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新
摘 要:在漆艺作品的发展长河之中,漆艺创作的装饰意义一直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漆艺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实用性还是性价比的确不如其他材质,在快节奏发展的当代社会,漆艺也很难实现快速批量生产的工业要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漆艺创作的装饰意义,论当代漆艺如何在装饰意义上能够独树一帜。首先是从大漆这一材质所具备的特殊装饰性深刻探究其独有的天然美、造型美、色彩美,结合当代漆立体艺术作品。再深入探究漆艺更为独到的肌理质感之美,主要论述绳胎漆艺与纸胎漆艺的肌理质感之美,从理论的基础出发,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从观者的视角深入研究。最终结合本人毕业设计创作的绳胎作品,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客观可行的理论观点,综合以上研究结论力证在当代漆艺创作中装饰意义的重要性。
关键词:天然美;造型美;色彩美;肌理质感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2
裝饰的意义说来复杂却也简单,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环境,漆艺创作亦是如此,当代漆艺创作更应是如此。漆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中重要的艺术形态之一,最初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造物的创造性活动,而到了当代,漆艺创作早已经不能是单纯的造物。应当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其所处环境的具有装饰功能的作品。[1]
且看时代的急速更迭,漆立体艺术也慢慢地走向多元化的道路。突破传统形式,敢于创新。漆器在装饰手法上也从古老的装饰纹样中独立出来。当代漆立体艺术,应该不只是传统的工艺,应该更多的与现代创新手法相互融合。
大漆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亚于在保温箱中的婴儿,调漆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天气会影响大漆的成膜度与显色度,具有不确定性,仿佛真在对待一个襁褓中娇气的婴儿。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入漆材料也是应有尽有,技法更是无拘无束。[2]
在当代,应该赋予漆艺异乎寻常的时尚气息。因此漆艺作品的装饰意味不容小觑,需要由我们这一代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一、漆艺的特殊装饰性
“装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指修饰、打扮。《后汉书·梁鸿传》曰:“及嫁,始以装饰人门。”《后汉书·阴瑜妻传》也曰:“乃命使建四灯,盛装饰”。在西方这个词(decorate)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decorate”也有“油漆”之意,说明在词源上漆艺具有装饰的天然性。
(一)天然美
漆艺的天然之美来源于,它凭借与艺术家的相互交流而成为能够呼吸、能够存在的一种媒介。即使作品已经完成,其色彩也经常能在反复的成熟、呼吸和生成中转变。与此同时,神秘而绚烂的视觉效果给予了观者幻觉。根据照明的角度和观看者视线的移动,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会随之改变。由于材料自身的特性与时间共存的原因,根据光线和参观者身体角度的变换,会呈现出新的回应即成为一种新的效果。
(二)造型美
漆艺的造型之美,必须考虑漆的美感,其应用目的、鉴赏条件、整体环境和工艺。 此外,作者还需要专业的艺术水平,完整的艺术表现力和独创性。 除了对个人情感表达充分呈现之外, 更需要对大漆的特殊性有充分的了解。它充分利用并强调了漆的独特特性,温润的质感是漆立体造型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尽量利用并突出其固有特色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探索漆器在可实现造型中更多的可能性。
当代漆立体造型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其造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雕塑艺术, 比如墓俑雕塑、陵墓雕刻等工艺性的雕塑以及装饰性的雕塑等, 早些时候的漆艺作品的特点就源于此。各种的主题进行任意形态的创作,通过肆意的造型美感来表达作者的心,从而抓住观者的心,是漆立体造型美感的最终目标。
(三)色彩美
红黑搭配的色彩美感,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哲学灵魂和道的能量通过大漆体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红黑漆色与丰富多彩的色漆都轮番引领着漆器的审美趋向。凭借描金和彩绘的手法,使漆器带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前者是以金银描绘在黑红为主的底漆之间散发出绚丽光彩,后者是在黑漆之上加绘红、黄、绿、蓝、白等色漆,图案色彩尤为美丽。漆器从而有了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效果。纯色的稳重与绚烂多彩的相辅相成,造就了中国漆立体艺术璀璨又明亮的未来。
二、漆艺的肌理质感之美
漆的艺术具有随时间变化的质感,各种质感是独特而零星的。就像人类没有相同的指纹一样,大漆的肌理也是不可复制、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肌理之美可谓是漆艺术从古至今保持生命力的主要命脉,展现漆艺肌理质感之美的关键要素当然是漆器的胎体,而漆器的美感和这种独特的质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漆器。 立体艺术无与伦比的美,这种独特的美是漆立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最重要的区别。[3]
(一)绳胎的肌理质感之美
绳胎的肌理质感是漆艺创作的关键形式体现。绳的肌理质感就是绳胎漆立体艺术创作的关键优势,这一独特质感的材料能够决定漆艺作品最后呈现的首要感觉,肌理质感之美在创作胎体的过程中被完美地发挥出来,使观者能够从多方面的触觉、视觉、感觉等体会到漆立体艺术的肌理质感之美。
在漆器的作品中,绳胎漆器最能表达漆器质地的美。 绳胎漆器充分发挥了材料的美感,并根据材料的特性赋予其独特的质感,质感和感知力。胎体本身的肌理质感在漆立体艺术造型中是形成整体是否美观的要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加,绳子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精致,成品变得更加精致,由此更加成就了绳胎漆器的肌理质感之美。
绳的肌理是人为制作加工形成的实际存在纹理,是一种极具个性的特殊纹理。绳子纹理缠绕而成的质感个性显现出来的肌理尤其区别于其他材质,这也是绳子之类的材料本身的成型个性。由于绳纹材料的丰富多变,最粗到最细的差异之大,呈现效果极其不同,因此在制作绳胎漆器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绳质材料尤为重要。考虑的方面要涉及,从创作的意图、内涵表达、尺寸大小、质感需求到作品韵味,这些都需要合理的考虑在内,再去选择最适合的绳子,是每位绳胎漆器作者应该做到的。[4]
合適的运用绳的肌理,可以使漆立体的造型美感翻倍提升,事半功倍。通过本人多次试验所得结果,有多种缠绕方式可以提升漆器整体造型美感,比如反复、 渐变、对比、变形、发散等。其高低错落、纵横连贯、粗粝平整、乱中有序的肌理状态是绳胎漆器的独有特点,是作者呈现作品设计内涵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使观者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看到漆器表面的纹理特征。
绳胎漆器的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质地足以传达措辞,其自身的肌理质感传达出的语言就足够丰满。从装饰上讲,应该着重表现其朴实醇厚的天然特征,展现传统手工艺之美,将漆立体工艺的非物质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漆极强的包容性也能在此得到体现。
通过作品来展现大漆包容的同时,能够利用绳胎将漆器的质感与作品自身语言表达互相完美融合,由内而外表现漆器材质之美的语言,才是绳胎漆器最终的归宿。
(二)纸胎的肌理质感之美
相比其他胎体的漆器,纸胎漆器更加轻薄,但依然保有结实的特性,造型更具现代感并且有个性,装饰图案也很适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创新,勇敢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要求的作品。纸胎漆器的胎体较为容易制作,操作简单,可塑性高,艺术表现力极强。
现代纸具有丰富的纹理,例如皱纹纸,条纹纸和卷筒纸,并且具有各种图案和纹理,有时可以显示出自然的图案。也可以将纸张弄皱以创建不可复制的纹理,以反映主题和艺术性。这与现代人快节奏,现代且个性化的装饰态度非常吻合,可以轻松表达某些情感特征。
通过设计纸张厚度,柔软度和硬度的差异,这是表达各种主题的创意形式的好方法。例如,厚的硬纸可以是实用的容器,例如茶盒,花瓶或杯子,而薄的软纸可以是多种艺术形状。手工宣纸基于传统的不锈漆器工艺,由柔软的软纸制成,以创造出纸胎的形状和基本纹理。然后使用清漆的硬化特性形成坚硬的物体,根据质地涂上油漆颜色,将其放在阴凉的房间中,然后干燥成轻,薄而坚实的作品,非常现代。
三、结束语
漆立体造型胎体材质选择绳胎来表现肌理质感之美是差异于众多漆器品种的至关重要决定。制作胎体材质的最基本选择是作者内涵表达最关键的一环。材料、工艺、制作、呈现、表达这些细节化的语言,不仅让每位作者创作的绳胎漆器有着不同的特质美,还通过作品更好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内心,也在诸多的方面体现了各自独到的工艺语言,丰富了工艺之美,同时也强化了装饰的意味。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装饰意味,让观者体会得到更犀利的装饰语言,由此论证了本文开头所述的,当代漆艺创作的装饰意义在于要创作以人为本、深入人心、真正走心、发人深思、能够触动观者内心引起共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琥.装饰与器物造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2]朱淳译.世界工艺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陈恩深.当代漆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4]吉田光邦.漆器入门[M].京都:株式会社淡交社,昭和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