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莹
摘 要:审美能力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多,良好的引导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赋予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方式,基于可能发展区理论推进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且正向的审美能力,无疑是其重要使命。本文将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其重要性,探究互联网技术、绘本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提供相应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绘本;审美能力;群体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2
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们一向重视考试成绩,审美能力缺乏清晰明确的考量标准,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十分抽象,这导致其长期不受重视。但是,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良好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更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汉字的美,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开端,亦是基础,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一、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审美能力,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其对人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让人们将关注点放在美好的事情上,能够养成豁达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受到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以及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审美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是随着美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审美能力研究的深入,其重要性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我国的审美教育事业发展。[1]
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其关注生活中和学习中美好的事情,并能够从中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审美能力也能够提升小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中,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更愿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动手实践和进行科学创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为小学生的成长注入充分活力,对于其人生成长和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的审美观念深受教师的审美观念影响
审美观念因人而异,其核心是向善的即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常常受到教师的审美观念影响,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花纹、包装纸等美术作品,教师会先进行演示,给小学生留下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教师制作的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样板,所有小学生都应该按照老师的样板来制作。这样一来,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小学生阶段的自我意识尚处于发展期,很容易跟着教师的审美观念走,丧失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审美观念。这不符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初心,没有从实质上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3]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不受重视
小学美术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一直不受重视,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能够看到成绩可以量化的学科而言,小学美术教学一直被教师、学校和家长视作边缘学科,对于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关注。基于这种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也同样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审美教育方面下的功夫也相對较少,更多的还是在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立足生活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立足生活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为其中的审美教育提供一个现实依托,将抽象的审美教育具体化直观化。审美教育本身便是要回归生活,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立足生活素材开展教育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延伸和应用,让审美教育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蔬菜水果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常,但是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艺术美感。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蔬果变变变》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鼓励小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比如说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苹果以及香蕉等学习造型以及色彩搭配,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4]
(二)走出课堂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小学生发现自然中的美
自然界的美,需要自己去感受和体会,不能从别人的表述中获取。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于刻板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会产生厌倦,课堂表现和参与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小学美术中的审美能力培养,可以尝试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引导小学生发现自然中的美,让小学生置身大自然中感知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不同颜色组合造就的美,感受不同形状物体组合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绘本教学,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美术中的审美能力培养不应该是单向的知识输入,还应该有知识输出。只有形成双向的知识信息流动,才能够切实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绘本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在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应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动物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鼓励小学生创作自己的美术绘本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来创作连环绘本故事,这都有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能够为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和想象力发挥提供平台和机会。
(四)运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增强美术教学的感染力,增加学生对美的感受
情境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美术教学的感染力,也能够让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更好地欣赏美和感受美。受限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可能很难从教师的讲解和描述中把握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感,无法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定的情境,利用动态手段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小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记录色彩》教学中,在鉴赏莫奈作品《日出.印象》时,小学生可能无法把握莫奈色彩运用所造就的美感,更无法灵活运用色彩搭配来创造优美的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展示真实的日出景象,结合不同地点的日出景象以及相关美术作品,让小学生切实感受日出的美。然后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来感受莫奈色彩运用的巧妙性和最终营造出的艺术美感。
(五)注重审美经验的积累,提升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审美经验的积累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没有一定积累和知识储备,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这就好比没有画笔的画家又怎么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美术作品呢?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先进行基础绘画理论教学和鉴赏技巧教学,在小学生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带领小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者参加画展活动,增加小學生的审美经验。这样一来,能够增加小学生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其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六)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还需要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还需要有根基。我国传统服饰、剪纸文化、木刻版画以及黏土艺术等,都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立足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开展相应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美术实践中体会并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去感受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美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也是提升未来国民素质的必然选择。审美能力对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着潜在影响,会影响其价值观建设和生活态度等。针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立足生活实际,带领小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走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的色彩搭配;结合绘本教学,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情景教学,增强美学感受;增加审美经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都能够打破小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全面高效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朱佳.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田佩鑫.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20.
[3]迟裕琦.以绘本为载体,优化小学美术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王永龙.新时期小学美术写意花鸟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