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鑫
摘 要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论证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农村公路建设密切相关,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并对当地减贫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农村公路;社会发展;区域经济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情况
1.1 农村公路的“发展史”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公路一路高歌猛进,发展的阶段清晰,特征鲜明。数十年来,农村公路经历了发展起步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建、管、养、运并重的“四好农村路”阶段。
(1)发展起步阶段。2003年之前,我国农村公路的发展重点在于解决农村地区通路的问题。1978年,全国大量乡镇和村庄未通路,城乡隔绝的情况随处可见,全国农村公路仅58.6万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积极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并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到2002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3.7万公里。
(2)大规模建设阶段。2003至2013年,是农村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农村公路大投入,也取得了大发展,建设制度逐步完善,建设质量逐步提升,公路养护逐渐发展。为贯彻落实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实施“东部地区通村、中部地区通乡、西部地区通县”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8.5万公里,全国乡(镇)通公路率为99.97%,建制村通公路率为99.7%,全国乡(鎮)通硬化路率达到97.8%,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89%。
(3)建、管、养、运并重的“四好农村路”阶段。随着上阶段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里程的增加,农村公路养护逐渐受到重视。2014年至今,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逐步减少,管理养护迅速发展。2014年3月、2016年9月、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农村公路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我国农村公路进入了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新阶段。交通运输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力保“四好农村路”平稳向好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04万公里,占总公路里程的83.4%,等级公路比例达91.3%;全国县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设置率达99.9%,乡级管养机构设置率达92.9%,农村公路列养率达97.95%,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2.5%;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通客车率达98.65%,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7.19%。
1.2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1978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农村改革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政策力度,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3.6元,经过数十年社会的发展进步,到2018年,达到14617.0元,收入指数增加了近20倍。
在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方面,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快速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农村贫困人口达7.7亿人,到2018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仅为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方面,1978年,我国农村消费水平较低,人均年消费138元。到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62元,比1978年增长15倍,消费能力显著提升[1]。
2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以某市为例
从公路建设看:1999年某市启动实施农村公路康庄工程,有序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至2005年,成为某省第一批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县级市。2004至2012年,逐步打通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断头路,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75.71公里。2008-2019年,某市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县、乡、村道总里程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获评首批由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农村公路建设奖。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2009至2018年某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18年GDP达948.73亿元,年均增长近11%。在居民家庭收入方面,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减小。
从某公路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吸引资本投入,增加就业机会。依托便捷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某市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竞争力得以快速优化提升,便利交通条件能够增强全市的区位优势,扩大地区的辐射能力,对广大人才和外来客商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农村公路的延伸、联网可为地区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某市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综合考虑经济产业特点对农村公路项目布局进行规划,沿线乡镇利用交通便利性,整合公路周边生态、产业等各项资源,优化经济作物产业园、生态园、工业园等布局,以农村公路带动一方产业发展。同时,以产业优化提质为重点,利用农村公路网的通达性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的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三是资源充分开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高度依赖当地交通条件,可以说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动脉,农村公路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旅游业及附加产业的发展[2]。
3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关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路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农村公路里程数的增加、公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运输服务效率的提升,农村地区有能力进行招商,有条件发展制造业、加工业等产业,有机会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有机会发展农村电商,多渠道促进经济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 姚凯.农村公路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1):96-97.
[2] 马新辉.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7(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