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担时代使命文化自信建出版强国

2020-10-09 11:15李永强
出版广角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品出版社

【摘要】  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的主力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文化自信”,建设出版强国。文章主要阐述大学出版社如何守正创新,高质量地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出版强国的建设。

【关  键  词】守正创新;文化自信;时代使命;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02

2015年,教育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文《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高校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底,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到“推动图书出版单位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立健全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出更多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的主力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文化自信”,建设出版强国。文章主要阐述大学出版社如何守正创新,高质量地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一、“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铸就“文化之魂”

1.新时代文化的灵魂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也是大学出版人的重要任务。“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主题出版、理论出版是大学出版社一直高举的旗帜。对出版社而言,主题出版、理论出版就是“举旗帜”最好的方式。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理论出版领域不断发力,推出了一大批学术底蕴深厚、专业特色鲜明的主题图书,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和践行“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始终高举理论旗帜,深耕思想沃土,建社6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经典学术作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继续构建立体化的主题出版布局,围绕新时代宏大的实践主题和理论需要,出版了一系列“为时代画像”、反映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优秀著作,形成了独有的红色品牌积淀,是业界公认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重镇和当代主题出版的重要阵地。“‘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主题出版规划”“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是三个重要的主题出版项目/规划,出版社的入选项目数量代表着出版社的主题出版水平。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五年来唯一连年入选所有三类主题出版项目/规划的出版社。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累计86种主题出版图书入选这些主题出版项目/规划,位列所有大学出版社入选主题项目的首位。

2.新时期大学出版社如何“举旗帜”

《办法》明确要求出版单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在考核办法中,出版单位文化和社会影响占很大比重,主题出版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大学出版社在新时期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要着重推出更多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出版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新时期,大学出版社要依托高校学术资源优势,加强主题出版的专业性和前沿性,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中国化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要聚焦于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的反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题材;要聚焦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前沿课题,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学出版社要发挥好自身的专业出版优势,做出承载国家核心价值观、影响社会文化取向、助力文化自信和建设出版强国的主题出版精品。在研究型主题出版物选题策划上,大学出版社要认真梳理长期形成的学术出版资源,有计划地策划具有学术积累价值、填补空白的专业领域学术出版著作,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展示,做好新时代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和国家意志的思想呈现。

大学出版社还要把握学术成果出版规律,建立主题出版保障机制。学术成果策划出版需要出版单位在涵养作者和选题资源储备上做足功课。大学出版社要做好主题出版的长远规划,既要讲时效,又要有深度,要紧紧围绕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发挥大型套系出版优势,调动各类出版资源,把反映当代中国思想创新、社会进步的优秀学术成果以主题出版的形式更好地进行呈现。这就要求出版社建立起主题出版全流程保障机制。在选题策划和储备方面,大学出版社要坚持规划领先,把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围绕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专题研讨,提前储备选题。例如,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专门成立了由社长牵头的“重点项目办公室”,统筹主题出版各个环节,保证项目的高水平落实。学术出版要与主题出版深度结合,各编辑部门立足所负责的学科,确保对优秀作者的跟踪服务到位,对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到位。在质量把关方面,大学出版社要不断完善出版社内部生产管理流程,严字当头,守住主题出版的政治高压线和质量底线。一方面,大学出版社要组织一流的编审团队对选题质量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大学出版社还可以利用作者资源组织专家评审团,为选题的学术质量和政治导向把关。在营销推广方面,大学出版社要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时间节点以及社会热点的时效性,及时做好渠道铺货,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筹划话题营销,通过建立“互联网+主题出版”的营销模式,不断扩大主题出版的受众范围,提升社会影响力。大学出版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研究创新主题出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媒介,既凸显学术品位,又深入浅出地传递新时代精神风貌和国家意志,铸就“文化之魂”。

二、“聚民心”:以教材学术精品出版聚民心,蓄养“文化之力”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大学出版社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出版工作而言,“聚民心”就要忠于出版初心,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积极打造全面反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传世精品,还要通过出版工作将身边更多具体可感的改革发展成就传播给人民,以此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精品战略是大学出版社“聚民心”的重要方式。大学出版社通过精品战略推出一大批社会效益突出、市场反馈良好的教材精品、学术精品。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学出版社也不忘用图书精品抗疫,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1.教材精品

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调研发现,在京较大的9家大学出版社的平均教材发货码洋比例占总码洋的52%,教材在大学出版社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大学出版社的传统教材在作者团队、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比例、市场份额和学生口碑等方面优势突出。新时代的教材精品一定是與时俱进的,既符合当前技术的发展,又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推出了本社教材拳头产品《西方经济学》的数字版教材,至今已经累计出版数字版教材近百种,涉及经管、法律和外语等多个学科,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好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数字版教材的升级版——立体化数字教材,除了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还开设专门的公众号,与一线任课教师实时互动,体现了数字教材的与时俱进。新时代的教材既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还要用师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对大学出版社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2.学术精品

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名片。2018年8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发布,基于大数据评析了我国学术出版能力的现状,构建了五大能力评价体系,并发布了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在排名前10名的出版机构中,大学出版社占5个,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地位可见一斑。

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视学术出版品牌的打造。新时期,大学出版社要更加关注全方位、全领域和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关注针对当前实际问题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数字学术领域,大学出版社要利用自身传统学术出版优势不断挖掘数字学术产品在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在内容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上不断迭代升级,打造大学出版社数字学术产品品牌。

3.特殊时期亟须的精品图书

大学出版社在教材精品、学术精品之外,还要实施大众书的精品战略。在2018年和2019年的年度好书人文社科榜单中,高校出版社有四本图书入选。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大学出版社以专业出版构筑“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知识防线,通过出版相关精品图书和免费开放数字教学平台等方式急读者所急,用出版界特有的优势帮助读者。

2020年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 人大芸窗赋能高校在线教学》为题给全国高校老师写了一封信,免费开放人大芸窗数字教材平台,并根据老师们的需求,紧急制作并免费提供在线电子教材,确保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197门在线课程、1000种在线电子教材对高校,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的在线教学有着切切实实的帮助,服务了数十万师生,覆盖全国所有省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人天、京东阅读、当当阅读等多个内容服务提供商合作,将部分优质内容资源以限时免费的形式提供给广大读者,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因疫情防控而被迫居家生活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启动了“突发疫情应对之策系列图书”的策划出版工作,成立了跨部门组成的线上工作小组,陆续出版《应对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册:防疫抗疫20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逆势突围——56位管理学家建言》等。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家大学出版社也纷纷出版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精品图书。

以精品战略“聚民心”,是大学出版社长期的事业。大学出版社要坚持一体(教材)两翼(学术著作和一般图书)的精品发展战略,不断打造蓄养“文化之力”、为读者提供需要的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三、“育新人”:重视育人效益三效合一,强调“以文化人”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出版社的使命和出版特点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非常重要。大学出版社相对社会出版社更加重视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教材出版工作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产品,是大学出版社发挥育人效益最突出的产品体系。

各大出版社都有本社的特色教材。笔者选取了高校教材中一类特殊教材——思政类教材来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思政类教材是高等教育教材育人效益最直接、最见效的教材类型。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是高校学生接受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大学出版社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出版思政课教材的一流思政课教材作者;要更了解90后乃至00后的学生学习习惯,知道校大学生关于内容、体例、文风和案例的要求,能更好地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大学出版社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教材、高职高专和研究生思政教材建设,做好“以本科思政教材为主,以高职和研究生思政教材为两翼”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媒体的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好,把教师队伍建设好,把课讲好”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中央59号文件关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文件精神,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部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力量建设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课程资源平台。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为例,该平台已收录256万余条全文及索引数据,其中包含全文电子书1万余本、复印报刊资料114万余篇、期刊文章136万余篇和图书索引4万余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公司为整个平台的搭建和维护提供了主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大学出版社要和主管高校一起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育人”工作。

大学出版社在育人效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出版社育人效益的考核,单独设计育人效益考核的指标和分值,从政策上引导大学出版社更好地“以文化人”,回归大学出版社的建社初衷,在新时代坚守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使命,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的三效合一,促进大学出版社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四、“兴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進文化,打造“文化之国”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学出版社应该科学理解“兴文化”的内涵,切实落实“兴文化”的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兴文化”提供了大好机遇。大学出版社要大力弘扬和发展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大学出版社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出发,创造条件,激发活力,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大学出版社要始终坚持“二为”和“双百”方针,坚持出版的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坚持出版的文化本位,确立文化是出版之灵魂的观点,坚持出版质量至上原则等。从出版的角度看,发掘、积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无疑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兴文化”的目的是“文化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出版人要在“兴文化”中勇于担当,建构起属于这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出版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兴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之国”。大学出版人的职责和使命始终都是多出好书,只是现在这个“书”的内涵和外延比传统意义上的书要丰富得多。

五、“展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助力“文化之旅”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对大学出版社而言,“展形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出版社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出版国际化方面肩负着服务大局、传播文化的特殊使命,要不断深化国际传播工作,服务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该社把高端学术内容作为“走出去”工作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在理论出版和主题出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专家资源和图书出版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中国成就和中国经验等重大问题的理论经验阐释内容作为版权输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题图书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品牌的主要特色。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集中力量遴选了一批研究当代中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与经验的学术著作,通过与优质合作伙伴的合作,成功将其推向海外,使其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张国际名牌。

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在版权贸易质量和数量上突飞猛进,打造了一大批反映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性选题。未来,国内大学出版社还要加强公共国际出版平台建设,形成“走出去”合力,营造集合效应,形成国际影响力。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内外学术资源和大学出版资源充分结合起来的国际学术出版平台。2019年2月,在中宣部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被更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成员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五大洲,包括300多家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并以“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丝路文明”为宗旨,为成员搭建起共赢共享平台,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学术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被纳入了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成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的一部分,其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优质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大学出版社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不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出了数不清的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出版强国的建设。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品出版社
我等待……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心经精品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