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
作为中国鼎鼎有名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这条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1 794km的人工运河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不仅是各地商业经济运转的纽带,而且在政治以及文化发展上也作出了突出贡献。经济的繁荣往往能够孕育丰富的文明,从商业上的紧密交流到极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都充分体现了大运河带给运河儿女的馈赠。这条贯穿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慢慢地改变了沿岸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以及重要的饮食文化。因为有这样丰富的运河文明,在推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同时,对于促进区域文明和文化交流,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运河文明在带来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同时,对于运河儿女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深刻影响,尤其是大家不可忽略的日常饮食。从明清时期开始,因为河流的快速运转,使得商业贸易得到空前发展。而在依靠运河所带来的货物转运中,就包含着大量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源于南北经济的密切交流,使得各地饮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也可称之为饮食文明。
运河饮食生活的多样特征
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前,可见沿岸的地域特征必然带有一定的闭塞性和落后性。因为人口得不到快速和广泛流通,导致区域文明存在因循守旧的特点。随着运河产生,各地域在商品流通上首先打破阻塞局面,流动市场上汇集着从全国各地运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商品经济的繁荣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取更多来自偏远地区的食材,这些过去不易获得的商品随着人口流动而呈现在眼前,在一次次交汇中得到互通。此外,商业经济催生出更多的酒馆、客店,服务业的兴起也默默推动着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因为水系发达,土地肥沃,素有“江南烟雨巷,富贵温柔乡”之说。这里的饮食习俗得天独厚,有赖于温润宜人的水土环境,形成了清淡自然的口味,也普遍追求雅致、精细的食物特点。这种饮食内容的推动让更多人纷纷效仿,从王亲贵族到平民百姓,慢慢形成一种饮食风尚。而在饮食结构略显单调的北方,运河便承担着从南至北输送食材的作用,由此可见,北方的饮食风味受到一定程度的南方文化浸染。
因为区域特征的变化使得饮食文化对商业环境存在极强的依附性,来来往往的食材不断丰富着当地的饮食结构,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包容。随着运河文化的历史沉淀,沿岸的许多饮食小店在不断交流中彼此融合,却又保持着自我特色。广阔的地域和丰富的食材流动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饮食文化。
运河饮食风味的现代元素
从古至今,运河文明都在不断滋养着沿岸土壤和运河儿女。虽然时间带走了这条河流曾经的辉煌,但是它的文化内涵却时时都在被发掘。
在今天,许多沿岸城市开始以挖掘运河文化为主题,举办文化推介会和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发扬运河文化,从中获得许多早已遗失的东西。以北京通州为例,如今的通惠河虽然早已不再通航,而是变成了北京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但是通州政府在重现运河风采时仍会大力宣扬,尽力复原曾经的古建筑,也不失为对运河文明的致敬。在宣扬手段上,其实大可以增加美食对人们的诱惑。因为自古以来,美食总是能牵动所有人的心,而运河文明从不缺少美食文化。在历史典籍中,乾隆皇帝就曾六次下江南。除了领略优美风光,自然还有鲜美食物令人流连忘返。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的许多美食在得到保留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这是传承,也是创新。说到此,必须要提江南一带,这个地区仰赖于自然环境,已经发展出独具地缘特色的饮食文化。而在美食创新上,除了传统菜肴,几个运河城市也在积极求新,尝试在食客需求和食材上大做文章。许多美食在保留原有烹饪方法的同时,还可加入新的口味去吸引食客,这也是许多地域特色美食面临商业竞争时所采用的手段,其次就是在营销模式上求新求变。
在异域食物来到我们眼前时,本土食物也要走出国门,将自己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而许多地方名菜囿于经济以及管理等原因,或许依然只能在街头酒肆中存在,所以民风民俗其实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去带动地方饮食的发展,打造出城市的旅游经济。
运河饮食文化的时代发展
千百年来,运河文化经过不断沉淀,其饮食结构也历久弥新。古往今来,运河城市多以餐食、果脯、酿酒、糕点等作为主要产业,并且由此诞生许多享誉四方的老字号。
以“兰芳斋”为例,其创始人最初派人去苏州学艺,因为做出了极具江南风味的食品,因此将招牌改为“江南兰芳斋”。随着扩大生产规模之后,又不断去学习更优秀的美食文化。因为最初选址是在济宁市口,在清朝年间属于南北漕运的交通核心,也是往来客商云集之地,所以生意非常興隆。这个盛产糕点果品的老字号就是因为博采众长,发展出自身特色,又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在漫长的时间冲刷下保留了下来。
如今的“兰芳斋”已经成为江南美食的代表之一,这不仅代表着江南的口味风尚,背后也蕴含着运河文明所繁衍的文化特色。尤其在许多地方举行的企业推介以及美食展览会上,一些老字号招牌除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以外,还会承担更多的文化内容诠释。这是因为在时代发展下,运河美食已如大浪淘沙般筛选出优秀代表,也侧面反映出运河城市的发展核心。
运河城市多少都依托着运河文化而发展。即便在历史进程中,多数城市已摸索出别的路径,但是几百年漕运的繁盛,依然奠定了不少城市的发展根基。古老的运河码头,应运而生的酒肆建筑等,如今多半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少数古老建筑仍然为历史考证提供了一手资料。如今,一些运河城市开始尝试在运河饮食上大做文章,古老的运河餐饮,如果经过提炼和创新,依然是运河城市很好的发展路径,也能成为更大的美食文化集大成者。
运河文明历百年繁盛而慢慢拉下帷幕,对早期运河城市的发展可谓作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美食体系,完成了从地域环境到食材口味的融合,并且赋予了美食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今的运河城市已经具备稳定的文化特色,并发展出独具一格的美食风尚,从街头小吃到招牌老字号,无一不是口味、食材乃至人文内涵的呈现。在运河风采依然亮眼的今天,运河城市在美食上还有太多东西可以挖掘。若能好好利用,必将使中国的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