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09 10:05邢丽萍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应用分析

邢丽萍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从20世纪以来就被我国音乐教育广泛采用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训练手段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年龄段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法都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是高校音乐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从20世纪以来就被我国音乐教育广泛采用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理念,由德国享誉盛名的音乐家奥尔夫提出并推广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法都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是高校音乐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奥尔夫音乐法对于音乐节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十分重视,认为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应该尤为重视音乐节奏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尤为重视学生在听觉、触觉上的感受,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学理论。[1]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

卡尔.奥尔夫是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将所创的奥尔夫音乐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教育体系,进而获得全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认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奥尔夫认为他所处时代的音乐创作存在缺陷,不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在受到节奏感强烈的现代舞表演和律动感明显的达尔克罗兹体态舞蹈的影响、启示下,产生了将旋律音乐与韵律舞蹈相结合的新型音乐。之后,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成熟,奥尔夫又设计出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奥尔夫乐器”以及适合开展创造性思维的音乐元素教学体系,这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日臻完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53年,奥尔夫音乐教学训练中心在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正式成立,使有志于从事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教师能由此得到完整且长期的师资训练。[2]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奥尔夫音乐法寻求自然只能之法去教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非要求学生去理解一些艰深的乐理或抽象符号。我们可以由他所说的一段话来窥其哲理根据,即“音乐必须与律动、舞蹈及语言结合才能产生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强调音乐教学应该依据国情和本地域实际来采用本民族、本地区自己的舞蹈、语言、乐器、民谣等本土化教材来施教。因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独特性、科学性,奥尔夫音乐法还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成人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强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乐曲、语言等元素的辅助下实现音乐教育成果有效地被学生吸收和掌握。[3]

奥尔夫一直认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埋没人的本性,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思想表达,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增强学习者自身的能力,所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消化知识当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至于学生在教学之后的表现力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奥尔夫创造性地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幻想力作为音乐教育手段,通过将语言、歌唱和舞蹈等形式综合为一体而打造出教學课程体系统称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在高校中的实际应用

现今高等院校音乐课程体系还待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施教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模式依赖传统模式的现象。虽然音乐交流日渐频繁,高校音乐活动也层出不穷,但教学理念和教育体系还存在拿来主义的趋势,照搬照抄国外教学经验,刻意模仿某种音乐体系,不能够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可以纠正这一现象,并从根本上完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使高校音乐教育逐步重视本土音乐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的学习和传承。当然,奥尔夫音乐法从来不主张抛弃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让本地高校音乐教育与外来音乐教育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进而打造属于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之路。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和创作能力。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音乐专业人才。而音乐人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大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平台,这时候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刚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不免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胆怯的心理状态是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而奥尔夫音乐法则重点强调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的主体转移给学习者本身,重视学生的感受,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在奥尔夫音乐法指导下的音乐教学课堂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特有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去展开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出,音乐教育不是一味地输出,而是在教学之前就要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音乐游戏的开展,音乐素材的展演,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在音乐学习中达成自身的学习诉求,消除自身的畏难情绪,最终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不断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音乐素材中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正是奥尔夫音乐法中强调的,要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进行音乐教学评价,挖掘课程最大价值。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参与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一被动的学习,而是互动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不是单纯欣赏音乐,而是要参与到音乐的创作和鉴赏中,通过主动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的评价体系,只有对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才能知道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单向考核似乎是唯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音乐课的评价也大都采用固定的理论考核形式以及简单的实践能力测试。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很强而且单一,那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侧重向这一方面靠拢,这样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不仅让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音乐美的展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以学生的音乐理论掌握程度为判断标准,而是将整个音乐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灵活的评价,不仅要对音乐教学理念进行评价,还要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具体的音乐教学以及音乐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考虑,只要有了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才能挖掘音乐课的最大价值。

(三)提升文化底蕴,塑造人文底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充满人文关怀和富有包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要在奥尔夫音乐学习法框架内,重视学生自身体验感的要求。奥尔夫音乐法一直强调不能忽视本土音乐的价值,音乐教学不拘泥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一定要最终回归于本土音乐底蕴层面上。在当下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学习中西方音乐发展史是教学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讲解某一项音乐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在让学生知晓音乐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后期的教学任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灿如星河,民族音乐和民间文艺是中国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宣扬传统音乐的重要价值,增强广大学生对本国、本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十分注重的地方。

运用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情景再现、音乐剧展演等形式开展教学,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将自己理解下的音乐知识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音乐情怀,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

综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教学品质的提高,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知识在提高、在升华,这是正是奥尔夫音乐发以人为本教学思路的魅力所在,相信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找到更多与奥尔夫音乐相通和相辅相成的融合点,让科学高效的音乐学习法不断发挥其深刻的影响力、作用力。

参考文献:

[1]尚永娜.基于教学实践的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本土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217.

[2]张正贤.浅谈农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乐器教学[J].北方音乐,2015,35(04):142.

[3]颜春英.二胡教学中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4):109+111.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应用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