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群
摘 要: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形成了不同时期的时代新人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真正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改革开放时期的“四有”新人到新时代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深化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积累了培养时代新人的普遍规律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历史演进;启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9JF021)。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9-0046-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09.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衍生新的人才标准。站在历史的新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命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新时代的育人标准,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学术界从多视角、多方面对“时代新人”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代新人”这个概念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特指和狭义的概念,实际上它具有“更大的扩容性和更广的适用性”[1]。它是不同历史阶段育人目标的进一步延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蕴涵。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对于“时代新人”内涵的界定偏于狭义和特殊,对于“时代新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的历史逻辑演变、培育经验的提炼还十分欠缺。因此,拓展研究视野,根植于历史,立足于当代,着眼于未来对时代新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时代背景:研判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主题和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国家和民族正在进行的奋斗相契合,与党和人民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相呼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蒸蒸日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时代新人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时代新人的培养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一)培育时代新人是时代任务和时代使命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判断明确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方向标。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的进一步提升,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问题”[2]。同时,也是我们思考“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育人”的时间起点。新时代意味着历史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使命要求时代新人要具备实现民族复兴的担当精神和担当历史重任的能力素质,要具备扎根人民、立足国家的爱国情怀,还要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诉求或单一经济发展目标,而是以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为更高追求。因此,新时代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融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统一。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强大为时代新人全面发展和个人施展抱负提供了舞台。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还有诸多艰难险阻,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迫切需要一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任务和时代使命迫切需要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历史的使命,成为祖國今天的建设者和祖国明天的创造者,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二)培养时代新人是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要求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在过去的500多年时间里,世界先后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从纵向上看,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历史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从横向上看,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由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密切联系,到如今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每个国家而言,机遇与挑战始终是如影随形的。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发生时,成功抓住机遇的国家会迎来产业快速变革和社会快速进步,生机蓬勃发展的产业构成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精彩的剪影。遗憾的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的经济文化制度、内忧外患的局面、建国以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等因素,近代中国先后丧失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世界上一些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的起飞。而我们再次错失这一次机遇,本来就十分困顿的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发展差距愈加明显。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战略机遇期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命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的解决都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当今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中国要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
(三)中国国际境遇与地位转换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一方面“全球化”“国际性”这些概念已经渗透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已成当今世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反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当今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这势必对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具有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和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培养时代新人无法回避不同文明的碰撞所带来的价值冲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复杂;二是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方关于文化、制度、发展模式的优劣比较一直存在,引导青年正视国家发展现状,摈弃“仰视西方”的自卑心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国家观尤为重要;三是我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引导青年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正确认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培养时代新人正确的国际观也是当务之急;四是强起来的中国面临着特殊的“挨骂”期,各种不利于我国发展的言论极易引起骂战,甚至因缺乏合理宣泄和引导走向暴力化和民粹化,因此,引导青年理性爱国也十分必要。
二、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观的发展和时代意涵
如前所述,“时代新人”并不是一个特指和狭义的概念,可以对其进行一般性的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时代新人的要求既有时代特殊性,也有历史延续性。如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不同,因为共同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得时代新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我们说时代新人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回望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古老的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危机,中国人民被置于悲惨的境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仁人志士和先进分子抱着“自强求富”与“振兴中华”的梦想开始了艰难的追梦历程。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无数仁人志士奋起自强求富但终归失败。一些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在清王朝已沦为帝国主义走狗的社会条件下,不革命中国没有出路,革命不培养革新人才,革命也断不能成功。因此,在近代中国出现了以“新民思潮”为特征的启蒙思潮,这一思潮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反思近代中国何以落后于西方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了从器物层面到政治文化制度再到国民性的反思,他们认为通过灌输西方作为现代国民应具有的一些新思想、新道德以使民众成为现代民族国家之公民,“新民”是救亡图存的根基。通过这些认识,可以发现近代出现的“新民思潮”目的论色彩异常明显,即新民以救亡实现民族独立。“新民”重在人之工具性,而非人本身。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着近代中国必须坚持人的改造和社会改造的统一,其历史重担也只能由中国共产党人扛起。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勇敢地担当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始终将培育和锻造时代新人作为全党坚守的初心、实现历史使命的根基所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开始探索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构建理想的国民形象,在革命实践中改造社会的同时也锻造时代新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产阶级面临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凶残的,因此,投身革命的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毛泽东同志对革命战争年代所需人才的理想模式进行了论述。
1.“真正共产主义者”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了许多不同的称谓表达了他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模式,如“真正的理论家”“完全的知识分子”“精通理论的实际工作者”“有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等。这些不同的称谓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心中对战争年代所需人才的理想模式。在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尽艰辛,在这条革命的道路上涌现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我们党在宣传或者树立英雄模范人物时,毛泽东同志概括了“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一些理想人格。如毛泽东同志在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时,他要求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当刘胡兰英勇就义后,毛泽东同志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作为她墓地纪念碑的铭文;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他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号召人民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毛泽东从革命战争年代许许多多革命先进分子的道德情操中提炼出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也反映出他对“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一种道德期盼。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真正共产主义者”能够比较恰当和集中地体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
2.“真正共产主义者”的内涵分析
第一,“真正共产主义者”必须具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解救国家和人民于倒悬的重任。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毛泽东同志认为每个共产党人都不能背弃“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但是,又“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3]。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共产主义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党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表达了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真正共产主义者”应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具有比较完全的知识,能够胜任不同领域的革命工作,具有广泛的志趣和才能。“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理想人格的核心,也是对“真正共产主义”的一种本质要求。他还认为,一个“真正共产主义者”不但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还应该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4]。
第三,“真正共产主义者”应该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的个性,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在《民众的大联合》中,他更是以豪迈的气概喊出了表达他当时主体意识的最强音:“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5]这一呼喊,振聋发聩,“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中国的革命事业,需要广大青年人树立主体意识,要有与国家休戚与共,生死共存亡的使命感,这声呐喊是革命时代的最强音,是我们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
第四,“真正共产主义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道德在理想人格中的地位。在成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更重视道德对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他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光荣事迹,我们被他们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身殉国的精神勇气所感动,这些模范人物舍生忘死,展现了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崇高境界,体现了“真正共产主义者”应有的道德品质。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新人”培养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运用列宁和平过渡理论,通过“一化三改”的成功实践使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使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时期为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物质基础。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这成为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经典表述。说明毛泽东同志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已经成了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后来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思想,这又进一步为他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毛泽东同志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时期教育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内“左”的错误思想逐步发展和泛滥。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德智体的人才标准被“政治”标准所取代,人的政治属性取代了一切属性,追求政治第一,导致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
2.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很多先进模范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劳累而病逝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扎根农村的知青邢燕子,“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他们是“新中国的建设标兵”。这些模范人物虽然事迹不同,但他们在精神实质上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集体主义者。建国初理想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并把个人理想建立在這一新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把人们培养成为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建设者。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面临着“和平演变”和修正主义的严重威胁,只有培养千千万万政治上可靠的革命接班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这一时期理想教育的目标因而由培养建设者调整为培养革命接班人。雷锋、王杰等革命接班人典型被塑造成为“彻底的革命派”、毛泽东思想的崇拜者和严格践行者、“道德上无我的完人”。在毛泽东同志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中,“德”被他置于首位。“德”是人全面发展的灵魂,它决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对人的全面培育,起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智育是指培养文化素质。毛泽东同志认为学校归根到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学为主,是提高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体育就是培养身体素质。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人的身体健康,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改革开放时期“时代新人”培养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抓教育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青年一代肩负起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使命。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度出现了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西方思想演变缺乏警惕和防范的失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嬗变,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高校出现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局面,一些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认识模糊,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根据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青年中存在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1.“四有”新人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步形成并提出了将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目标和历史性任务。他号召青少年学习张海迪,争做“四有”新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讲培养“四有”新人时,始终将其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如在1983年3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讲道:“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7]可见,“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培养“四有”新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
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培育“四有”新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了培养“四有”新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将“四有”新人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的高度进行阐述。关于如何培育“四有”新人,他主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胡锦涛同志也特别关注持续培育时代新人的问题,更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这些论述,反映了在“四有”新人认识上的连续性,在培育新人实践上的持续性。通过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2.“四有”新人的内涵分析
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四有”新人目标的号召下,涌现了很多先进的典型人物。如数学家陈景润、劳动模范张秉贵、人民好公仆孔繁森等。他们忠于职守、敬业奉献,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四有”新人目标的具体要求,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潮流。“四有”新人思想的提出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回应,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培养“四有”新人思想首先是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理想人格,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次,从“四有”新人具体内容来看,它是对中国旧传统中臣民人格的否定,也区别于“文革”时期的“政治人”,所追求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鲜明地体现出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兼顾个体生存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之目标。通过提高个体适应现代化的素质与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再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有明确的指向和现实针对性。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是对改革开放时期价值变迁、社会上违法乱纪现象抬头的回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各自具有特定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严密整体,缺一不可。
(四)新时代“时代新人”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方法、重要意义、时代新人与时代使命、时代新人与民族复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时代新人观。
1.“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这是在新的历史方位,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结合青年一代的状况和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时代新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时代新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2.“時代新人”的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了一大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当代雷锋。时代楷模的评选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他们中“有心系祖国蓝天的精英飞行员”郝井文,有“人民好公仆”廖俊波,“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忠诚于党的宣传事业”的高思杰,“善行义举诠释了人间大爱”的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教师吕榕麟,这些具有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和群体,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时代新人的风采和特质,他们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影响广泛深远。时代楷模崔根良同志,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努力依靠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成功走出一条创业创新之路;黄大年同志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兵棋专家张国春同志一丝不苟钻研战争,一门心思推演战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价值追求。通过梳理研究这些典型人物事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新人”多次阐述的要求和标准来看,新时代培养的时代新人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必须勇于担当、担起所担;必须要有成事的真本领,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必须具备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奋斗姿态。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锻造时代新人的认识,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时代新人”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不同时期的“时代新人”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时代新人”其内涵和特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将在未来不断得到深化和补充。二是全局性。不同时期提出“时代新人”的要求需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进行考虑,从国家发展宏观背景,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等宏观角度来思考。三是人本性。中国共产党在锻造时代新人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和活动主体本质上都是人民。“人”无疑是最关键因素和最重要的价值维度。因此时代新人首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融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现实启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路径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为了完成时代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伟大实践中描绘出了青年群体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应然性价值形象,同时,党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方面,从历史进程的维度来看,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实践中,无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四有”新人还是新时代的时代新人,都需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认识,并在具体的时代中释放价值凝聚力。
另一方面,从个体发展的维度看,时代新人的培育要坚持把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不同时代的具体实践相融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既是国家、民族,更是时代新人。因此,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培育时代新人要通过共同价值目标激发时代新人的积极性,也要注重发挥实践对于时代新人的养成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锻造时代新人。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9]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明确回答了培养时代新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时代新人的特质之一是“有理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核心价值要求,有助于时代新人在理论上深化对“有理想”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上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时代新人的特质之二是“有道德”,道德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其中社会主义道德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理想型的价值诉求和现实性的价值诉求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倡导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在国家、社会层面的倡导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是个人层面“有道德”的升级。同时,时代新人的特质之创新、实干、奉献、本领等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之必备特质。因此,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领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心理发展、文明素养等各个方面,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重实干、靠奋斗、讲奉献的时代新人,使之内化为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
(二)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锻造时代新人的实践中,非常注重树立模范典型,因为典型人物是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的中介和桥梁,通过典型人物教育激励成为中国共产党理想教育的重要方式。早在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时,就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行动对全国人民的教育作用,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10]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几个人的事业,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事业,因此需要更多的时代新人来肩负使命。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受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时代新人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时代先锋人物,发挥这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并凸显出新的时代特色就是很好的证明。培养时代新人,更要树立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培养时代新人的浓厚氛围和鲜明导向。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时代新人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现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看作“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以革命手段来达到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提出要以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根本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时代新人,更要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时势造英雄,实践育英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只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才能逐步锻炼和培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造就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又不断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因此,在培养时代新人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本质和主流,认识国情,同时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取长补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调动广大青年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2):4-9.
[2] 陈宇翔,薛光远.“三个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N].光明日报,2015-11-08(007).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9.
[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0.
[5] 毛澤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390.
[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5.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8]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41.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4.
Absrt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grasped deeply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has carried on the profound elaboration around the basic question of what kind of people to train, how to train people and for whom to train people, formed a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new concept of the Times. From the real communists in the period of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eople with all-round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four New People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New People in the new era, the CCP's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new gene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epened Marxism's theory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also accumulated the general law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ultivating the new generation.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ew Gener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