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学习通混合模式教学下的《钢琴艺术发展史》课程建构与思考

2020-10-09 10:05余松阳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

余松阳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变革,本文以超星学习通混合模式教学下的《钢琴艺术发展史》为例,从课程设置及传统教学问题分析、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课程建构、总结与思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探究。

关键词:网络课程建构;超星学习通;《钢琴艺术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自2016年以来,在知网上搜索关于“超星学习通”为关键词的期刊已有三百余篇,其中2020年度截止到六月份已发布相关文章100余篇。建立互联网+的网络课程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显著,一方面由于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观原因加速了网络课程应用的普及化,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思维模式也在随之改进。本课程自2020年2月初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意见,开始依托于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构建混合教学模式。

一、《钢琴艺术发展史》课程设置及传统教学问题分析

《钢琴艺术发展史》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共计一学年,7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钢琴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有清晰地认知,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及作曲家有宏观的了解,全面提高钢琴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钢琴实践演奏相结合,为学生准确把握音乐家风格、作品表现力打下坚实基础。课程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的《西方钢琴艺术史》和华乐出版社的《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作为主要教材。其中《西方钢琴艺术史》涵盖了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巴赫及其同时代的主要键盘作曲家、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20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的钢琴音乐、20世纪(印象主义以后)的钢琴音乐八大模块,梳理了从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莫扎特、贝多芬到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格里格、圣桑、德彪西、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昂、约翰·凯奇等三十余位作曲家对于键盘音乐创作的贡献。《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包含了键盘音乐在中国的起源、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创建及钢琴教育、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十七年钢琴艺术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钢琴艺术、新的历程六个部分。从中、西方两个视角带领学生梳理键盘音乐三百余年历史发展脉络。[1]

传统理论课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主讲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带领学生梳理钢琴艺术发展历史脉络。为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本课程在授课环节增设了一定比例的模拟讲课,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增加课堂积极性。尽管教师精心备课,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由于长期学习思维模式导致课堂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如课堂时间有限,相关影像资料无法充沛展示;课堂中错过的知识点课后学生无法有效巩固;教学过程中激励性机制环节单一,学生互动参与性不强等。在流量当道的4G时代,互联网模式脱虚向实,强调线上线下互动时效性,正如近几年兴起的短视频一样,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图片,而是视觉、听觉、体验感的多维一体化。处于千禧年出生的学生们已经纷纷步入大学时代,如何因材施教引导当代青少年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的关键性问题。[2]

二、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的课程建构

(一)课程环节设置

课程环节设置是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决定了后续环节的教学质量。《钢琴艺术发展史》课程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共将课程框架设置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多元化的多媒体资料。从图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音乐家传记、电影等多方位视角设置,使知识点立体化。第二板块采用传统教学PPT形式梳理笔试考试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第三板块采用任务学习方式设置视频学习任务点,通过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的专业院校相关经典教学视频或EV录屏将音乐影像资料和PPT相结合的教师微课等视频形式呈现。[3]

(二)课程多元化互动

课程多元化互动有助于课程学习中与学生建立有效“对话”。如签到、随堂练习、抢答、投票、选人、分组任务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新鲜的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

(三)课程作业设定

课程作业设定用于课程学习后对知识点的加深巩固。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程中设置了作业与考试两个环节。近期又建立了更为系统地考试环节,包含监考、主考教师权限,防作弊系列功能等等。其中在课程中建立的作业环节设置有作业库,老师可根据课程不同需求灵活设置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简单题、连线题、论述题等多样化选择,另外提供了智能导入功能,系统智能识别Excel文件,提高教师出题效率。题型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可以以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出现,打破了传统笔试考试的单一性。在题库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建立文件夹分类,随着课程的地不断深入,题库储备量也会越来越丰富化、系统化。教师在公布作业和收取作业時也会有细节设置,比如完成一定任务学习点才可以开始作业;作业正确率达不到指定百分比会被智能打回,要求学生再次提交;作业截止时间前可设定自动提醒功能,自动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拖沓现象等。[4]

三、《钢琴艺术发展史》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反馈情况

自2019-2020年第二学期以来,以安徽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本科班《钢琴艺术发展史》课程在超星学习通上的数据为例,学生共完成了57个学习任务点共计19小时,10次作业136道试题,4次讨论环节及3次调查问卷。学习任务点完成率和作业提交率均达到100%,作业平均成绩为88.35分(如图1),章节学习次数4987次,课程浏览量46507次。

学生对于课程是否教学内容充实、学习是否有压力、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化的满意度为72.73%,在本门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收获满意度为63.63%。

四、总结与思考

随着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运用,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网络教学模式在未来教学活动占比中势必会呈现上升趋势,当今市面上出现的各式各样网络课程辅导、教学应用软件已经开始变革传统学习和教学方式,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快速调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做好引领者的角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馥莉,孙人君.中央音乐学院学术产出文献计量分析——基于超星发现分析系统[J].传媒论坛,2018,1(17):151-152.

[2]方姝琦.“金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现代企业,2020(02):151-152.

[3]吴笛鸣.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大学英语智能交互模式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17-22.

[4]翟艳男,张晖,宋暖.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实践研究——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电子测试,2020(10):115-116+72.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植物生理学》在线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采购管理》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的五年制高职数学SPOC课程教学初探
超星学习通在学测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的五年制高职数学SPOC课程教学初探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统计教学改革初探
学习通平台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