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

2020-10-09 10:53曹淞李强文伍仕艳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应用

曹淞 李强文 伍仕艳

【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提压心肺复苏(CPR)技术在临床实践当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心搏骤停病患参与调查研究,按照研究标准从中选取30例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号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15例病患。对两组病患均采用畅通气道、辅助呼吸、除颤等治疗手段,观察组病患在此基础上采用腹部提压设备按照100次/min的频率进行连续交替向下摁压以及向上提拉腹部,按压以及提拉的幅度需要低于保持在腹部正常状态5cm左右;对照组病患采取徒手腹部按压的方式,按压以及提拉的幅度与观察组一致。对比两组两组病患进行了心肺复苏之后0.5h内的心率、动脉血气以及复苏有效率,对观察组采取CPR之后的自动循环恢复病患进行有效观察,且对比CPR后0.5h以及1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采取了心肺复苏手段之后,两组病患的情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观察组病患在采取腹部提压心肺复苏0.5h之后的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SC病患有4例,对照组ROSC病患有2例,观察组病患的复苏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例在采取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后的ROSC病患随着CPR时间的延长,心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结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对于呼吸以及心搏骤停病患提高其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05.9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069-01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亦称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传统心肺复苏手段在对病患采取人工呼吸时缺少人工循环支持,导致气流和血流的比例异常,对病患的肺部气体置换造成破坏,无法确保心肺复苏实现氧合,且病患伴有胸肋骨骨折、胸部创伤时,传统心肺复苏按压技术可引发骨折加重,同时胸部创伤限制胸廓复张,影响按压幅度及频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而这种手段的有效率较低[1]。本次研究通过使用腹部按压设备,对腹部提压心肺复蘇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心搏骤停病患参与调查研究,按照研究标准从中选取30例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号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15例病患。对照组15例病患当中,男性病患35例,病患年龄在33-57岁之间,病患平均年龄为(48.4±1.3)岁,心搏骤停的平均时间为(8.3±2.5)min;观察组15例病患当中,男性病患35例,病患的年龄在34-60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49.7±1.3)岁,心搏骤停的平均时间为(8.5±2.5)min。两组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对整个研究过程享有知情权,且均出于自愿,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同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条件。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取腹部提压装置进行治疗,按照100次/min的频率进行连续交替向下摁压以及向上提拉腹部,按压以及提拉的幅度需要低于保持在腹部正常状态5cm左右。对照组病患采取徒手腹部按压的方式,按压以及提拉的幅度与观察组一致。

2 结果

2.1两组病患CPR效果对比情况

观察组病患在进行CPR之后0.5h的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ROSC病患4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有效率明显关于对照组,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腹部提压CPR动态监测情况

在进行腹部提压CPR之后,ROSC病患随着时间的延长,HR情况得到了显著的降低,MAP、SpO2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CPR在临床急救当中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循环以及呼吸支持是确保病患生命安全的基本方式,高效、简便的操作能够做到循环以及呼吸支持对CPR效果的影响,因此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呼吸、心搏骤停病患并发有肋骨骨折的情况下,传统的心肺复苏手段无法正常使用,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能够让呼吸以及心搏骤停的病患有效恢复呼吸以及心跳,并且通气的方式遵循生理机制,是现阶段对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病患有效的临床抢救手段[2-3]。

基于此,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对于呼吸以及心搏骤停病患提高其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詹峰, 宋维, 张君,等.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效果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2):228-231.

[2] 王永红, 王婕, 吴国兰,等. 腹部提压装置在院前心肺复苏患者急救中的效果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1):115-117.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临床应用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