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020-10-09 10:05曹建华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融合

曹建华

摘 要:如今,教育部正在大力提倡人文教育,这不仅仅要求在一些文化课程当中施行,在美术教育当中也应当如此,因为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来说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努力做到两者之间的融合。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新课改要求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育当中,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良好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对于多数老师和同学来说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这就使得美术教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将探究如何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让美术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相较于自然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它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需要教师其融入所教的每一门课程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之,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所处的世界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让学生以一个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姿态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美术对于学生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育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对于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首先,一个问题是学生缺乏美术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对美术教育方面不够重视。由于缺乏考核,也就使得多数学生缺乏了学习美术的动力[1]。同时,由于美术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些简单的东西,而没有让他们走出教室描绘自然,这就让学生难以产生足够的兴趣。因此,这就使得美术教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其次,初中美术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阻碍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美术的教学时,往往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沒有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最后,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单纯进行美术的观念性和理论基础之间的教育,在学生们动手画画能力方面和学生们在进行美术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初中生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学习核心价值能力和价值素养方面不能更好地要求自己,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全面提升的现象。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明确美术和学生们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关系,在学生们欣赏艺术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措施

首先,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能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寻找到当前的定位,并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将自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的实力展示出来,促进教师在能力方面的开发。这要求学校平时多开展一些讲座或者培训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并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考核以督促教师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地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仅要对所教的美术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学会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做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初中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不断的重视对学生素质修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美术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强调学生早思想感悟方面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们在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方面的情感体验,对整个美术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引导,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们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师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性的因素,也是助力的关键性条件。

其次,教师需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不能忽视融洽的师生关系对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削弱教师和学生们在教学中的情感融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引路者。这就要求教师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融洽的关系。要想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严苛的教学方式,尝试与学生交朋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产生好感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做到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2]。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师生关系不一定是非常融洽和谐的,很多的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有不听讲、打闹或者传纸条的现象,教师往往会选择用严厉地训斥学生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初中生正处在心理的叛逆时期,一味地使用批评方式,只会让初中的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从此对教师所授的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对美术课堂产生厌烦的情绪,对学生们放松身心和解放情绪方面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会相互的影响,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教师并不想和学生交朋友的认知态度,对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谐以及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教学互动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们要不断地明确,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要不断地注重人文教育,从教育的开端阶段,就抱着与初中学生们互相学习的态度进行学习,享受这个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并不一味地看重教学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享受的基础上再观察结果的重要性,聪明的美术教师是先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断地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学生们自愿的配合教师开展美术相关的学习活动,师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关系,这样能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所传授学科的热爱程度和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帮助初中的学生参与到初中的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教育精神。

最后,初中美术教师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的教学情景来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将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创作当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3]。在美术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能很快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氛围中来,在欣赏美术作品或者是感受美术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能更好地将学生们的兴趣和情境感融入进来,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展示学生们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们进一步的提升,在趣味性的环境中更好的保持学习的动力,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内,帮助学生们能将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提升上来,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同时,初中美术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上仅仅讲授关于美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创造一个更加人文化的美术课堂,利用好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美术文化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只有教师们能逐渐将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内涵和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好地培养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将美术的学科更好地建立在学生们的学习脑海中,促进学生们在审美价值和审美品位上的要求,帮助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的内涵更好地展示在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最终发展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们的进步[4]。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美术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每、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对初中的美术教学来说更需要发挥出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为轻松,这个阶段加强美术教育的熏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4]。

參考文献:

[1]刘小丽.中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04):237.

[2]邢小娣.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151-152.

[3]宋蓓.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262-263.

[4]陆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