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亲的爱和认可的追寻

2020-10-09 11:12笪冬梅
北方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卡勒哈桑塞夫

笪冬梅

摘 要:本文从分析阿米尔和爸爸的性格以及生活中父子相处的细节入手,指出在小说的前半段阿米爾一直在追寻爸爸的认可和爱。

关键词:性格;爱和认可的追寻

一、《追风筝的人》的简介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这部小说在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这本书自出版起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下人哈桑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嬉闹,亲密无间。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至此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和谐的友谊消失了。阿米尔因为那件事,时刻感到自责和负罪,出于自私的心理,阿米尔使用卑鄙的手段赶走了哈桑,随后,自己和父亲也逃亡美国。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暗含了多条故事发展的线索,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追风筝”这个主题:比如阿米尔追求心灵的救赎,哈桑对友谊和忠诚的追求等。本文谈论的是阿米尔对父亲的爱和认可的追求。因为阿米尔太在乎父亲的爱和认可,才导致了以后故事的发生。这种对父亲的爱和认可的追求奠定了故事发生的基础。

二、阿米尔的父亲的性格

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阿米尔父亲的性格。在文章的第三章提到阿米尔父亲的性格用了“传说”两个字。这个传说主要说阿米尔的父亲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而且身上还留下了三道弯弯曲曲的伤痕,这就是证据,没人怀疑这件事[1]。从这个“传说”可以窥见阿米尔的父亲坚定而勇敢,不畏惧一切困难。阿米尔的父亲还有另外一个绰号——“飓风先生”[2]。从这个绰号可以知道阿米尔的父亲行动力很强。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和行动力在以后的故事发展中也得到了证实。阿米尔和父亲在逃亡白沙瓦的路途中,路过占领军把守的检查站,当一名士兵企图欺负一个年轻的阿富汗女性时,车上的人都敢怒不敢言,只有阿米尔的父亲挺身而出,阻止了士兵的丑恶罪行。文章这样描写的“就算中了一千颗子弹,也不会让这龌龊下流的发生”[3]。从这里可以看出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和果断,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

文章关于阿米尔父亲还有另一段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阿米尔父亲的另一种情怀。在阿米尔五六岁的时候,阿米尔的父亲决定建造一座孤儿院,爸爸亲自设计施工图纸,但爸爸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大家都劝他雇个设计师,不需要自己冒险。但是,爸爸并没有接受,人们都认为爸爸会失败。但最后爸爸成功了[4]。当人们对爸爸表示怀疑时,爸爸总是用行动证明他们是错的,用阿米尔的话说就是“爸爸随心所欲的打造他身边的世界”[5]。

三、阿米尔的性格

作者在小说中用了多个事件和细节向读者展示阿米尔的性格。

事件一,当阿米尔和哈桑一起在山上玩的时候,遭到了阿塞夫的挑衅。书中说小孩都害怕阿塞夫。因为阿塞夫的凶残狠毒,使得小孩们见到他都要远远地躲开。如果你跟他作对,你只有找死的份。当阿塞夫挡住阿米尔和哈桑的路时,阿米尔只希望能出现奇迹,爸爸会来到这里,当奇迹没有出现时,阿米尔只能颤抖着哀求阿塞夫放过他们[6]。

事件二,事件二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事件,这也是阿米尔背叛友谊,背负罪恶,走上自我救赎道路的关键事件。事件发生在1975年的阿富汗的冬天,阿米尔参加阿富汗的一年一度的追风筝大赛。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赢得了冠军,当哈桑帮阿米尔去捡风筝的时候,遇到了阿塞夫。哈桑遭到了阿塞夫的侮辱,阿米尔目睹了哈桑遭受的侮辱。由于阿米尔的胆小懦弱,害怕阿塞夫,导致不敢出声,只能悄悄地跑开,躲在远处观望[7]。

事件三,在阿米尔和父亲逃亡白沙瓦的途中,在过占领军看守的检查站时,一名士兵试图侮辱一名年轻的阿富汗女性时,阿米尔的表现是“按住他的大腿,心怦怦直跳,你就不能忍哪怕一次吗”[8]。最后说,“坐下吧,求求你”[9],并拉住他的衣袖。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阿米尔的性格和爸爸的性格完全相反,阿米尔胆小怕事,缺乏担当和勇气,做事犹豫不决。

四、阿米尔爸爸对待阿米尔的态度

阿米尔爸爸对待他的态度有点疏远和冷漠。小说中说,爸爸平时很少跟我说话,更别提把我抱在膝上,也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我。爸爸经常对我不耐烦,这很刺痛了我,因为爸爸不是一个没耐心的人,经常半夜才回来,留我一人在家吃饭。阿米尔的爸爸对他写小说很不感兴趣。书中这样写道,我手里拿着稿纸,来到爸爸的书房,爸爸和拉辛汗正在抽烟,爸爸看到我问,那是什么,应该写得挺好的吧。并没有想拿过去看的意思。最后还是拉辛汗接过去看了。然后爸爸像如释重负,得到解脱般站了起来[10]。有一次在和爸爸看比武竞赛的时候,血淋淋的场面让我放声大哭,爸爸的厌恶溢于言表,我记忆深刻,爸爸想培养我踢足球,可我实在没有天赋,爸爸只好转而培养我当球迷。可我也心不在焉,爸爸只好放弃[11]。有次偷听爸爸和拉辛汗聊天,爸爸说,“要不是看到医生从我老婆的肚子里把他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12]。

五、阿米尔对爸爸的爱和认可的追求

小说中多次描写了阿米尔对爸爸的爱和认可的追求。在阿米尔八岁的时候,爸爸带他到喀尔卡湖去玩,爸爸让我叫上哈桑,但我骗我爸爸说哈桑有事,因为我想独占爸爸,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和哈桑在湖畔打水漂,哈桑的石头跳了八下,我用尽力气只跳了五下,爸爸拍拍哈桑的后背,还用手臂搂着他,所以这次我让爸爸属于我一个人[13]。在孤儿院落成的典礼上,爸爸的帽子被风吹掉了,我很高兴地去捡,这样别人就知道我是爸爸的儿子了[14]。

在1973年夜里的雷鸣般的响声过后第二天爸爸回来,脸上出现从来没有的恐惧,向我们张开双臂,把我们揽在怀里。那一刻,在爸爸的怀里,我竟然觉得非常高兴[15]。还有一次,当爸爸在哈桑的生日给他修补兔唇的时候,我非常嫉妒,希望我也有什么残疾[16]。

在1975年的冬天,阿米尔在和爸爸在书房聊天的时候,我觉得你今年能赢得巡回比赛,这句话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要赢得比赛,然后带着风筝回家,给爸爸看,向他证明,他的儿子不一般,没让他失望。如果我赢得了比赛,我就不再孤独,家里就会充满欢乐的笑声,爸爸就会带我去帕格曼,会带我去看狮子,对我也会变得有耐心,也许最后还会看我写的故事[17]。

这些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向读者传达阿米尔对爸爸的爱和认可的追求这一信息,阿米尔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得到爸爸的爱和认可的机会。也可以说这次的风筝大赛使阿米尔对爸爸的爱和认可达到高潮。而在风筝比赛的过程中,哈桑为了帮他捡风筝,遇到了阿塞夫,在拒绝交出风筝时遭到了阿塞夫的侮辱,阿米尔本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哈桑,就像哈桑无数次为了他挺身而出那样,但他却逃跑了,一方面是因为胆小,软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卑鄙、自私的心理作怪。小说中写道:“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代价”[18]。

六、结语

小说的前半部,有很多的细节表现出了阿米尔对爸爸的爱和认可的追寻。这一切的发生源于阿米尔并不像爸爸对他期望的那样,不是爸爸理想中的儿子。因为这一追求,所以才导致了最后故事的发生,才导致了阿米尔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2][4][7][13]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

[3][8][9]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2–113.

[5][14]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15.

[6][10]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1–42.

[11][12]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1–23.

[15[16][17][18]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6-77.

猜你喜欢
卡勒哈桑塞夫
感恩
难处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
罗塞夫被推向“最终审判”
解读《情人》中海伦?拉戈奈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