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践行“传道授业解惑”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探析

2020-10-09 10:49周锴魏鑫坤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周锴 魏鑫坤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历来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和路径有哪些呢?本文只从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浅述一下学习收获和体会。

古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所阐述的“传道、授业、解惑”,既是对教师的责任要求,也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既是教师履行职责与遵守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因为传道授业解惑是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系统过程,所以教师只有把这三者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加以涵养,并在教育实践中将三者加以有机结合和发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一、要努力践行“传道”对教师的品德要求

所谓道,从广义上理解就是规律和方向,从近意上理解就是经验和方法,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道德和规范。所以传道就是对学生传授道德观念和培育道德习惯。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平时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那么,传道对教师的品德要求有哪些呢?

(一)对学生要充满真挚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为“师爱”。师爱是家长与学生对老师最为期盼的品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所以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学生,就要在生活和思想上多关心他们,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走向独立,他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面对,尤其是95后的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有强烈的独立愿望,却缺乏基本的独立能力,“三观”也仅是在初步建立中。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富有爱心和耐心的关心与引导。另外,对生理和心理有问题、家庭生活贫困、家庭发生变故、性格内向孤僻等情况的学生更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引导。

爱学生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上。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为师之道就是把学生平等来对待,老师对学生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典范的人。学生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所以要把握好“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不抱有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爱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学生无私的付出,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神圣的事业,献给自己的学生。

(二)要涵养自身最优秀的品格

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老师要特别重视帮助学生涵养高尚的人格。但要给学生以阳光,自己心里必须有太阳,老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具备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师德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养成,追求人格完美,增强个性魅力,追求更高的人文目标。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尤其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三)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西汉教育家扬雄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足见老师的模范作用在人才培养中有多重要。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二、要努力践行“授业”对教师的品行要求

所谓“授业”,我们通常理解为传授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同样是学生与家长最为关心的主题。身为老师,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并以科学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吸收与利用。教给学生立身社会、报效国家、支撑家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师德师风的直接体现。这也给教师的品行涵养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要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强调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實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种意识的竞争,一种思想与观念的竞争。因此,情商的高低将愈来愈多地影响一个人潜力和价值的发挥。由此看来,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教书先要育人,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行习惯,才会端正学习态度,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处在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具有新常态的不同世界,未来社会频繁变化的新常态,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而且是要持续地更新,及时地更新,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履行好为师的责任,一旦怠慢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师要成为学生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养育起来的。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这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有更重要的责任,就是构建一种新的学风,把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精神融汇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个新的时代对人终身学习的要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通过教育引导,深化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三)要樹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创新精神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品质。高校教师应始终站在新知识新科技的前沿,必须始终保持创新创业的热情。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展和慕课教学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如果不做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创新,就不可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将失去教师赖以生存的饭碗。除了创新教学方法,我们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必然》,书中阐述了将塑造未来30年的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它告诉我们网络将会延伸到这颗星球的各个物理维度,还会延伸进时间。而互联网对运转人类生活的大部分伟大产品都还没被发明出来,因而创新创业的空间是巨大的,这个时代就是最佳的创新创业时机。而且,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当下、此时此刻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有更低的壁垒、更高的利益风险比、更多的回报和更积极的环境、更适合发明创造。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没有迟到,而且只是刚刚起步,应保持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善于把握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创造辉煌人生!这才是对学生成长最大的负责,也是教师品质和价值的最大体现。

三、要努力践行“解惑”对教师的品质要求

所谓“惑”是指困顿、迷惑;“解惑”就是为师者对学生面临未知事物时,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解开迷惑。从教学的角度讲,一般理解为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学习上的疑难、心灵上的困惑都普遍存在于他们中间,为他们答惑解疑,充当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航标灯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美德。

(一)要以包容的胸襟接纳学生的困惑

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比较多,面对众多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老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和耐心的态度去应对,不厌其烦地去解答。同时还要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要鼓励他们表达无论是学业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的任何疑惑,并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之道。确保让他们放松地学习,大胆地倾诉。

(二)要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的疑惑

老师必须具备解惑的能力,不一定是给学生直接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开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困惑,使他们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在人生和事业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老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体谅学生学习的艰辛,更要特别注意及时为学生解惑,扫除学习障碍,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老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热情的解惑。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老师要做一个乐于解惑、善于解惑的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要以负责的态度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要善于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进而发掘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并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在帮助学生解惑的过程中留有余地,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

参考文献:

[1]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中国农业教育》.2012年3期.廖荣.周先进.杨文建.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当代经济》.2012年2期.孙碣江.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初探.《改革与开放》.2014年12期.王明贤.郭萌萌.秦晓惠.

作者简介:

周锴(1980-),男,汉族,黑龙江鹤岗人,学士,河北东方学院工作,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魏鑫坤(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燕京理工学院工作,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