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分析明代海防建设与倭寇、海贼的炽盛。首先分析出明代海防建设的基础及形成原因。其次分析出明代海防建设与倭寇;明代海防政策与海贼炽盛。最后分析出明代海防建设抗击倭寇,通过相关体制的确立;水师的创立;造船技术的应用,最终成功抗击倭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关键词:明代;海防建设;倭寇;海贼
海防的建设管理与国家统一紧密相连,保护沿海安全就是保障国家安全。中国古代真正有意义的、形成防御体系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
一、明代海防建设的基础及形成原因
(一)明代海防建设的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在政治上废丞相,设六部等,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兴修水利,减免税负等。促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这些措施为明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了明代的海防建设打下物质基础,通过基础的奠定,海防建设中的各项技术工作得以开展,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明代海防建设的形成原因
倭寇对于中国古代沿海的侵扰,出现于南宋时期,元末更加严重,明初极为猖獗,所以明代的海防建设防御体系是为了防止倭寇侵袭而形成的,倭寇的侵占掠夺直接威胁明朝的政治、经济。明代海防建设形成还因为内部反明势力的相互勾结,造成内部混乱动荡不安,不仅如此,明代加强海防建设还为了镇压沿海地区人民的反抗。
二、明代海防建设与倭寇
(一)倭寇出现的原因
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互相攻击战斗,在长期的相互斗争中南朝灭亡,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一些在长期战乱中出现的败将、武士、浪人等,他们与一些商人之间进行勾结,不断的对中国及朝鲜沿海地区进行侵袭、掠夺,加上还有一些以张士诚等为首的南方残余势力相互勾结,导致倭寇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十分猖獗。北朝统一日本后,南朝那些战乱中出现的败将、武士等没有了依托,致使洪武末年的倭寇日渐炽盛。伴随着明代与日本政府的合作,倭寇问题有所减。明嘉靖中叶,双方合作断绝,倭寇侵扰又日益猖獗。嘉靖末年,粉碎了丰臣秀吉的阴谋,解除了沿海倭寇的侵袭。
(二)明代海防建设的历程
明代海防建设在初期时,以防御为主,没有较为完整体系;在洪武十九年形成基本海防体系,构建了海上和海岸两道防线;永乐—宣德年间进一步完善海防设施;嘉靖中叶,海防建设已经废弛;隆庆初年,海防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更为严密的防线;万历中后期,海防建设削弱。
综上,明代的海防建设伴随着倭寇的严重而加强,又随着倭寇的减少而衰弱。政治的日益腐败,宦官当道掌权,也都是造成海防建设的发展、废弛、削弱的重要因素。
三、明代海防政策与海贼炽盛
(一)海防政策的本意
海防政策中的海禁是其重要使用手段,明朝提出的海防政策,本意上是为了防止倭寇侵袭,避免一些残余势力之间相互勾结,加强海防建设[1]。虽然海防政策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沿海地区,一些人由于海禁手段的实施,而无法从事合法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区土地贫瘠,无法依靠于农业,从而迫使他们转向走私,变为海贼。
(二)海防政策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期望海防政策能够通过海禁的实施,对海防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实际上,海禁政策的颁布实施,杜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道,造成了斗争频发。随着嘉靖二年“争贡之役”的爆发,明朝统治者实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封锁海港;销毁船只;阻断交通。正是由于严格的海禁政策,出现了大批的海贼,以王直为首的大批走私集团,造成了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使社会经济无法正常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随着解除了倭寇问题,海防政策也随之被放松,海禁政策也随之被适当解除,沿海地区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新时期。综上,明代海贼的炽盛与海防政策中的海禁有着直接的联系[2]。
四、明代海防建设抗击倭寇
明朝的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明代的海防建设:通过在沿海设立相关体制,水军的建立;构筑水域,军队的编练。明代的福船是当时东南亚海域上的霸主,但是随着沿海家族的走私,与倭寇之间相互勾结,福船技术被出卖给倭寇,造成“嘉靖大倭乱”,戚继光等人改革海防建设中的水师,造新型福船,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最终肃清倭寇。
结语:
综上所述,明代的海防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建设的四个阶段提醒我们在和平的日子里也要注重海防的建设,稍不注意防范,外敌侵入时将会手足无措。明代的海防建设与倭寇、海贼的炽盛有着最直接的關系,三者之间此消彼长。海防建设一定要防敌于海上,建立强大的海军队伍,不仅仅是驻守沿海地区,还要能够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兴旺,李意根.明代海防政策演变的内因初探[J].郑和研究,2000(2):10-15.
[2]田秀娟.浅析明中后期海防废弛与倭寇猖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50-52.
作者简介:
廖闪(1994年-),男,汉,江西赣州人,在读2019级军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代抗倭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