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

2020-10-09 11:32刘景浩
炎黄地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通州大运河

刘景浩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京杭大运河的成功开凿,彰显出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领先世界,并且在不断的开拓下孕育了许多璀璨繁华的名城古镇,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积淀了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蕴。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北京漕粮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融合南北文化的重要桥梁之一,为南北的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各地文化与北京文化相互影响且融合,也造就了包罗万象又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本文以运河的北京段为例,阐述这一古老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魅力。

一脉碧水穿城过,两岸盛世润京城。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全长 82 km,以昌平的白浮泉为起点,流经海淀、西城、东城、朝阳以及通州6个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0处,其中分布在通州的就高达18处,因为其拥有着人类共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成功的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名单之中,并在2014年被成功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之北京段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段又称为通惠河,据《元史》的相关资料记载,通惠河的开凿时间为至元二十九年,当时参加开凿的人将近两万多,由于工程量大,修建的时间长,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多,忽必烈就命令郭守敬全权负责开凿运河的事情,在一年的时间里,郭守敬在长约八十多公里的通惠河运河上建了共11处、24座桥闸,在至元三十年才得以完成,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从此诞生,通惠河的建造使得输送粮食的船舶可以逆流而上,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充满历史文怀的历史古迹。

设计师之一郭守敬

说到通惠河,自然的就想到郭守敬。出生于河北邢台县的他,精通天文、水利工程等多门学科,因此被忽必烈任命修治通州段大运河。当年元大都刚建立时,急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而解决运输的难题便是开凿河流,但是有足够的的源头提供水源才是开道的关键要素。郭守敬在20年里反复的研究和勘察,最终决定以白浮泉为河道水源起点,中间则通过截取河水进行补给。

运河孕育的城市——北京

京杭大运河对于世界来说,是人类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对于中国来说,它孕育了我国古城镇的产生与发展,而对于北京来说,是开始之源。

运河是北京城镇产生的“母亲河”,也是北京后来繁荣璀璨的原因之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为了满足君王扩张势力的需要,吴王阖闾下令开凿直达长江段的运河,随着势力的增强,管辖的土地不断的扩张,为了交通便捷,不断地开凿河段与之相连。到了隋朝时期,基本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大概规模。到了元代,为了更好地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开凿了直达杭州的纵向运河。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全线疏通于公元前1779年,运河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引水灌溉、运输粮食和漕粮通济,一些商人还通过大运河运输茶叶、陶瓷等商品发展经济,大运河随即呈现出一幅幅鼎盛繁荣的景象,也因此为沿途的古镇带来了许多发展的商机,带动了沿河城市的发展,也为今天繁华的北京打下来一定的文化商业基础,造就了今天的繁华大都市——北京。

探索运河遗存,再现运河之美

京杭大运河最北端起点白浮泉,元代郭守敬在源头修建了一座九龙池,龙头在石壁内自然探出,而其他八只龙头所喷出的水则汇聚于池中。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早在20世纪80年代泉水就已经干涸多年,以致于遗址附近杂草丛生。但是随着国家对文化遗存越来越重视,在运河文化建设和修复中,使得“九龙吐水”的震撼景观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目前,对于九龙池以及其他相关的白浮泉遗址修建已基本完工。

除了白浮泉之外,位于北京核心地区的河道玉河,在元代曾是连接海子和通惠河的主要河段,也在2002年被拟为主要修复河段工程之一。经过漫长的恢复时间,终于在2014年重现了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景象。

据北京市文物保护部门的统计,在北京段所流经的六个区中包括了8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级),10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坐落于北京段运河的不同位置。京杭大运河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了中华的商业文明,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运河已经一改当年的运输功能,沿河风貌以及河道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城市面临着现代的改造、农村建设等问题,这些都给保护大运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对京杭大运河加强保护,则承载了两千多年历史文化遗存、以往所建造的风光景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无疑是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一种巨大损失。

通州与燃灯塔

京杭大运河起于杭州,在北面,终点便是通州。通州以通得名、因河而兴。平日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堪称是“京师屏障”。在元代时因为大运河全线开通,使得通州成为了京东交通的重要要道。“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这是当年通州大运河鼎盛时期的常态。而现在作为北京运河之上的副中心,其战略地位不输当年,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下,只要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州便是集商务功能、消费功能、国际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城区,继续传承和发展流传千年的古韵文化。诗人王维珍曾感叹通州运河的鼎城,为赞美燃灯搭而创作《古塔凌云》。只要在远处看见了通州燃灯佛舍利塔,便知道不久之后就到达北京了。它不仅是北京大运河北端的一处标记,更是北京通州古城的象征。如今的燃灯塔是清康熙时地震被毁后重修的。前后历经了八国联军的洋炮之击、唐山大地震莲座摧毁,在1987年进行重点修复,其塔立足于明清时期的风格,恢复了以往“三庙一塔”的历史风貌,维持燃灯佛舍利塔原有的风貌。

现如今,人们的物质水平上升,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文化的熏陶。而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也成为了值得游玩的景点之一。京杭大运河从产生到不断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文物遗存。游走在两岸,与古镇擦身而过,无人不透露出一股沧桑感。北京大运河所流传下来的建筑地名、饮食文化、民间的工艺文化,以及物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孕育了荟聚了众多历代名人,这些都是现代人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也终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通州大运河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