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社交应用设计研究

2020-10-09 10:05王洋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

王洋

摘 要:互聯网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线上社交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离不开“发微信”“发朋友圈”。笔者针对现有的移动社交应用提出产品功能与产品界面两方面的设计原则,以期促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社交应用;用户体验;产品功能;产品界面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一、综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交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空间不受地理位置等物理属性的约束,更好地满足了社交的即时性和探索性,网络社交平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在中国,“微信”独霸移动社交应用市场,市场上同类产品趋于同质化,如何营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了制胜关键。移动应用的功能与界面是需要着重设计的两大部分,功能是产品的主体内容,是客户对产品的本质需求,产品为功能的表现形式;界面是用户获取直接体验的关键部分,智能手机界面的合理设计及用户使用感受是界面设计发展的重点与热点。[1]

二、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产品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的直接成果,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每一种产品的功能、视觉设计都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感,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黏度。因此,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产品设计的重中之重,用户体验设计通常要解决的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针对复杂的、综合的应用环境,对整体互相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2]

三、产品功能设计要点

(一)压缩不必要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由需求触发,是针对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通过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加,线上社交平台开始不断加入新功能,而后又从线上功能发展为线下O2O服务领域,产品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膨胀,对于许多用户来讲,线上社交平台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社交工具而是演变为一个集社交、娱乐、学习、支付于一体的生活平台。[3]

虽然一定程度上功能的膨胀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过于臃肿的功能集合不仅会给开发造成困难,还会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之初,划分用户群体,明确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和他们的需求,服务于产品的主流用户,而不是一味地增加功能。在考虑功能的范围时,为避免产品功能过度臃肿,可以根据Kano模型给目标用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满足用户的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4]

(二)进行合理化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不断发展,社交类App的数量不断增加,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摆脱同质化的缺陷,把创新放在首位,但创新不应该是盲目的加入新功能,而是要在明确产品定位、发现用户潜在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微信2012年发布的4.0版本中就首次开创了“朋友圈”功能,作为一款新型社交软件,微信最开始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让人们更快捷方便地进行交流上,而后随着用户数量和同类产品的不断增加,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用户更加希望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社交,希望能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朋友圈”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朋友圈”的性质与论坛相似属于社区功能,其最大价值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话题,即使是不太熟悉的好友也不会产生“尬聊”的局面,这样的创新之举也为微信在社交类app中奠定了“顶流”地位的基础。[5]

四、产品界面设计原则

(一)保持一致性

保持视觉元素的一致性可以更有效的传达信息,降低用户的认知和记忆成本。在设计之前,应该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确定产品调性,使用相符的设计元素,例如知乎在界面上的设计以蓝色为主题,整体带给人柔和、真诚的色彩感受,使用户产生信任感与放松感,这与知乎的产品理念——希望创造友好、理性的高质量知识问答社区相契合。[6]

(二)简化操作过程,减少层级关系

过于复杂的操作过程往往会打击用户社交的积极性,界面上的所有操作应当符合可用性的五个属性,即可学习性–系统应当容易学习、效率–系统使用应当高效、可记忆性–系统操作应当容易记忆、出错–具有较低出错率、满意度–令用户使用愉快。在积目App的登录注册页面中,用户仅仅是注册账号就要经过五个页面的跳转,这样频繁的跳转会使得用户失去耐心,即使软件需要获得大量的用户信息来进行注册,也不应该在用户尚未体验过app所带来的愉悦的社交体验之前就进行如此烦琐的操作。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设置游客模式或第三方登录,在用户体验App所带来的社交愉悦感之后再选择是否进行注册,由此可以节省用户时间,提升用户好感度。[7]

(三)允许用户犯错

1.必要时给用户警示

用户在App上进行操作时很难去认真思考每一个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所以常常会产生误操作的现象,此时App应该给予用户足够的提示,例如微信的服务器并没有为用户保留聊天记录的功能,所以当用户想要删除聊天对话框时,在界面上就会有相应的提示来询问用户是否真的要进行删除并告知用户删除的后果。

2.用户可以撤销或返回

尽管给了用户警示或提醒,但依然可能进行了错误的操作,App界面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如何挽回用户产生的错误后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的界面设计,可以鼓励用户积极探索,让用户感受到app界面的友好性。例如在微信的聊天页面中,用户长按对话框即可撤回发错的消息,并且可以在错误消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四)给予用户沉浸式体验

对于社交型app来说想要留住用户就必须在界面设计上和功能使用上吸引用户,除了功能上的创新之外,带给用户沉浸式体验使用户投身其中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抖音的设计无疑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用户打开页面时,系统会自动播放为用户推荐的视频,用户首先是被动地去观看,而这些推荐的视频是经过大数据计算为每一位用户个性化定制的,所以用户很容易接受视频的内容,并且在整个播放页面上功能设置非常简单,仅仅是上下滑动,双击点赞等,当用户关注喜欢的视频制作者时也不需要额外切换页面,避免了用户从视频播放的体验中被打断。[8]

(五)有效传达信息的反馈

用户进行了某种操作以后,系统应该让用户知道是否已经接收到用户的命令、运行状态如何,有时在用户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突发中断状况,例如网络不稳定、加载出现问题,因而需要对用户进行的各个操作做出提示,告诉用户应该如何继续接下来的工作,防止用户产生迷惑等负面情绪,但需要注意的是,反馈的目的是带给用户对其操作的回应,如果反馈过多反而会干扰用户正在进行的操作。

1.操作上的反馈

当用户完成好某一步的操作后,app通过各种反馈形式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例如玩吧App中的登录页面,当用户未输入手机号码或者输入的手机号码不规范时,获取短信验证码的按钮为灰色表示不可用,当用户输入标准格式的手机号码后,按钮会变成黄色提示用户点击进行下一步。

2.结果上的反馈

当户执行完某一操作后,应用的后台会按照用户的指令进行运转,但此时用户并不知道是否已经达成了想要的结果,所以往往通过反馈来告知用户。对于结果的反馈往往采用非模态弹窗,既给出了提示,又不会过分的影响用户下一步操作,例如QQ中当用户删除“我的收藏”里面的内容时,会在上方出现提示,告诉用户,已经完成这一操作。

五、结束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关于社交类app的功能设计与界面设计两大部分,旨在提升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体验。从功能的角度来讲,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建立起同理心,发掘用户真实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界面设计过程中,要把握用户行为规律,遵守基本设计准则,了解设计趋势,在可用性的基础上实现好用性和爱用性,当新的界面赢得了用户的喜爱之后,新界面的发烧友会给大众用户带来各种情感导向,让大众用户在初次接触新界面时就形成了情感偏好,让产品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可倪.大数据背景下的移动社交型APP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卢伟健.新产品功能创新设计方法与过程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晨艳.移动社交应用的适度设计研究——以大学生为例[D].江南大学,2016.

[5][美]Jakob Nielsen.可用性工程[M].北京:機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李蒙哓.基于心流理论的移动社交应用用户黏度分析研究[D].燕山大学,2015.

[7]李炳琰.用户体验中界面设计的反馈[J].设计,2016(24):119.

[8]蔡涛.情绪脑与交互界面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10):50.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界面设计分析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