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创作形式美

2020-10-09 05:10刘静
艺术大观 2020年20期
关键词:形式美线条形式

刘静

摘 要:形式美是美术的一个特别突出的审美特点,在其他门类艺术中也有形式美的问题,但不如美术表现得这么突出和重要。形式美主要是具有直觉性的视觉形式的美,它是眼睛的对象;在美术门类里,创作者都是非常重视形式美的,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是指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的疏密、明暗对比与和谐相融的构成。

关键词:形式美;美术;线条;形式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2

一、形式美之起源

(一)国内之形式美

美术中,器首先表现是一种视觉的存在,创造者并不怎么关注器的实用性。原始人类烧制陶器首先是为了各种生活所需,比如盛水、储存粮食等,人们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再有实用性考虑。而只是单纯地去追求其本身的视觉呈现才进入艺术品行列。比如在仰韶文化中那些色彩斑斓、富于想象的彩陶图案,给人一种审美享受,尤其是马家窑类型中的众多抽象图案,其复杂的造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七八千年前的古人类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能力,到了龙山文化时,彩陶的视觉呈现已成为器物存在的唯一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里,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平民家宅建筑也都强调飞檐翘角和在房顶装饰动物等,正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形式美。中国宋代著名的瓷器有“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官、哥二窑以开片为其重要的特色。官窑开大片,哥窑开小片。二者又有不同的审美形式和趣味。二钧窑和汝窑则强调自身胎体质地的高雅富贵,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都有温润如玉的感觉,特别强调外形塑造与暗花雕饰。震惊世界的中国瓷器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所见是由它独特的形式美所传达出来的。[1]

(二)国外之形式美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黄金分割理论,就是美术尤其是建筑中和谐的形式美的典范理论成果。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间的柱体,有一种永恒的和谐的美,观众不会感到有任何的不和谐因素。柱体的高度与柱体的粗细,以及柱体间的距离,永远给观众一种恰好处的感觉,这就是通过黄金分割的公式获得的一种和谐的形式美。对于艺术的定义,就是创作出的作品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为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它突出了艺术的审美,但它也有片面之说,把“意味”及“审美形式”与一切现实之间的联系彻底断开,同时彻底脱离了人们的具体实践,脱离了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与进程,较为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与形式。这样便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有意味的形式”也是20世纪初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理论基础。[2]

二、美术里形式美的表现

(一)线

线段的美是美术作品中形式美之一,在马蒂斯的画面中,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他画的每一条线是否符合客观对象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根线条都要符合他经营的画面的整体韵律。他认为艺术应该成为“像一把太师椅”那么轻松、舒适。他营造轻松的气氛,同时也安排大致的空间布局。事实上,作品的视觉空间是由整个布局体现出来的,他那弯弯曲曲的线条横穿过画面的图形激活了白色的背景。[3]

康定斯基把线定义为不同的感觉,在观看抽象绘画作品时,所呈现的线的特征都是重要的。它的粗细、曲直方向、淡还是浓,这些变化,都是孕育着不同的感受,线条的美感主要在于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家们运用独特的线条来展示自身独特的规律来产生的形式美,让观者的视觉移动随线的流动感受其中的动感与韵律,情感也随线的流动,时而风平浪静,真挚的情感通过美丽的线条如实的反映出来。

(二)色彩的感觉

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像音乐一般,有着丰富而强大的表现力。在这种理念下,画家在有意识地根据物体的空间秩序去变形,其变形程度和色彩的夸张的程度,是以画家的第一直觉判断为基准,超越色彩的客观写实,赋予色彩广泛的象征性和想象性来表达艺术独具魅力的形式美。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如不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内心压抑相结合,才由此做出了如此动人心魄的形式美。还有冷抽象代表画家蒙德里安,他的作品《红、白、蓝的菱形画》(图一)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三补色,直线矩形去构图,号称为“纯粹的形式”用简单表现复杂,探索宇宙的永恒的真理。

(三)审美感受

我们肯定美术的形式美,是从美术独具的审美特点考虑的。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是与美术家创作主体的内心审美感受,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创作主体对作品中形式美的心理反应和感受,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组成部分,而对一件美术作品你不仅愉快而且激动,那么,你对这件做皮的审美的判断就不言而喻,但是这种审美判断是非常复杂的。不同时代与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家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认识也大相径庭。在建筑上,中国的故宫与法国的凡尔赛宫在形式美上有着天壤之别;同为绘画,中国的水墨与西方的油画,从工具材料到表现形式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的差异来。所以,形式美绝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态,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创作主体的精神与情感。从康定斯基他创作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来画面里表达某些情绪化的东西,正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某些些情绪意味,他的每一幅画都富有和谐、纯粹的精神性,所以他才是以为“抒情抽象主义”画家。在作品《黄.红.蓝》(图二)中,画的曲线,圆,三角形,矩形的颜色块,能让人感到喜悦,它们好像属于某种原始而具有潜在精神的世界,康定斯基把它们找到以后,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给了世界。

三、追求艺术的形式美

(一)美的规律

形式美的规律不会历久不变的。时代的变化,高科技的發展,带来了各种实用性美术制作材料的更新。目前的高新科技材料能促成使用艺术形式美的变化。如后现代建筑就是以推翻传统建筑为先决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博物馆”UI及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这些后现代建筑彻底改变了传统和现代建筑中的设计与建造理念。强调建筑自然与人的高度和谐性,从而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美。

(二)内容与形式

许多自然事物的美大都是形式的美,当然形式不能脱离内容,现象不能不反映本质。在美术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已了解到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是一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又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必须与形式来展示和体现,好的形式又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来充实,否则流于形式主义。关于内容和形式谁决定谁的问题是一个曾经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是内容决定形式,从理论上讲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因为一般来说,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往往总是先有创作的动机和意图,这种动机和意图当然是内容的范畴,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形式来去表现它,因此认为内容决定形式;一种认为内容取决于形式,创作过程就是通过相应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把它们转化后,变为外在的可视形象。这种观点认为画家的创作动机、意图存在于头脑中时,还没有形成形象和语言,也就是说还没有形式的外壳。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画家头脑中产生的意象、意图动机就是画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社会生活自身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具有相应的内容和形式,在一个一个被画家完成的作品中,形式与内容已是一个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并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美渝.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周宪著.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形式美线条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精致线条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线条国趣事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