列的思想理论与观点主张仍在不时泛起涟漪,战役斗争中的中国制度与治理优势歪曲为专制集权与权威主义以及所谓侵犯“人权、自由、民主”,并抛出“中国阴谋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的多个版本。而事实是在疫情之前,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不照搬国外模式,反而建立了“抗疫”中国模式。在疫情发生之后,由于中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彰显,由于强大社会动员功能,使得美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制度模式与价值观输出的压力,且中方在多个场合、多次呼吁不要恶化中美关系,不要把中美关系意识形态化,不要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这无不体现在我国在中美关系发展和寻求合作共赢的意愿。而现实是美国不仅没有改变对华意识形态的干预,而且呈现出围堵升级和愈演愈烈的态势[1]。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因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核心价值观出现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所以需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国的意识形态越是能被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同,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就会越安全,且在国家发展中具有的精神引领作用就会越强大。这就需要切实注重社会主义内涵的挖掘与阐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机结合起来,将各方的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注重社会意识的整合,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着力提升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集力,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完善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各行业各领域组织系统中,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营造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
第二,以一以贯之坚定四个自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得日益多元化,为了在惊涛骇浪中稳住定海神针,在应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图谋始终未变的挑战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如何强起来,尤其是要高度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被弱化和淡化的问题,坚决抵制利欲熏心和金錢至上的腐朽思想对精神世界的侵蚀,坚决与歪曲国史、党史、军史的言论、崇洋媚外和奴颜婢膝的行为做斗争,并在思想多元化的挑战下,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和发展导向,在应对敌对势力的各种险恶图谋时,需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深刻意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在四个自信下抵制腐朽思想侵蚀,自觉与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并坚决与之作斗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向前。
第三,持之以恒的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在信息交集和斗争方面,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复杂,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所需的规章制度,牢牢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切实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关注热点以及党政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积极而又正面的宣传和报道,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尤其是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切实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渠道,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优化传播方式,提升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与感召力[2]。
面对当前的意识形态围堵,在全球战疫的实践中,为实现意识形态破局,需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毫不动摇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聚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第二,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巩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有着科学的价值取向,针对疫情中的攻击和诋毁,我国给出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回应和交锋,并注重目标与任务,切实提升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力,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在中国的理解与认同,筑牢意识形态制度根基,着力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国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遏制危局[3]。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较多,本文基于整体和疫情的视角对存在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相关对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始终做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破解意识形态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越.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与探索[N]企业家日报,2020-08-27(003).
[2]张文君. 强化阵地意识巩固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8-27(006).
[3]王文静,张孟洋.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路径探究[J]公关世界,2020(1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