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曲中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运用与研究

2020-10-09 10:05杨丽珍尚艳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触键踏板

杨丽珍 尚艳

摘 要:从钢琴传入中国起,国人由最开始演奏西方音乐到后来开始结合东西方的音乐思维和演奏技巧,塑造出全新的令人陶醉的音乐风格。众所周知钢琴是个外来乐器,它自身的形制,律制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截然不同。所以民族乐器演奏技法在中国钢琴曲中的运用与演奏无疑是个值得探究的内容。本文选取了五首经典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通过装饰音、触键及踏板等三方面,探析曲中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运用,有利于总结经验,为推动中国钢琴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饰音;触键;踏板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背景

自19世纪至20世纪之初,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经历了从出生到繁荣的上升阶段后,开始走下神坛走向衰落。但对中国而言,钢琴才刚刚开始流传至中国内地,此刻的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现了教会学校,这时候有关钢琴音乐的民间教学开始出现。但因人数少,认知传播度不够故而产生的影响力不大。

1915年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敲开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大门,自此以他为首的老一辈音乐艺术家走上了研究创作中国钢琴音乐的漫长道路。他们的钢琴作品大都以西音为主导,结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及音调,因而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例如江定仙先生的《摇篮曲》、赵元任先生的《小朋友进行曲》。[1]

1934年,中国作曲家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一经问世便获得空前好评,民族乐器演奏技法在其曲中崭露头角,这是真正将中国传统乐器技法同西方外来技法相融合的创新曲目,也意味着自此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有了新的方向。因此广大作曲家们将其认定为中国钢琴音乐艺术走向繁荣时期的标志。

直到1966年至1976年,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因国情而出现徘徊期。真正的中国原创钢琴音乐较少,由中国传统古曲改编创作的钢琴音乐搬上舞台。传统古曲自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中国韵味,因此作曲者在借鉴和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技法的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1979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文化艺术得以重获新生,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也随之开始复苏和活泼。中国钢琴音乐结合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更好地和近现代西方发展的演奏技法思维相融合,既拓展了新平台下的新视角,而且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此后,中国钢琴音乐摆脱了过去死板盲目地学习状态,开始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方向创新发展。

二、中国钢琴曲中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运用

(一)装饰音与触键

民族乐器都有着极其强烈的个人特色,尤其体现在它们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色表达上。所以在钢琴上创作模仿中国本土乐器的多样化音色及技巧的表达,是极为困难的,因此作曲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为营造特定的音乐氛围,或为模仿某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巧妙地运用装饰音便成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1.倚音的演奏

(1)八度倚音的演奏

在王建中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中,八度音程的倚音运用极为广泛,意旨模仿古琴中泛音效果。这里便要提到古琴中常见的泛音演奏技巧——点弦弹奏。为弹奏出空灵的泛音,演奏者手腕略微提高,右手弹奏的同时,左手如同“蜻蜓点水”般轻击。故而在钢琴上演奏模仿时要求手指腹紧贴琴键以手臂带动手腕抬起,轻轻落键但不模糊音色,发出声音后要快速离键,弹奏长音时颗粒感可以稍微减少但旋律性要持续保持,制造出幽静深邃、余音绕梁的气氛。[2]

(2)下行的复倚音演奏

黎英海先生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中,为模仿箫的叠音而编写连续三个下行构成的复倚音。箫本身音量小,演奏时速度温敦,极其适合营造出恬静、甘美的气氛。演奏前手腕微提起手指即做好预备状,落键的同时将力压在指尖上,这样才能轻松地弹出音的流动感。为了削减声音过于鲜明的颗粒感,指尖落键时注意多尝试使用肉垫触键。此外,要注意保持箫里“叠音”的演奏速度,因此此处演奏如流水般平缓些不宜过快。[3]

(3)上、下行的单倚音演奏

1)三度音程关系的上、下行倚音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和以上两者大同小异,首先皆是靠着倚音来完成对二胡滑音的模仿,其次不同是《二泉映月》里多运用的是三度音程关系的上、下行倚音。二胡技巧里的滑音是利用左手进行的,重在流动的指尖运动而非跳跃式。所以在演奏乐曲中倚音时,要学着让手腕带动手指,但尽量做到让手指的肉垫去触键。这点与《夕阳箫鼓》有异曲同工之妙,尽量在演奏时展现声音行云流水般“松而不散”的效果。[4]

2)二度音程关系的上、下行倚音

这里要提的是王建中先生改编的另一钢琴经典曲目《百鸟朝凤》,该曲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倚音。例如采用二度音程的上、下行倚音及八度倚音来模仿唢呐的叠音技巧。值得一提的是,与前面我们所阐述的三个皆是要求声音尽量虚化力求连绵悠远的音色和旋律的曲目相比,《百鸟朝凤》则是必须要弹出声音的饱满度和颗粒性,因此在演奏时手指的触键点要保持集中、有力度,同时要求触键时间短促从而表现出唢呐嘹亮轻快的音色。

2.颤音的演奏

鋼琴曲《夕阳箫鼓》里第四段“花影层台”中,为模仿笛子柔和之余又不失明亮的音色故而编创了段颤音,意图展现出一种安逸柔美的画面。演奏时手腕一定要保持松弛,微微提起些,落键时力量集中在指尖由慢到快地连贯演奏。

3.琶音的演奏

琶音是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基础,也是模仿民族器乐音响的技巧之一。例如钢琴曲《梅花三弄》的尾声处出现的正琶音,就正好对应古琴演奏中的刮奏。所以在钢琴上弹奏时要时刻注意双手的平衡及和谐,旋律演奏时要连接紧密,力度匀称,尽量避免大指弹重音。此时的小指可借用手腕轻轻带出落键。

反向琶音更常见于钢琴曲《夕阳箫鼓》中,演奏技巧是从上到下。同《梅花三弄》中的正琶音一样也是在模仿古琴技法中的刮奏。所以演奏时大臂的力量要全数集中在指尖,发音后快速离键,然后通过延音踏板的共振保留声音。

(二)踏板的运用

1.弱音踏板的运用

在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中,为了效仿唢呐轻易模仿各类鸟鸣声的技艺,因此在模仿两只布谷鸟时,强弱对比可用弱音踏板来解决。

2.半踏板的运用

为了营造出古琴所带给人一种纯粹而高贵的意境,钢琴曲《梅花三弄》中使用半踏板的技法,从而产生类似抛物线般的声音效果。

3.音后踏板的运用

《二泉映月》钢琴曲中有许多自由延伸的记号,在延长记号前放慢声音速度,待结束音过后再踩下踏板,既不破坏乐句的旋律线,又避免了声音混浊。

总之,踏板是让乐曲锦上添花的存在,正确的使用踏板会反映出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同样体现出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敏感度。

三、研究中国钢琴曲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意义

(一)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参考

纵观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外来技法与民族传统的相因相生是其鲜亮的主要特色。改编的钢琴作品在作曲家理解原曲原貌的基础上加入了自身的理解和情感,在钢琴曲中发扬了传统乐曲的独特美,继而产生了令人为之折服的艺术力量,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推动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提高国民认知度

尽管中国钢琴事业历经从无到有的时代的变迁。可国内仍有大部分的民众因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在审美和思维上同西方外来的钢琴艺术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所以,中国钢琴改编曲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便在于它为人熟知的旋律和情感,以此为基础人们亦会去了解钢琴的本身,因此中国钢琴改编曲非常适合在中国普及钢琴艺术帮助更多人了解并尝试欣赏钢琴的美。

(三)丰富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法和音色表现力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本质就是保留其原有的传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外来式理念技巧。但中西方对音乐的演奏思维及审美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两者在演奏技法上的极大不同。为了让演奏更贴合传统音乐的韵味,作曲家们不止从音色上连同手法上也大概率地模仿原曲,做到对原曲韵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这些技巧不仅丰富了传统钢琴演奏技巧,也为探索钢琴声音的多样性做了有益的尝试。

四、结束语

本文中以四首经典的中国传统钢琴改编曲为对象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钢琴改编曲能否得到认同,二度创作的思想极为重要。首先,编曲者要熟悉民族音乐的特点、原曲背景和情感,做到感同身受;其次,编曲者自身基础扎实,这样才能做到合理运用西方技巧的同时完美结合传统民乐演奏技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员苗苗.五首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技法的分析[J].艺术百家,2011,27(S2):396-398.

[2]张颖韬.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J].北方音樂,2016,36(16):123.

[3]孙红丹.中国钢琴改编作品中的多元化状况论析[J].明日风尚,2019(18):127.

[4]李海萍.我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手法及特点分析——以《百鸟朝凤》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20):90.

猜你喜欢
触键踏板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踏板1秒变车锁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科技改变生活
论钢琴触键的重要性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几种触键方法
赏析三道中考方案设计题的数学逻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