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0-10-09 10:05千红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能力高校

千红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接受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所以当前时代下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音乐教学之中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主要从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发展现状,以及培养创新能力方式三个方面写起,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一、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他们的专业技能相对扎实,但很多高校对于音乐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发现,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当前时代下,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1]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开拓创新性思维。我们人类的大脑结构中,右脑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对抽象思维方面的处理,同时也能够产生创新思维。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音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放松我们的心情,为我们的生活添加樂趣,它属于一种精神产品,让我们在高压环境下减少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听音乐能够舒缓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一定的变化,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的稳定。

二、音乐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培养学生创作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弊端,以下是关于弊端的简要分析。

(一)音乐课程缺乏创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有些音乐课脱离了音乐本身的特点,例如在一些高校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放音乐,讲述音乐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没有深入发掘音乐课程的灵魂点。音乐课程缺乏创新,由此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没有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应付学分,并不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反而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能起到创新的作用,降低学生的创造力。[2]

(二)传承与创新混淆。当今时代,任何事物都讲求创新精神,但是创新是在传承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音乐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要把握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进行创新性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减少对传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只讲求音乐的创新,忽略了音乐的传承,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通过特殊的途径去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三)综合性问题。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在创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的精神,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竞争意识。同时,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不恰当也是突出问题,没有给学生与老师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程进行创新性教育,要根据当前时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知识与水平等综合因素考虑,并且要回归到音乐这门学科自身的因素来进行创新。[3]

三、培养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创新能力的方式

(一)通过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目的不断地结合,让学生明白音乐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音乐的课程设置中并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与其他课程相联系,要通过音乐实践的方式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用审美感受来进行音乐教育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音乐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在心中利用想象力来描绘出独特的画面,想象力差的学生是不能完全理解音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手法,让学生意识到在音乐学习中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有关于音乐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在创造方面的能力。[4]

(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作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创作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与突破,通过创作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能够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的精神。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之间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长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信心,激发学生在创作方面的欲望,成立专门的小组,让同学们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积极地进行创新,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更加的灵活,同时也能够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断地提高自己,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5]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心来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积极性,老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对于音乐学会联想利用适当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思维。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音乐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作品存在不同的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要讲述太多或描述得太具体,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别样的魅力,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四)利用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同时也是广大高校学生在艺术修养过程中重要课程,利用音乐欣赏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音乐作品,能够在日积月累中增长有关音乐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养。音乐与学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热爱音乐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开始,把现实生活与音乐紧密结合,去探索社会中存在的音乐现象,让音乐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去探索学生在音乐作品方面的品位。在课堂设计中将音乐与生活结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感受与现状,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积极地进行交流,让学生主动创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把知识技能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利用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动作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学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培养音乐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的方式,才能够热爱音乐,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五)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内容是十分丰富,有唱歌,欣赏,旋律,节奏等一系列的内容。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内容的选择。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能够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创新扩大范围。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按照固定思维进行学习,不存在创新精神,即使一些学生想去创新,也不会进行大胆的创新,这导致了学生在动手与创作方面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将更多的时间与参与度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创作的快乐。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音乐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抒发自己的情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方式与方法,学生与老师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对于音乐的理解,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施春燕.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4):55.

[2]吴璨.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06):4-5.

[3]范巧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歌海,2010(02):108-110.

[4]王俊英.浅谈新课标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60.

[5]谢雅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06):124+126.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创新能力高校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