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雪胜 刘明 钟建强 罗培锋
摘 要:乘员下潜是汽车正面碰撞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碰撞事故中造成后排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某车型后地板防下潜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提升防下潜功能的后地板结构设计要点,希望对后地板的设计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板;防下潜;碰撞
交通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前排乘员在先进的安全件如预紧式安全带,头部气囊、侧气帘、侧气囊和溃缩式转向管柱的保护下,安全性得到提高,乘员伤害有所降低;但后排乘员由于缺乏气囊的保护,且约束系统配置相对简单、安全带利用率普遍偏低,乘员伤害有上升趋势。2015年,欧洲Euro-NCAP新增50 km/h全宽正面碰撞试验,包括驾驶员、前排乘员、后排乘员均使用第五百分位女性假人[1]。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计划将汽车后座安全性的评分纳入到正面碰撞测试项目中,以增强后排乘客的安全保障。国内方面,2018版C-NCAP针对后排乘员分值、权重进一步提升,推进后排乘员安全的进步。如何提升后排乘员的安全性能,是汽车安全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1 防下潜结构
在刹车或前撞过程中,乘客有向前向下滑的趋势,有可能由安全带底下滑出,这种现象就叫下潜。防下潜的目的就是阻止乘客在刹车或前撞过程中向前运动[2]。防下潜结构可以设计在座椅上,也可以设计在地板上。对于地板而言,后排防下潜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1)支架式;(2)座盆式。
本文主要探讨座盆式防下潜结构。
2 地板防下潜设计
2.1 防下潜结构典型断面
某车型后地板采用座盆式防下潜结构,断面主要结构及参数如下:
如断面所示,中地板构成了座盆的主体结构,座盆本身具备一定刚度,并对人体臀部形成几何包裹。
2.2 各参数影响分析与设定
H1:H点与座椅横梁上平面高度差。此参数直接影响地板防下潜功能,决定了座盆主体结构对臀部的约束作用,建议取值小于80 mm。
H2:座盆离地高度。一般建议设计值为300左右,可結合油箱开发策略以及离地间隙适当调整。
H3:前后地板高度差,建议取值小于250 mm。太大则后地板前横梁截面高宽比不合理,截面狭长,稳定性较差,且影响门槛后段接头的刚度。本案例由于受H2偏高影响,H3设计值也稍微偏大。
T2:假人与钣金最小间隙。此参数直接决定了座盆的深度,一般由于油箱的布置等原因,取值不能太大;但如果取值太小则导致臀部压力过大,直接影响后排乘坐舒适性,一般建议大于70 mm。
L:H点到座盆前端距离,距离太大将导致座椅横梁对座盆前端无法提供有效刚度支撑,座盆前端结构刚度变差,影响防下潜效果,建议取值小于190 mm。
α:大腿仰角。一般α根据后排乘员坐姿由人机工程师初始设定,一般小于30°。β:座盆结构仰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分解原理,同等条件下,β取值越大,则假人滑出座盆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结合α及L设定值,建议β取值大于α,且大于23°。
T1:坐垫前端厚度。主要影响坐垫视觉厚度,太小则坐垫视觉单薄,商品性不佳。一般建议取值115,可结合上述关联参数的设定上下浮动。
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前期仿真反复验算结果,最终定义某车型防下潜地板结构主要参数如下:
3 试验验证
3.1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在这项试验中,第二排女性假人可以得到的最高分数为4分,按照女性假人身体区域被分为头部、颈部、胸部,每个部位最高得分分别为1.6分、0.4分、2分[3]。后排胸压量扣0.43分,后排假人最终得分3.57分。
3.2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第二排女性假人评价最高得分为4分,最低得分为0分。按照女性假人身体区域被分为2组,每组最高得分均为2分,具体分组为头颈部(第1组)、胸部(第2组)[3]。后排假人得分3.94分。
4 结论
提升后排乘员的安全性能,是汽车安全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本文提出的地板结构防下潜设计要点,方法简易可行,易于实施,且经过实车碰撞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后地板的设计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滕滕,卓鹏,王大志.基于Euro-NCAP前排第五百分位女性假人的防下潜性能研究[J].上海汽车,2015(11):17-24.
[2]刘鹏,雷明星,段小刚.汽车座椅体压分布研究[J].汽车科技,2015(02):23-27.
[3]C-NACP管理规则(2018年版)[M].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