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的琵琶情怀

2020-10-09 11:12张筱翎
北方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苏轼诗词

张筱翎

摘 要:从苏轼的诗词中不难感受到其深刻的琵琶情怀,本文分别从苏轼诗词中对琵琶乐妓的描写、对琵琶乐曲的描写以及对琵琶技艺的描写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的琵琶情怀。

关键词:苏轼;琵琶情怀;诗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乃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同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一生钟爱琵琶,与琵琶有着不解之缘,从他的诗词创作中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琵琶情怀。

一、苏轼诗词中对琵琶乐妓的描写——红尘多佳人

苏轼的诗词中不乏对众多千娇百媚的琵琶乐妓的咏叹,其中既有对红颜的外貌描写,也有心理描写,深刻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佳人风貌。

(一)外貌描写

宋神宗熙宁三年十月,苏轼在宋道家中见琵琶女弹奏,有感而作一首《诉衷情·琵琶女》。该词中“肤莹玉,鬓梳蝉”两句,直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如玉洁白的皮肤和巧妙梳成蝉翼状的鬓发,使得一位绝代佳人的形象跃然出现在读者脑海中;其后又接“绮窗前”,以优雅动人的动作和弹奏琵琶所处的诗意环境进一步衬托出了琵琶女的外貌之美,使人浮想联翩;最后,以“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做结尾,把化名“素娥”的明月比作在故意与琵琶女争奇斗艳,一下子将琵琶女之绝美出尘的容颜升华了一个档次,非庸脂俗粉可比拟[1]。与此同时,苏轼还作一首《宋叔达家听琵琶》之诗,诗中“半面犹遮凤尾槽”一句,描写了琵琶女怀抱琵琶,只露出半张容颜,而另半张容颜为琵琶的凤尾槽所遮的情景,虽不见佳人全貌,然越是看不真切反越令人心向往之,朦胧美也。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六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常出入当地歌舞楼台,事后作《鹧鸪天·佳人》怀恋之。该词上阕以白描手法直言描写了琵琶乐妓的外貌、体态与动作,如形容佳人腰间罗带飘然垂落之美丽景象的“罗带双垂”、形容佳人外貌之美连画都比不上的“画不成”、形容佳人姿态轻盈娇柔的“人娇态”、形容佳人斜抱明月般琵琶在胸前的“酥胸斜抱天边月”、形容佳人纤纤玉指轻弹琵琶的“玉手轻弹”等,可谓字字生动、活色生香。

宋神宗熙宁七年十月,苏轼升任密州知州,一路与朋友聚会饮酒兼吟诗作词,行至润州,与好友孙洙同登多景楼,得色艺俱佳的官妓弹曲助酒,兴致使然,写下一首《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该词中并无多少对琵琶乐妓外貌的直接描写,而仅以一句“醉脸春融”来描摹乐妓娇媚动人的神态,后又以一句看似景观描写的“斜照江天一抹红”来表达佳人容色与周围景致的相得益彰,含蓄隽永,饱含深情[2]。

(二)心理描写

《诉衷情·琵琶女》一词中,有一句“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意为“琵琶曲中分明在声声诉说着绣阁中的幽幽怨恨”,描写了身处闺阁的琵琶女心中复杂微妙的感情,说明苏轼从琵琶女的曲子中听懂了她的倾诉、触碰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鹧鸪天·佳人》一词中,“无限事,许多情”一句描写了琵琶乐妓“事很多,情也很多”的心情,后面“四弦丝竹苦丁宁”一句又描写了乐妓愁苦哀怨的心绪,再现了一副身世飘零、情态愁态的琵琶乐妓形象。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词如其名,是赠予小鬟的一首词,该词中的“已属君家”表达了小鬟对心上人的恋慕心属之情,“从容等待”则表达了处于豆蔻年华的小鬟与心上人之间的情投意合。

二、苏轼诗词中对琵琶乐曲的描写——此音天上有

苏轼爱听琵琶,具有深刻的琵琶情怀,所以在他的诗词中有很多对于琵琶乐曲的描写,且描写方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常见的具象事物来表达抽象的音乐体悟的,也有发挥想象力来比喻展现乐曲之美妙的,且有时是整体描写,有时是局部描写。

(一)整体描写

宋神宗熙宁七年十一月,苏轼到密州赴任途中,经过海州,作下《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一首。该词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对琵琶乐曲进行描写,如“空床响琢”一句运用打磨玉器时的清脆悦耳之声来比喻琵琶音域的空旷;“花上春禽”一句运用春天花丛中的鸟雀鸣啼声来比喻琵琶声的清脆婉转;“冰上雹”一句运用冰雹落于冰面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声的清澈繁密;“醉梦尊前”一句运用醉倒时的神思朦胧来比喻琵琶乐曲的梦幻缥缈;“惊起湖风入坐寒”一句运用湖上起风吹入座中致人感到飕飕寒意来比喻琵琶乐曲的凄清寒冷;“春水流弦”一句运用春天的涓涓流水来比喻琵琶乐曲的流畅欢愉;“霜入拨”一句运用寒霜来比喻琵琶乐曲的萧杀肃静[3]。这曲琵琶,给苏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多年以后他仍旧能够清晰忆起当时听琵琶的情景,并写下一首诗《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该诗中描写道:“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意为“琵琶声像是冰铁被散入岩谷中般冷峻,连海都要为之波澜翻涌、松树都要随之舞动”,可见苏轼对这曲琵琶的钟爱与陶醉。

宋哲宗元祐二年,苏轼在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之际,根据韩愈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该词中描绘了一曲琵琶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景:在一片夜深人静中,有灯火明暗闪烁,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互相倾诉衷肠——“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一开始,曲子声调是轻柔细腻、哀怨婉转的——“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然之间,曲子又变得气宇高昂、来势汹汹——“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而望,远远地有暮云流动,飞絮在空中飘舞,借景语来形容曲调的缥缈悠远——“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在百鸟争鸣的时候,只有孤傲的彩凤不屑鸣叫,就像这琵琶声一般——“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突然又起高音,曲调犹如从高山之巅跌落到极低幽谷般艰险——“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至此,一曲戛然而止,听众由于回味良久、感受强烈,所以“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4]。苏轼在整首词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和生活中的常见具象事物来象征无形的琵琶乐曲,虽是改写他人所作,却深刻融合了苏轼自己对琵琶乐曲的感悟与情怀。

(二)局部描写

《诉衷情·琵琶女》通過“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一句局部描写了刚刚调弦好的琵琶声音之清越,犹如要冲破云天。

《鹧鸪天·佳人》通过“玉手轻弹水面冰”一句局部描写了佳人在用纤纤玉指轻弹琵琶时,发出的如同轻弹水面上的冰般的清冷动听声音。

三、苏轼诗词中对琵琶技艺的描写——拨弦惊四座

苏轼热爱琵琶艺术,不只是热爱弹奏琵琶的佳人与之弹奏出的琵琶乐曲,同样也热爱琵琶技艺本身,在他的诗词中,经常或通过正面描写、或通过侧面描写来赞叹琵琶技艺。

(一)正面描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描写了琵琶乐妓在弹奏琵琶时所运用的“细捻轻拢”的手法,这句其实是化用了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中的“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形容琵琶乐妓演奏技艺之精妙高超[5]。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描写了小鬟在弹奏琵琶时所运用的“拨弄么弦”的弹奏手法。

(二)侧面描写

《诉衷情·琵琶女》中苏轼借用以擅弹琵琶而闻名的北齐冯淑妃的闺名“小莲”来侧面表达琵琶女弹奏技艺之精湛。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用一句“停杯且听琵琶语”侧面烘托出了琵琶乐妓弹奏技艺之高超,因为宴席上众人在听到她的演奏之后,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酒杯,安静欣赏其“琵琶语”。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未解将心指下传”一句是说小鬟在弹奏琵琶时将自己的幽微心思通过乐曲表达了出来,侧面彰显出了其高超的演奏水平。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描绘了众人在听毕琵琶曲后的内心之激动和坐立之不安,侧面说明了弹奏琵琶之人的技艺高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苏轼对琵琶的钟爱及其琵琶情怀,从他的多首诗词中都能够感知出来,无论对于琵琶乐妓、琵琶乐曲还是琵琶技艺,苏轼都怀抱着同样的热情与赞叹,他用自己的诗词描写与赞扬了一个个弹奏琵琶的绝代佳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琵琶乐曲、一幕幕惊艳的琵琶演奏情景,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

参考文献

[1]王志桃.诗酒趁年华——论苏轼的诗酒人生[J].汉字文化,2020(11):38–39.

[2]许多忠,杜小帆.愿作龙香双凤拨:苏轼的琵琶情怀[J].文学教育(上),2020(05):32–33.

[3]成容.苏轼“淡美”音乐思想的形成轨迹[J].四川戏剧,2020(04):96–98.

[4]申灿灿.从苏轼的词文创作浅谈他的女性观[J].名作欣赏,2020(12):102–104.

[5]刘尊明.宋代琵琶词创作现象的文化观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2):38–44.

猜你喜欢
苏轼诗词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