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改编的肢体戏剧

2020-10-09 05:10周子璇
艺术大观 2020年20期
关键词:改编情感

周子璇

要:肢体戏剧(Physical Theater)的舞台呈现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仅仅是输出情感、情愫。不论是哪一种呈现方式,它一定是基于肢体的力量,来展现舞台的千变万化。我对莫言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并用肢体剧的形式来进行诠释和表达,最终将他们有机结合,带来不同视角的莫言文学。

关键词:肢体戏剧;莫言文学作品;改编;情感

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2

肢体戏剧(Physical Theater)的作品中,或许具有清晰的故事情节线;或许只是集中输出某一种情感或是情愫;或许是根据文本中的描述进行具体事物的展现;或是根据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其肢体化并进行传达。然而,不论是哪一种表现手段,它一定是基于肢体的力量,来展现舞台的千变万化。那么,当肢体遇上成熟的文学作品,如何将其作为载体进行二度创作,并将其用肢体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呢?

一、如何选择文学作品

当决定改编莫言的文学作品,来进行《野风》的创作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肢体剧这一形式。莫言文学的作品特点,在于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进行描写,且文中都有特别鲜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这样的作品用肢体剧的形式是最合适不过了。在肢体剧的呈现中,我们鲜少用大量的台词进行表演,也不需要复杂的舞台美术,更甚不需过多进行服装和化妆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演员运用自己肢体表达的能力和身体的力量,进行舞台呈现。在进行《野风》这一肢体剧创作的时候,我以“山东高密乡”的文学地图为第一创作灵感。曾在《地域生态文化与乡土文学叙事》一文中读到过,莫言第一次使用具有文学审美意义的地域名称--高密东北乡,是《白狗秋千架》,莫言 也表示当时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想法,几乎是无意识地写出了‘高密东北乡这几个字。于是我阅读了莫言大量的关于“高密”或是写于“高密”的作品,当初在选择文本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选择文学作品,是第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在阅读莫言关于“高密乡”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发现在他的作品中最常写到的主题是“情与欲,生与死”。其次,我们通过作品的阅读,又感知到在作品中,表达了不同年龄阶段中面临着个中问题的灵感,例如,《枯河》中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儿童时期遭遇的悲戚故事;《白狗秋千架》讲述了主人公在青年时期在爱情和婚姻中遇到的难题;《欢乐》讲述的是少年时期奋斗与考学的困顿;《大风》则是从爷爷的角度去表达人生的感悟。基于文学作品的这一些特点,肢体剧创作的时空背景就设定成了从儿童时期讲述到老年时期,从四个不同的文本出发,去探讨那些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着的不同的与相同的人生主题。最终选取了《枯河》《白狗秋千架》《欢乐》《大风》这四个文本为文本依托。

二、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与肢体剧有机结合

肢体剧的排练跟传统的戏剧排练会有些许不同,在排演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有完整的,详细的导演构思,或是具体的舞台调度的设想。它更多的是导演与演员之间,演员与演员之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相互碰撞,一般会用身体语言进行即兴的尝试和排练。在创作肢体剧《野风》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集体即兴创作的手法。决定好文本的选择以后,我将演员团队分为了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所有人都需依据文本的基础发散思维,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四组将对于同一任务,呈现不同的即兴创作,从而在过程中进行互相的学习与改进,达到在最后肢体剧中最终的呈现。

如何带领演员完成作品的集体即兴创作,是肢体剧排演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此之前最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我将四个文本作为肢体剧呈现四个段落的基础,每一个文学作品我会让所有创作团队的人通读全文,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并要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完成以后,总结出这个文学作品的三个关键词,和三句最能够抒发这个文学作品主题或是情感的语句,并找出文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最后选出文学作品中的重点场景,即所在文本的导演构思中的重点场次。第一个段落便是《枯河》。《枯河》于我看来,它文字就像诗一样浪漫,它描写的月亮,河流,狗都浪漫地存在在作品中,然而它呈现出来的内容却是悲戚的。在主人公“小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孩童的纯真烂漫,也看到了孩童地向死而生。于是,我们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即“童年”“反抗”“死亡”,我们选择了文中的三句话,即:

-“我知道你上不去,你不是小虎,是只小老母猪!”

-“狗屎!”

-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

从文中,我们也选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即“月亮”“太阳”“狗”“河堤”“白杨树”,重点场景则是文中最末——遭受到众人的唾骂,父母的殴打之后,小虎的死亡。前期的案头工作完成以后,就是带领创作团队进行即兴创作。在上文中也提到,我获取了一些具體的事物“月亮”“太阳”“狗”“河堤”“白杨树”,第一步便是让四个小组分别完成这些词的表演,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如何与组员相互配合,不断地让他们打开思维,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最后的呈现。例如,他们每一组都完成了“月亮”的表演之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会互相观摩其他演员的呈现,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又会有新的灵感迸发,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创作的质量。在这个排练过程中,演员不断地给导演带来新的灵感,由完全圆形的月亮发展成半月或是弯月,由静态的月亮创作出动态的月亮,而我则作为他们的镜子,需提供更好的修改意见便能够完成第一部分的工作。完成第一部分的工作以后,第二部分则是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主线,将创作出来的每一小部分串联起来就完成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完成重点场次的创作。《枯河》中的重点场次是小虎遭受到众人的唾骂,父亲的殴打之后,活生生地被打死。这一段之所以是重点场次,也是文中的重点段落,是因为最能够体现出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即人性的冷漠和扭曲给生命带去的绝望。这一段文中描写的是小虎的父亲将其活生生殴打致死,而在肢体剧创作的时候我们将台上的所有演员都变成了小虎的父亲,以此来表达《枯河》作品中的父亲在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他只是人性扭曲和冷漠的缩影,只是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一个代表。因此,我让所有演员运用他们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身体力量,去表演鞭打的样子,因为舞台的最终呈现依然是极致地表达文学作品的主题。

以《枯河》为例,《白狗秋千架》《欢乐》《大风》这三个段落也是使用相同的手法进行二度创作。《白狗秋千架》的关键词是爱、生命、情欲。值得一提的是在排练这一段落的时候,我们使用肢体动作重复的手法,而这样的创作方式和手段的灵感,来源于德国著名现代舞艺术家皮娜·鲍什,肢体动作的反复使用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動作重复的每一遍都会给受众带来视觉和内心感受的冲击。《白狗秋千架》中,暖生了三个不会说话的孩子,于是在重新遇到井河后,我们创作了暖跑向井河,并把他往高粱地力推的动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重复了三遍,并配上了文中的语句:

我要个会说话的孩子……你答应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应就是害死了我。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

动作重复的每一遍,都会以这句话作为背景音铺垫来呈现在舞台上。而每一遍动作都是暖撕开自己伤口的瞬间,动作的重复会放大这一瞬间的情感,从而观众也更能够从中感受到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我们之所以会对这一部分文字进行肢体编排的创作,是因为文中的这一段便是《白狗秋千架》的重点段落,它所想要传达的就是暖悲剧人生的苦难轮回。

三、肢体剧中的音乐音响

在肢体剧的舞台呈现中,音乐的选择尤其重要。《野风》的音乐音响采用的是现场伴奏的形式,使用的乐器为手碟(Hang Drum),手碟的发声原理比较特别,而且模仿声音的能力很强,可以模仿锣、竖琴、鼓声、钟声等不同的音色,之所以会选择手碟作为现场伴奏,是因为肢体剧本身跟音乐音响配合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音乐无法与肢体表演完全契合,会影响整个舞台效果的呈现。而手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手碟每一次演奏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由演奏者的节奏和力度而控制,它没有固定的曲谱,也没有固定演奏的模式,可以敲打,可以拍打,也可用手指轻弹。最重要的是手碟传输出音乐的质感,与莫言的文学作品的气质相吻合,悠扬浪漫中又带着些许神秘和悲怆。[1]

四、结束语

创作肢体剧《野风》的过程中,莫言的作品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和能量。至此,我依然在思考肢体如何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现实意义不差一毫地传达出来,甚至将文学作品中的力量放大,给观众带去真正意义上思想和心灵的冲击,我依然相信经过漫漫长路的探索,这种无声的肢体语言终会被人们感受到。

参考文献:

[1]韩鲁华,么益.地域生态文化与乡土文学叙事——贾平凹、莫言乡土叙事比较[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9(01):99-119.

猜你喜欢
改编情感
情感
台上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