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构建初探

2020-10-09 11:04项秀平黄宁宁毛岳忠程开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监督体系全程化信息系统

项秀平 黄宁宁 毛岳忠 程开明

摘 要 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能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基于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研究生课程分析预警体系、学业预警体系以及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以推进研究生教育信息化与数据化建设的相互融入和促进,提升培养质量。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全程化 监督体系 培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生体量的不断增大,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全面性、精准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适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深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许多学者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管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如何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这一系列研究为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上述管理方式一般是在发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时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即事后控制。因此,上述管理模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调控往往具有滞后性。有鉴于此,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挖掘、统计分析与预测,进而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能够动态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状况的全程化监督体系,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高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基本都实现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国外高校的信息系统起步早、发展快、投入大,基本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和智能化。而国内大多数高校因为管理模式的差异,根据自身培养制度和管理特点,采用量身定制的方式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的信息化,达到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为大量培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一套具有强大的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变“信息管理”为“过程监督”,变“数据存储”为“信息挖掘”,高效融合各类管理资源,将其转化成有效的信息支持,能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

基于我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同时借鉴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我校设计构建了一套能够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培养管理、学位授予等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规章制度以软件代码的形式融合并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具体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培养管理、成绩管理、学位管理、毕业与学位授予等模块。通过对研究生入学到毕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监控培养过程,并对各环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预警、信息反馈等数据管理,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

2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构建及应用

基于上文所述的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我校构建了包含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课程分析预警体系和学业预警体系以及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在内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并就此进行了初步应用探索。

2.1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

2.1.1体系建立背景及原则

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因此,研究生导师对其所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水平、研究素养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多个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研究生导师所带的研究生人数颇多,加上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繁忙等原因,使得大多数的研究生导师无法及时、充分地与其指导的学生经常交流与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指导质量。有鉴于此,我校设计构建了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该体系通过对研究生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优秀毕业生人数、优秀论文篇数等数据的分析,形成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分析表,提升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研究生导师所指导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1.2体系应用实例分析

以S学院的Z导师的近三年数据为例,进行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应用实例分析。对该导师的指导研究生数量、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毕业生人数、优秀论文篇数等数据进行统计(仅统计硕士研究生),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该导师近三年来指导了10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12篇,发表比例为1.2篇/人>1,说明该导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水平,符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需求。其次,该导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中有6人次获得奖学金,6人获得优秀毕业生,其中4人获得省优秀毕业生,6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有1篇论文被省论文抽检抽中并通过,说明该导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学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生质量。最后,三年内,该导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中没有人因为任何原因导致延迟毕业。综上所述,Z导师具有良好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水平。

2.2课程分析和学业预警体系

2.2.1体系建立背景及原则

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修读环节和基础文献的学习环节,具备本专业(领域)课程基础知识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提,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由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的科研项目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

有鉴于此,我校设计构建了课程分析和学业预警体系。该体系能够通过对历年研究生专业课程情况进行统计,得到课程分析预警体系。同时,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开题状况、预答辩的数据分析,形成学业预警体系。另外,该体系还能结合研究生录取时的成绩,形成学业预警名单,对有“未能顺利完成学业”风险的研究生加强管理。

2.2.2体系应用实例分析

以S学院五门专业课程的近三年数据和201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数据为例,进行研究生课程分析和学业预警体系应用实例分析(仅统计硕士研究生),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在S学院的5门专业课程中,GJSWHX、SPWLHX、SPCD的一次性通过率均超过80%,重修比率均低于5%。说明硕士研究生对于上述3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较好,通过率较高。

(2)相比于其它3门课程,GJWSW、YYWSW的一次性通过率仅为70%左右,补考比率超过了25%,且GJWSW的重修比率超过了5%。说明这两门专业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具有相对较高的学习难度,尤其是GJWSW。

基于上述课程案例,该体系能够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历年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相应的课程报告,硕士研究生可以根据课程报告,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减少挂课和补考等情况的产生。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S学院2018年毕业的硕士生中,课程学习成绩绩点越高,论文送审优良率也越高,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对论文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2)课程学习成绩绩点越高,开题一次性通过率也相应越高,说明研究生对课程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开题。而绩点高低对预答辩的一次性通过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造成预答辩环节中显现的几乎为“零淘汰”的状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重制度而轻落实的现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预答辩走过场的状态。

(3)课程学习成绩绩点越高,相应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成绩的平均值也越高,说明录取成绩较高的研究生具有較好的学习能力,对专业课程掌握程度较好。

基于上述研究生的学业案例,该体系能够对各个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绩点、开题和预答辩、录取成绩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让研究生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从而督促自己在每个环节的学习状态,为撰写学位论文夯实基础。

2.3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

2.3.1体系建立背景及原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其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报道屡见不鲜,各高校纷纷探究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我校设计构建了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该体系通过获取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送审、优秀论文篇数、省论文抽检情况及延期授位研究生人数等数据,形成学位论文质量等级报告,据此设定下一轮学位论文盲审抽送比例,加大对评价等级低的专业的抽送比例,完善学位管理的质量监督机制。

2.3.2体系应用实例分析

以S学院近三年数据为例,进行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应用实例分析。对该学院的获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研究生科研成果、论文双盲送审优良率、优秀论文篇数、省论文抽检情况以及延期授位研究生人数等数据进行统计(仅统计硕士研究生),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

(1)该学院近三年共授予硕士学位309人,延期授位仅24人,占比7%,研究生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数量为324篇,发表比例为1.05篇/人>1,说明该学院非常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2)该学院近三年论文双盲送审优良率为88.8%,高于全校论文双盲送审优良率。同时,获评校优秀论文28篇,占全校30%以上,但无省优秀论文,说明该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整体水平不错,但缺少高水平的论文。

(3)该学院近三年省论文抽检优良率、论文抽检平均分均高于全省论文抽检优良率(78.8%)、全省论文抽检平均分(79.9%),说明该学院被抽检论文在全省被抽检论文中处于上游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院的论文质量。

后期,可以针对上述各项指标设置相对应的星级标准并进行统计,以“1L苤?L堋倍愿餮г?专业论文质量进行评级,激励各学院/专业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论文质量。

3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的初步实施成效

我校实施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研究生培养管理全程化监督体系以来,在研究生报考、课程学习、学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让研究生的报考过程从“雾里探花”到“精准导航”,赢在起跑线上

研究生入学前,面对众多研究生导师,大多数报考的研究生都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的“雾里探花”情况,不知道哪个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领域、培养风格以及择业去向适合自己。基于本研究的导师指导水平分析体系,使得各位报考的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赢在研究生学习的起跑线上。

3.2让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从“寥寥应付”到“严阵以待”,夯实理论学习基础

研究生入学后,面对与本科生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式——本科生以教为主,而研究生以学为主,不少研究生往往会茫茫然,脱离了任课老师的监管容易在思想意识上忽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基于本研究的课程分析预警体系,研究生在学习相应课程前就能做到警钟长鸣、严阵以待,提高课程学习的意识态度,在理论学习阶段打下扎实地基础,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基于本研究的学业预警体系可向学院管理人员提供研究生学习情况预警名单,对有“未能顺利完成学业”风险的研究生加强管理。

3.3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从 “侥幸过关”到“稳扎稳打”,完善学位论文盲审抽送机制

在逐年增长的研究生规模中,虽然其中不乏自强不息,获得重要成果的人才。但和以前相比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整体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如何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一直是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基于本研究的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体系,旨在分析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的监管环节,通过获取研究生论文双盲送审、优秀论文篇数、省论文抽检情况及延期授位研究生数等数据,形成学位论文质量等级报告,使得下一轮学位论文盲审抽送比例更加有依据,促进学位管理的质量监督机制完善。

猜你喜欢
监督体系全程化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分析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