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实验课有效教学之“三建三用”模式探索

2020-10-09 11:13马军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7期
关键词:实验课有效教学信息化

摘 要 针对中职实验课制约有效教学的因素,从师资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课程标准构建、校本实训教材的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先进的实验管理模式的使用等方面,阐述了《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信息化;实验课;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獲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提高《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组结合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创设,开展“三建三用”模式研究,取得显著效果。这里,“三建”指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构建适用的课程标准。“三用”指用自编的校本实训教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用先进的实验管理模式。

1制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因素

制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因校而异,本校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师资因素

①实验员的配备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实验员的学历、专业要求不高,有的专业不对口,有的管多个实验室或兼职上课,造成实验效率和质量不高。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不够,到基层一线实践少。对实验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不够重视,信息化教育工具和平台的使用不熟练[1]。

1.2 教学因素

①教学标准滞后和校本教材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教学标准更新不及时,分享到信息化平台不完整;二是所用教材不尽意,又缺乏有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实验课还停留在粉笔、黑板、操作台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实验室基本都有多媒体等信息化交互平台,在示范基地建设下,实验室的信息化环境创设更先进、更完善。但很多老师还未找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点,信息化环境创设未发挥更好的作用。

1.3 实验室管理因素

①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管理跟不上。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上来了,但往往内涵建设跟不上,现代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②实验过程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任课老师和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上。责任心不够,方法不对,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学生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引发教学事故。

1.4 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因素

①评价体系不完善。针对校内实验课的评价体系做得不够细致,部分用理论课的评价来套用不太严谨,务虚的成分偏多。②评价没有体现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上,没有围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职业能力来展开。③评价体系信息化管理滞后。教师、学生的评价很多还停留在纸质评价,欠缺评价APP和评价智能化。

2推行“三建三用”新模式,创新实验课有效教学策略

2.1 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1)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学习的时间沉积。为达到这个目的,本校构建的途径:一是专业教师要参加培训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二是参加企业实践;三是开展课题研究;四是资深教师“以老带新”指导年轻教师;五是向“双师”发展。目前,专业教师按这个途经执行,发展良好。而《畜禽产品加工》任课教师已获得高级职称和中级“双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取得较大进步。

(2)实验员队伍的建设。针对实验员素质影响实验课效率的问题,本校制定实验员绩效管理制度,加强了这支队伍的管理。实验员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现象多了。他们主动维护信息化教具和其他设备,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收到了好的效果。有的实验员获得了“双师”荣誉,有的获得了职称晋升。精神上的“获得感”也大大激发了工作上的热情,为实验课有效开展打下了基础。目前,《畜禽产品加工》课实验员已获得了实验师职称和中级“双师”[2]。

2.2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1)体现客观、公平性。检验实验课教学情况,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校的农产品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课题组对实验课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并完善,为实验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评价依据。目前,《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评价主要有教务及学部评价、教学督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均有评分标准与实施细则。

(2)突出本校“133”教学模式特点。本校实施的“133”教学管理模式:一门课程有三项重点理论知识和三项重点技能。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两个“必须”:专业课必须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项目是三个重点技能;技能考核必须出技能试卷,试卷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这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构建一个信息化管理的评价体系,让专家、教师和学生手机与平台对接,能精准高效收集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心,使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目前,教务科对这一体系的创建已取得初步实效,正逐步完善当中。

2.3 构建适用的课程标准

每门课程均有教学标准,但标准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如果照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实训基地特色,适时调整课程教学标准并及时分享到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畜禽产品加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畜禽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胜任畜禽产品加工相关岗位工作。

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肉、蛋、禽、乳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二是肉、蛋、禽、乳制品的加工原理和生产技术。

2.4 用自编的校本实训教材

在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实训基地特色,我们自编了《畜禽产品加工》校本实训教材。教材设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教学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地方特色的海鸭蛋加工、海鸭加工和海猪肉加工等实训项目,突出了区域性、实用性、推广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加工18级、19级试用,均得到师生的肯定和好评,正逐步向社会培训班进行推广应用。

2.5 用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使师生在信息环境下进行合作互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优势:一是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及个性化教学。

(2)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信息化教学并不简单等同于在线教学,它其实也是教学环境之一。目前,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实验室均配有多媒体,有录播交互平台,为信息化教学在实验课的开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验课传统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大胆使用信息化教学,做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融合,可推进高效教学。在《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有许多益处。用“学习通”平台,可让学生扫描考勤,可让学生看教学设计和PPT,可让学生讨论,可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可记录平时成绩,可让学生线下学习。用录播设备可以更直观学习。例如:天然肠衣制作项目,在示范操作环节,可采用现录投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分组分批来圍观教师的示范操作。更重要的是视频可保存,也可上传云端“学习通”平台,或一键分享微信、QQ,精准高效传播。总之,实验课融合信息化教学,将是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将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2.6 用先进的实验管理模式

在农产品保鲜加工实训基地进行内涵建设时,为了更好提升基地的运行机制,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引进了企业的“7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对制度上墙、企业仿真环境创设、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耗材的使用有了质的飞跃,对《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3]。

3结束语

通过实施“三建三用”新模式,创新了实验课有效教学的组织策略。在《畜禽产品加工》实验课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但各校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实验实训条件、信息化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因素来研判,行得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参考文献

[1] 罗佳友.中职《电工基础实验》课程有效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39-41.

[2] 曾艳.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 (6):200.

[3] 黄玉叶.基于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初探[J].科技视界,2019(13):129-130.

作者简介

马军(1966-),男,广西钦州市人;学历:本科,职称:高级讲师,现就职单位:广西钦州农业学校,食品加工科研与教学。

猜你喜欢
实验课有效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