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实现路径

2020-10-09 11:15吴兰
出版广角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院校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是培养传媒专业学生成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关键。我国民族院校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传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探讨多层面相结合的融入途径,使民族院校传媒教育肩负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重任。

【关  键  詞】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院校;传媒专业;核心内容;途径

【作者单位】吴兰,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全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传媒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研究与实践”(19043);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XJGY01)。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27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优秀传统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对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有着潜在价值和深远影响。当前,民族院校传媒教育如何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已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热点。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现实依据与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多元化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传媒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除了专业与基础、技能与素质等轻重比例失衡,还存在部分传媒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辨识不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这一定限度上反映了当前传媒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现状。这些现象同样也出现在民族院校的传媒教育中。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学生因不熟悉传统文化,无法精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与精神实质,极大地影响了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民族院校传媒教育涉及国内15所民族院校中的传媒类专业,不仅包含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而且涵盖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传媒艺术类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我国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培养传媒人才的使命。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学生由于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和民族构成的特殊性,呈现了不同于非民族地区传媒专业学生的特点,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力量。因此,传统文化素养是民族地区传媒人才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地区传媒领域的从业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系统的把握,熟悉包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吸收其丰富的养分,勇于承担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也是传媒教育应承担的使命。为此,中央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完善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纲要性文件,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专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1]。我们只有从整体、宏观上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脉络,才能真正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融入民族院校的传媒教育。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特别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并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2]。按照《意见》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这三方面。这是中华民族各种观念形态和文明成果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传媒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核心思想理念是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核心内容,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3]。其次,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影响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扶危济困、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3]等传统美德。最后,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传统文化中促进社会和谐、激励人们崇德向善的处世方法、精神文化、人文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第一,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民族院校传媒专业集合了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交叉互融的学科建设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研究提供优质素材,并能增强传媒类学科的整体实力,提升传媒类学科的影响力以及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二,从学理研究层面来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过程还存在着尚未厘清的理论问题、途径问题。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专业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传媒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第三,从应用实践层面来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对加强传媒人才培养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民族院校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利用的优秀教育资源,将核心内容与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相融合,形成含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媒教育内容,可以为传媒教育增添活力和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激发民族院校传媒学生进一步关注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也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实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使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精神品格和道德规范通过有效途徑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的路径。

在宏观层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政府相关部门要从宏观层面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政策保障,尤其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制定要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可行性;政策的实施要以全面、系统、常态的教育机制和各部门合作共建机制为基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传媒教育全过程,并将其纳入教育系统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院校传媒教育相结合。

在中观层面,民族院校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使命。民族院校应明确责任分工,整合学校优势学科,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院校的传媒类学院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传媒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传媒学院要组建教学科研团队,从学科整合、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传媒教育过程进行规划与设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媒教育的有机融合。此外,传媒学院还可探寻学院与民族地区相关行业的文化交汇点,进行合作与交流,建设校外媒体实践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双向融合,从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传媒人才。

在微观层面,这主要体现在民族院校传媒专业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民族院校传媒专业教师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更新教学理念,梳理、筛选并凝练传媒类专业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民族院校传媒专业学生要通过阅读优秀文化经典、参加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今后成为一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媒工作者做好准备。

综上,民族院校传媒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契合民族地区的发展特性,依据传媒专业实际需求,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具备更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民族院校传媒教育才能真正肩负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赵兴华.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统基础探析[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3):297-308.

[2]龚建平.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南[N]. 光明日报,2017-02-17.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 2017-01-2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院校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