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千年粉黛之冤,消万古风流之恨

2020-10-09 11:12王昌凤
北方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长恨玉环玄宗

王昌凤

摘 要: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爱情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李杨的爱情故事,以江山美人爱的遗恨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在一个情种的身上彰显了爱的忠贞,超越了个人的情爱,将偏狭的男女之爱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作者借助这个爱情故事,向世人说明了一切美好的感情尤其是爱情都是让人向往而歌颂的,作为爱情悲剧的承受者无论是帝王后妃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值得同情的。本文就此分析《长恨歌》给读者制造的两难结构。

关键词:爱;恨;《长恨歌》;两难解构

在唐代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动乱,一是武氏之乱,二是安史之乱。两次大乱皆因女人,于是,人们将悲剧的原因归结为一个古老的命题:红颜祸水。然而一个女人又如何承担得了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当年,王昭君自请出塞换来四十年的边境和平,汉元帝十分悲伤,他遗憾的不是民族的耻辱却是拱手将美人送给了别人。历史不断的反复,而我们的思考却依然没有改变。玄宗君临天下四十四年,前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将大唐王朝继贞观之治后推向极致。然而在后十四年却沉溺于声色犬马,重用杨国忠等导致了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动乱——安史之乱,从此整个大唐王朝走向衰落。再一次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将唐的衰败归结到杨玉环这个女子身上,写出了许多宣泄愤怒情绪的作品。在对这个女子的一片声讨之声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却从爱情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帝王后妃的故事。尽管其中亦不乏讽刺批判之词,但他是很任性地从爱情的角度来写这件事,以江山美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

《长恨歌》是当朝人写当朝事,虽然写在玉环死后五十年故地重游之时,仍不免有些歪曲历史、美化爱情的表现。开篇白居易也不例外,将一切事情的起因归结为“汉皇重色思倾国”,然后用一个“选”字掩盖了李杨之间显而易见的乱伦事实。玉环既非“养在深闺”,她十几岁就嫁给寿王做了妃子;玄宗也非“多年求不得”,这么多年来他的后宫里已经是佳人无数。当两人相遇时,玉环早已是玄宗嫡亲的儿媳妇,但李隆基是皇帝,他将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于是,玉环悄悄地走进了那锁住无数红颜的长阳宫,过起了一人专宠的生活。

玄宗将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后果便是,杨家兄弟姐妹只要不是傻子都得到高升,一时之间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观念。“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生太多保家卫国的儿子不如生个光耀门楣的玉环!年老的玄宗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外戚杨国忠去处理,自己从朝政中抽身而去成就一个完美的情人。他倾国家之力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令人千里奔袭,踏坏了无数庄稼,累死了多少马匹,只为让爱妃吃上新鲜的荔枝。这让天下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所有和玉环有关的人和事都成为国家大事。天下人争着要和玉环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连远在边关的小杂胡安禄山也深知其中微妙,不远千里跋涉跑到长安认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玉环为干娘。这个乖儿子不仅会打仗更会说乖话。据说,此人体重有三百余斤,为当世罕见,某日在朝廷宴饮之时,玄宗戏问“汝腹中所谓何物?”安禄山毫不遮掩“只有忠于皇上的心”[1]。此言深得干爹欢心,于是把北中国基本都交给他。随着势力强大,乖儿子也不安分了,看久了干爹的生活,不免要眼红起来。不久,他便发兵十五万直捣长安,所过之处,尽皆沦陷。

玄宗不得不戎装霸上,开始了政治流亡。然而,正当逃到马嵬坡的时候,六军将士不愿前行,竟只是为了要对付一个得宠的女子。将士们将亡国亡家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杨氏家族,在集体怨愤中,他们密谋杀死了贵妃所有的兄弟姐妹,只留下一个孤单的玉环。陈玄礼一句:“国贼已灭,娘娘仍在皇帝身边”,令玄宗不知所措。一代君王,曾是利刃所指江山变色,此时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女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命。在生命与爱情之间,玄宗做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选择,也因此留给后人一个关于爱的长恨。

白居易实在是太要突出爱情了,马嵬坡生离死别,玉殒香消之事只是一笔匆匆带过。接下来将玄宗的思念刻画得尤其感人。“春风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写尽了一年四季,朝朝暮暮的思念。

时间可以将刻骨铭心洗淡,也可将生活中不经意的人和事铭刻得更加动人,一切都改变了,只有思念与日俱增!以至于人间的爱情结束了,还要让天上的爱情继续。善良的白居易安排了一场人鬼情未了的浪漫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升华了爱情,将本已夭折了的感情上升为至死不渝的恋情,也写出了爱的绵绵长恨。天上的杨玉环更是美得令人震撼,不仅笑得春风得意,天姿国色,哭也哭得梨花带雨,倾国倾城。对玉环之美的追忆写尽了爱的长恨。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长恨歌》究竟何恨之有?是恨美好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好梦终不能长圆?还是恨自己无力留住爱妃的无奈?抑或是恨政治动乱来得太仓促,玄宗选择生命之后对痛失爱情的遗恨?太多的恨给人生留下了太多的可能与假设。而这么多的恨却来自更深的爱,故事里倾注了太多对爱情、对生命的惋惜。而翻开历史我们却很难绕开风流李三郎的情史:他曾钟情于武惠妃,后移情于梅妃,哪怕在痴情于杨玉环时还不忘偷情于虢国夫人。在这样一个情种的身上,白居易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忠贞,实在是艺术的高明,而非生活的真实所赋予的。他已超越了个人的情爱,将偏狭的男女之爱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借助这个爱情故事,他似乎更想向世人说明一切美好的感情尤其是爱情都是让人向往而值得歌颂的,作为爱情悲剧的承受者无论是帝王后妃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值得同情的。那么玄宗为爱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错呢?白居易借此表达一切都成过眼烟云,只有爱是永恒的,爱在长恨里得到永生。

其实写李杨故事的文章非常多,而《长恨歌》却将李杨悲惨的政治结局转化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神话。为何在指责中,爱情反而得到了人们永久的认可?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我们很难做一个明确的是非判断,哪怕是对这种爱情的双方做一个道德上的判断都很难。读者的无法判断源于作者将事件表现为一种无法消除的内在矛盾。写出了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的复杂性。站在道德的立场来看,他们的爱情是不体面的;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看,他们的故事是人民的灾难;但站在爱情的角度,他们又有什么错呢?平民百姓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帝王后妃就不可以有这样的渴望么?所有真诚的爱情难道不值得尊重么?《长恨歌》给我们提供的思考是复杂的,有绵绵长恨亦有缱绻深爱[2]。人世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能接受道德审问的,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知识的层面解释的。尤其感情是复杂的,不会总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此情的困惑也是人世间最难解的谜。从情的不同方面来看,双方都是正义的力量,都是情感之所必然,但相遇又具有不可调和性,这是人必须面对的情感宿命。文学的深刻正在于将这种复杂展示给读者,令人感受到更加丰富的人生。

最好的文章不会止于为读者成全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而是将读者卷入思考,卷入对人生、对历史甚至是对自我的反思。这就是经典的作品常常为读者设置的两难结构,《长恨歌》正是在两难中成全了历代痴情的读者,也成就了一个关于爱的神话。

参考文献

[1]董遂庭.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J]. 世界文学评论,2012(10):108–112.

[2]常思礼.情爱淬炼与伤情自白——对《长恨歌》主题的再思考 [J]. 名作欣赏,2019(3):69–74.

猜你喜欢
长恨玉环玄宗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环:喜欢摄影的女企业家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长恨双生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
长恨杜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