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享经济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标签,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给社会、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要在共享时代背景下获取充足的发展动力,就要积极转变理念并融入其中。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是类金融企业迎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可以统一管理、服务标准,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地处理人事事务性工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型人力资源转变,通过专注于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匹配的人事相关调度,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类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金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类金融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互联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且趋于成熟的当下,类金融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与突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现阶段人力资源共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也不断完善与优化。与此同时,共享概念及其平台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促使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成为现实。一方面,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充分搭载互联网技术,处理日常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从烦琐且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还能及时在线为员工提供便利、高效的咨询与服务,切实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二)共享时代的来临
共享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深入被大众所知,从早期的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已经深入渗透大众的生活。而共享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与推动,加快了类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建设,优势不言而喻。其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大势所趋,体现出了类金融企业在不同社会经济时期的积极变革与融入。
(三)类金融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需要
企业在共享经济之下发展,边界愈发模糊。而在行业竞争趋于同质化、白热化的同时,共享经济的精细化、专业化也逐渐得到各界的认可。对于国内的小微企业来说,这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限于员工规模,属于集多个人力资源模块职能于一身的综合型管理模式。然而,对于类金融企业来说,每个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都需要不断重复相同职能的人力模块,如基本人事管理、人员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当共享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类金融企业中,以共享中心的形式运作,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集中、集约化处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具有更高价值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增值性工作中。这样一来,不但有效提高了类金融企业运营管理能效,还切实降低了人力成本。不得不说,共享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类金融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
二、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优势
(一)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一方面,人力资源共享中心直接服务于企业,省略了企业人事基础管理岗位,极大地简化了人事流程,能为企业实现需求,提供更加直接、便利、快捷的服务,使人力资源响应的周期缩短。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得到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处理,增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最后,人力资源业务集中处理后,减少了岗位,使企业人力成本降低,而降本增效正是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实力。
(二)加大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力度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为企业节约成本,实现人事管理的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但是随着这种集约化共享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其管控职能也逐渐得到体现。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可以立足于企业管理层面,在完整掌握了企业下属子公司或组织的营运能力、人员结构以及各地人事福利政策后,基于全局范畴,对企业所辖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统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下总公司以行政级别差异,对下属子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不同,共享模式下的人力资源可以更加主动、高效地采集其他分支组织的基础人事数据信息,体现了总公司对具体人力资源流程的直接管控,这种控制更加有效、彻底。
(三)助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疲于处理各种重复的事务性工作。这类工作时间成本高而附加值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导致企业人事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及时、有效地配合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宏观经济形势下制定相应的人事战略计划。而企业采用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后,中心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实体,配合企业完成各类事务性工作,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有充足的精力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着手,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经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适宜共享模式的硬件环境
完善的信息系统与成熟的技术支持是组建人力资源共享中心的核心基础,要想实现类金融企业及其子公司的集中运作、统一管理,就必须使用一致的人事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的信息互通共享、及时传递、有效沟通。由于在人力资源共享模式下,人事信息以数据形式交互,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需要得到全面的保障,所以企業需要依据数据规模、信息安全等级等信息构建适宜自身的硬件环境,并充分考虑数据备份的需求、人事信息调用权限设置等问题,为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模式切换到共享模式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二)人力资源服务职能重组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立足于六大模块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的模块分类执行,各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构建共享模式的人力资源平台后,则将原有的人力资源六大职能统一分为两个类型,即决策与执行。决策类人事工作拥有高度定制化的特性,需要从不同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如薪酬结构与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企业制度的构建、组织的架构等,这类不具备普适性的内容需要保留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而执行类的人事工作则是可以大规模、普遍应用的标准性服务,这类业务直接面向员工,易于集中化、统一标准,如员工的入职与离职、培训、社保公积金的缴纳以及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等,这类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可以交付给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完成。
(三)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标准统一
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是应用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初期的重要工作。第一阶段,从人事工作的职能重新划分定位后的实际情况出发,重塑与共享模式相匹配的流程,并不断规范、完善,避免人事工作的重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线上人事系统,使类金融企业被统一化、标准化的共享人事服务覆盖,在提高人事运营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在人力資源的服务效率及范围上实现突破。第二阶段,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实施后,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与完善,进一步改进流程,提升标准化程度。第二阶段需要注重流程的改善,实现高质高效。第三阶段,加大共享中心与企业及其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力度,打造管理与控制一体化的共享中心。类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共享中心运营到此阶段时,服务是基本职责,管控是最终目标。
四、结语
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将分散、重复的事务性人事工作集中、集约处理,构建了打破空间限制的、标准化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中心。企业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发展动力来源,与类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发展潜力密切相关。尤其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共享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但可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人力资源管理摆脱事务性职责,更好地履行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职能定位,深入到复杂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类金融企业要以共享、开放、互惠、互利为基本宗旨,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建设。
(作者单位为中车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李春明(1982—),女,天津人,本科,经济师(人力资源),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凤琦.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0):134-136.
[2] 焦文雅,彭剑锋.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05):88-90.
[3] 袁晓斌.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框架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1):134-137.
[4] 吴爱勤.专业化平台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探讨[J].人力资源,2019(20):138-139.
[5] 邓洁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4(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