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
【摘要】学生的学习生涯与作业密切相连,作业的儿童性对于认识小学生学习质量,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作业会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后续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学生学习效果呈现正相关。本文首先阐述现有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作业;问题;策略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而作业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是学生和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巩固、复习的重要手段。通过作业,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做到查漏补缺;教师则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处并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一、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業形式单一,儿童感受枯燥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作业可以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就是一节课新课结束之后布置的需要当堂写的作业,原则上当天必须交齐。课堂作业,按照教师的习惯性做法就是在本节课教材练习题上面选择几道易错题目,然后写在专门的课堂作业本上。课外作业,就是学生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的作业,俗称回家作业。课外作业,总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期结束由教研组商谈决定订哪本教辅资料,这本教辅资料在下学期便充当课外作业的角色,另一种是同年级老师分工设计题目编写好再打印成作业单。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是文本型的作业。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文本型作业都是由大量练习题构成,形式比较单一,儿童感到枯燥,缺乏写作业的动力。文本型的作业在部分学生心中已经等同于数学作业,可见数学作业的创新性、有效性设计的迫切性。
(二)作业量过多,儿童产生疲倦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理应得到保障,才能保证小学生身体的发育和心智的健全发展。通过对学校学生的调查和一些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儿童的作业负担过重,每天忙于写作业,失去了自我发展时间。部分教育者持有这样的片面观点,认为学生的成绩是靠多练习得到的,做得越多,成绩越好,特别是数学这种理科,多做题目一定没有错,熟能生巧,成绩一定会提高。殊不知,过量的作业使儿童产生疲倦,儿童不得已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每日只想着应付作业以期能够尽早完成,对所学学科产生厌烦心理,更不利于学生对本学科的接受。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感兴趣程度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在这门学科上有所成就。
(三)作业区分度弱,儿童缺少兴趣
每个班级学情不同,每个学生个体差异性显著,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不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理想化情况下,拥有针对儿童自身的个性化作业是最合适的。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班级所有学生、甚至全校所有同年级学生都写着一样的作业,没有区分度,儿童缺少写作业的兴趣。一般来说,学困生为了完成作业,将时间过多放在难题上面,不利于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数学这门学科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而优等生花费时间在无意义的机械作业上,则占据了用于进行课外探究的时间,无法达成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提高儿童的自身认知
不同于常见的文本型作业,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化,使数学作业避免枯燥和无意义的重复练习,以提高儿童的自身认知。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动手实践的意愿,因此在小学可以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和实践类作业。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计算之后,就可以多采用与同学“对口令”的方式加深计算的熟练程度。现行数学教科书中已经开始重视实践类作业,有专门的课时用来进行实践。这些作业会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作业也可以是不做题的,学生有动力去完成。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好动、活泼,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学到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做非文本型作业的过程中,能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的有趣和有意义,增强儿童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理解。学好数学,不只是用来达到做题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也有大用处。
比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初步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米尺布置实践类作业。在生活中,当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身边又没有直尺时,就可以利用“身体尺”来进行测量。“身体尺”有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拃、一庹、一步,一脚,学生用米尺测量好自己的“身体尺”之后,记住这些数据,然后就可以利用“身体尺”去测量身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对于不同的物体还需要学会利用不同的“身体尺”。在操作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他们对于长度有了具体概念,部分分不清长度单位该是厘米还是米的同学,也能准确进行区分,不会犯无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错误。
(二)作业量严格控制,减缓儿童的厌烦情绪
教学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儿童,为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提高其知识水平的。而教师若不经过科学实验,出于对分数的追求,盲目提高作业量,只会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学生耗费宝贵的成长时间完成枯燥机械的文本作业。因此,严格控制作业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缓解儿童的厌烦情绪。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原则上不需要布置书面课外作业。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原则上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既可以巩固当天的知识点,又可以使学生有时间发展自我。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对教师的要求会有所上升。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精挑细选题目给学生完成,避免学生重复性做多遍同种类型题目,将一种类型题目吃透,比将题目做很多遍有效果。作业量严格控制,并不是指所有学生每天都只能做一定量的题目,而是指学生基于自己的学情将作业严格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
(三)作业层次豐富,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分层性作业是作业设计的大趋势,没有分层作业,教育的因材施教就无法施展。分层性作业的实施,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有重大意义,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中有所得,使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时代,为了确保教育的公正性,每个学生都是随机进入一个班级,不存在“快慢班”。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差距,但是同样的作业难度无法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事实,教师无法达到一人一份个性化作业,但可以在作业的设计上面多思考,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练习重点,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分层性作业的目标。
比如说同一份教辅资料,优等生可以不做前半部分的基础知识题,只需要完成后半部分的能力提升题;而学困生在有效完成前半部分基础知识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挑选后半部分的能力提升题去完成。教师还可以挑选题目,每天挑选的题目类型不重复。对于教师自己印的作业单,教师在选择题目或者出题目时,可以在题目的层次上做出区分,一道题目可以延伸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直接设计两份不同类型的作业单。
(四)特色线上作业,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加速进入社会生活中,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移动网络的发达,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线上资源众多,很多软件方便使用,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对此有兴趣。在此背景下,部分实际操作有困难的作业就可以采用线上完成的形式,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线上作业还具备分享的作用,教师设置作业提交后,全部人都可以查看,所有提交过的人都可以查看已提交其他人的作业,方便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作业完成的情况。每次选出作业质量较好的同学当作示范,激励其余同学向作业质量高的同学学习。分享是学习中的重要品质,分享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学习情况,促进个人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比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旋转”一课,就可以利用软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旋转的动态过程,通过软件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自己利用软件,画出一个图形,再利用软件画出这个图形旋转过后的样子。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无论按照任意中心点、方向、角度进行旋转,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会变。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关系紧密,而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时代变化,需要不断改革。作业设计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儿童的自主性发展,为了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了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革势在必行。改变,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多方配合,以期设计出完备的作业,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付旭东.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3(23):20-22.
[2]张庆良.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要重视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