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意义

2020-10-09 10:03张嘉棋许多
艺术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种族歧视象征主义哈珀

张嘉棋 许多

摘 要:众所周知,哈珀·李是20世纪美国闻名遐迩的当代女作家。发表于1960年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她唯一的长篇小说,亦是她最高的艺术成就。该小说于1961年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本文浅析了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意义,旨在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继而进一步深思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哈珀·李;象征主义;知更鸟;种族歧视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1-00-03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知名女作家哈珀·李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不仅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还奠定了她在20世纪美国文坛的地位。该书自1960年出版以来就广受文学界的关注和好评。至今,它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4000万册,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之作。1962年底,该小说被美国知名导演罗伯特·马利跟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一、《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哈珀·李自身的经历为蓝本,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作为时代背景,通过一个6岁白人小女孩斯各特的儿童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现状。哈珀·李在小说中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映射了美国黑人社会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故事围绕着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梅科姆镇展开,讲述了主人公斯各特6岁到9岁期间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杰姆和斯各特是小镇律师阿迪克斯的一对子女,他们偶然结识了来到镇上姨妈家过暑假的迪尔,由于年龄相仿三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三个小孩子都对他们的神秘邻居拉德利充满了好奇,但因为镇子上的流言又对他感到恐惧。孩子们总是想一睹拉德利的容貌或者诱他出门,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始终没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黑人汤姆·罗宾逊被指控强奸白人少女梅亚拉·尤厄尔,阿迪克斯被指派为他辩护。但小镇上的居民大都不支持阿迪克斯为汤姆辩护的行为,甚至杰姆和斯各特还遭到了小镇上孩子们的嘲讽,他们用“爱黑鬼的家伙”来称呼阿迪克斯。斯各特觉得这诋毁了父亲的声誉而和其他孩子们大打出手,但阿迪克斯却教育她不必这样做。一群人想要私自处决汤姆,阿迪克斯无力阻止他们的愤怒,形势岌岌可危之际,是斯各特等人的突然出现化解了这场危机。庭审时,斯各特、杰姆和迪尔在法院的二楼悄悄旁听。阿迪克斯推测到原告梅亚拉曾主动对汤姆示好,这引起了她父亲鲍伯·尤厄尔的不满,而她的伤痕也很可能是由鲍伯所造成的,而不是汤姆。以汤姆的身体状况是根本无法做到殴打梅亚拉的,因为汤姆的左手早已丧失了行动能力。但即使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陪审团依旧做出了汤姆有罪的判决。

当阿迪克斯得知绝望的汤姆在越狱过程中被射杀时,他不禁对当前的司法公正产生了怀疑,也对汤姆身处的社会环境感到无奈。虽然尤厄尔在诉讼中获胜了,但却声誉扫地。他还报复性的向阿迪克斯的脸上吐口水,骚扰汤姆的遗孀,甚至在小树林中对杰姆和斯各特痛下毒手,折断了杰姆的胳膊。庆幸的是,在危机时刻一位陌生人挺身而出救了孩子们,其实这位陌生人并不陌生,他就是阿瑟·拉德利。警长赶到后发现鲍勃已经死于混斗。在经过和阿迪克斯的辩论后他们达成一致,结论就是鲍勃自己摔在了自己的刀上而导致死亡。终于,日子又重归平静了。[1]

二、象征意义

象征不仅能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还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灵活地运用了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阿迪克斯·芬奇——正义的化身

阿迪克斯是镇上的一名律师,妻子去世后他独自抚养杰姆和斯各特。阿迪克斯为人正直沉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在一次谈起打鸟时,他曾告诫杰姆和斯各特一定不要伤害知更鸟,他们可以在后院打罐头盒,如果非要打鸟的话可以打所有的蓝背栓鸟,但就是不能打知更鸟,如果打死了知更鸟那便是一种罪过。知更鸟不会做任何危害人类的事情,除了尽情唱歌供我们欣赏外,不干别的事,它们不到花园里啄花,不在谷仓里筑巢。知更鸟象征着纯洁无辜,杀死知更鸟其实就是在扼杀人性。阿迪克斯是镇子中為数不多的致力于争取种族平等的人,冒全镇之大不韪同意为黑人汤姆辩护,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受到了镇上白人居民的抗议。但他却不为所动,信念坚定,是小说中正义的化身。

(二)阿瑟·拉德利——善良的化身

拉德利是个白人小伙子,性格古怪。传闻中的拉德利是个危险人物,他从不在白天出门因为会被铁链拴在床上,只有夜晚才能出来活动的奇怪存在,这些流言使得拉德利在孩子们心中成为了邪恶的魔鬼形象。不明真相的杰姆和斯各特,对拉德利既感到害怕又充满好奇。虽然拉德利和他的家人在小镇上生活了很久,但是却因行为怪异而受到镇上人们的排斥,他们一家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万圣节当天,杰姆和斯各特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遭受了袭击,正是由于拉德利的突然出现和帮助,兄妹俩才得以获救。这时斯各特才发觉拉德利并不是传闻中魔鬼的化身,只是性格有些古怪罢了。他其实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爱的有血有肉的人。

拉德利小时候因为太顽皮,而被残暴的父亲在家中关了禁闭。由于长时间不能出门,他失去了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渐渐地拉德利丧失了交流的能力,宛若一个弱智儿。直到小说的结尾处才有了对拉德利模样的描述,因为常年看不见太阳,皮肤苍白,他头发稀少,眼睛无神,身形消瘦,仿佛真的是一个魔鬼。拉德利即使遭到了父亲的残害,他也依旧是善良的,他会通过树洞偷偷的给孩子们放小礼物,为杰姆叠裤子,还拯救孩子们于危难,他并不是人们传言中的恶魔。痛苦和伤害并没有让拉德利丧失爱的能力,他依然善良单纯,充满爱心,是小说中善良的化身。[2]

(三)汤姆·罗宾逊——种族歧视的缩影

小说中的汤姆·罗宾逊是一名在植物园工作的黑人,他勤勤恳恳,诚实憨厚,却被诬陷为强奸犯。在法庭上,阿迪克斯证明了原告梅亚拉的伤痕是被一个左撇子的人造成的,而那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是汤姆,因为汤姆的左手早已残废。尽管法官和陪审团看到了阿迪克斯给出的证据足以说明定汤姆的强奸罪名是不成立的,却无视了这些证据,依旧做出了汤姆有罪的判决。虽然败诉了,但是阿迪克斯已经为下次上诉做出了积极的准备,可汤姆的心却已如死灰,绝望的汤姆决定越狱,却在逃跑的过程中遭到警察射杀。其实这场官司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有一个不公平的结局,鲍勃和梅亚拉肯定会获得胜诉的。他们是当地镇上的一对白人父女,陪审团的成员也全部都是白人,他们心中的天平永远都会倾向于白人。

当时的白人对黑人大多是有偏见的,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黑人都是爱说谎的,是道德败坏的,是不守规矩的。这看似只是一场普通的官司,实则却是当时社会种族歧视的一个缩影。哪怕大家嘴上都说着人人平等,但白人内心的想法还是认为黑人是低贱的,白人是高贵的。白人高贵的权威是不能被挑战的,这种对黑人的歧视是根深蒂固的。无论这个黑人多么善良,多么勤劳友好,但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有白人对黑人的指控,不管这个指控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可怜的汤姆由于肤色关系成为了牺牲品。汤姆越狱逃走时被监狱守卫发现并被开枪射杀,身中17枪,要知道理论上只需要一枪就可以让汤姆失去反抗的能力,多出去的十几枪也可以看作是对汤姆的另一种残忍的伤害。[3]

(四)梅亚拉·尤厄尔——随波逐流无力自主

母亲去世后,幼小的梅亚拉便和父亲鲍勃相依为命,但鲍勃却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这注定梅亚拉成长的日子不好过。梅亚拉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朋友,更不曾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尊重。梅亚拉的生活是灰色的,是黯淡无光的,是感受不到快乐的。她还总遭受来自父亲的家庭暴力,而黑人汤姆的出现为她黯淡无光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明。汤姆长期帮助梅亚拉做家务,时间久了梅亚拉竟对汤姆心生感情。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斥着严重的种族歧视,根本就不允许白人与黑人相恋。梅亚拉鼓足勇气亲吻了汤姆,却被喝醉酒的父亲撞见,鲍勃觉得不耻而失手将她打成重伤。在法庭上梅亚拉为了维护父亲不受法律的制裁,竟将全部的过错推到了可怜的汤姆身上。虽然梅亚拉的行为很是厚颜无耻,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也无力自主。巨大的社会压力让她无法面对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能痛苦且无奈的选择了诬陷汤姆。[4]

三、结束语

哈珀·李在其经典之作《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不仅加深了整部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增强了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哈珀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成功塑造了可怜无辜的黑人汤姆这一形象,透过他的悲惨遭遇,折射出了当时的美國社会对待黑人的恶劣态度和不公平行为以及黑人所遭到的凄惨待遇。

虽然当今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态度已经大大改善,甚至黑人也能当美国总统,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很多角落,甚至很多不起眼的生活琐事里依旧存在着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可以说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与白人同等的自由与平等,得到真正的解放,还需要广大的像阿迪克斯这样的富有正义感的人的积极努力。此外,黑人也应该团结一心,让自己的种族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优秀,更加有种族凝聚力。要与身边的歧视与不公正抗争到底,赢取胜利,从而获得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美)哈珀·李著,杀死一只知更鸟[M]高红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徐慧敏.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象征主义表达[J].芒种,2015(03).

[3]杨西.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信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4]张学敏.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象征艺术手法运用[J].语文建设,2016(122).

猜你喜欢
种族歧视象征主义哈珀
被“逼”出来的诺贝尔奖
哈珀·李的沉默
《阿甘正传》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荻原朔太郎象征主义诗学略论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
肯尼亚中餐馆因“种族歧视”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