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人的客观需要,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无疑,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若教学需要的是“因材施教”,我认为爱也应该“因生给爱”。
一、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爱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很不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天真无邪而又少不更事,他们需要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孩子,热心地帮助孩子。
记得我刚修完产假便带了一个“拼凑班”,即从其他几个班级中随机挑选而组合的新班。那时的孩子大多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习惯,无论好坏,想要在一个陌生的班级重新适应并改正并非易事。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女孩,总是隔三差五地请假,即使来了也是一言不发,总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情,问她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经了解才知道爸爸生了重病在外地接受化疗,妈妈要陪同照顾,所以孩子只有在家里亲戚有空接送的时候才能按时到校。得知这个情况的我也是心疼不已,从那以后只要孩子到不了学校,我都会亲自打电话交代孩子今天的学习内容。到校后会向该生悉心了解在家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坚持让她也越来越努力,即使在家作业也没落下来一次,即使爸爸妈妈没在身边也从未让他们担心,成绩很突出。
也许,一个班主任能做的确实不多,但是我相信每一份关怀都不仅仅是给孩子的片刻温暖,而是呵护一生的爱的传递。
二、沁人心脾的鼓励之爱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一句及时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那么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他们感到幸福,感到爱。
记得那天讲《竹节人》,课文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发言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
这其中我特别留意到王同学,他平时上课从不举手,总是处于游离状态,属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那类学生。最头疼这样的孩子,油盐不进,你精心备、生动讲也吸引不住人家,你常提醒、严批评也攻不破人家。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那天是破天荒啦,我居然看到王同学举起手来了。赶快叫起,认真倾听——他有点结巴,回答得也不太完整。我笑眯眯地看着他说:“说得真好,一下子就把我们引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非常高兴地坐下。老师偶尔一次的评价不够准确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我继续留意,之后的学习中,王同学的注意力一直在跟着教学走。果然他又举手要回答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我再次把机会给他,并表扬他今天发言积极。
像这样的学生,或许一次两次的鼓励还不能撼动根深蒂固的问题,但毕竟是个开端。教育原本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不着急,像原老師讲的:慢慢来!
三、春风润雨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之爱
于永正老师也说过“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理论。我只不过是用孔子、苏格拉底等中外教育家的理论演绎自己的故事罢了。”对呀,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学生,还有其身后的家长。我总是在想,再努力一点,再勤奋一点,也许一个学生只是一个班级中小小的一个标点,而在一个家庭中就是重中之重,就是未来。家长把一个一个这样的重量放在了自己的班级,所以在我心中那杆秤的另一端就是不辜负。我相信现在对孩子的每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将来在孩子的成长路途中都可能化为温暖和力量。
我在课堂上很少站在讲桌上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而是走下来,尽力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微笑。这个微笑中有时候包含期待,我期待下一个举手的会是他;有时候包含肯定,我对他端正的坐姿,认真的倾听表示肯定;有时候包含鼓励,他会明白其实老师特指的就是他;有时候也会带有一丝严厉,他的小动作已经被老师发现……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我愿做一个关爱学生的班主任,因为与此同时我也是一个快乐幸福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