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秃”如其来
如果要说什么是当下年轻人调侃最多的话题,恐怕“脱发”是难以避开的。脱发正摘掉“中年大叔的悲哀”标签,悄然下沉到90后甚至95后群体。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脱发,约有2亿人群受脱发问题困扰,80后、90后人群脱发比例已超过35%。
这边是“秃”如其来的庞大群体数量,另一边则是日趋增长的产业量级。
2014年,仅非那雄胺生发剂的年销量就达到2.64亿美元。京东和阿里健康大药房上,国产蔓迪米诺地尔酊的月销量均在2万以上,60ml一小瓶的抗脱发药水卖139元,经常断货,日本生发液的海外代购成千上万。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2017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未来几年植发及相关产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或达500亿元~1000亿元。
谁让秃头令人看起来油腻、衰老又憔悴呢!为了形象,一些脱发患者也是拼了。
然而,并不是每个秃到影响形象的人,都会选择植发。
邹天作为“秃”如其来的90后,一方面,他认为从后脑勺上取毛囊下来再种到秃的地方,听着就疼得可怕。更何况,他还在掉头发,生怕造出发际线以后,慢慢中间又寸草不生了,造型更怪异。
另一方面,几万元的手术费用,够他定制几个他现在用的假发片了,戴上之后可洗、可剪、可烫、可染,还能摘下来——效果还不错,也还算方便。
不过,当被问到如果有一种办法能替换头顶皮肤、激活毛囊,他是否愿意接受时,邹天满脸质疑,但依然表达了期待,“这就是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区别”。
最近,Nature《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展示了用干細胞制造包含毛囊、接近完全的人类皮肤的可能性。经过4个~5个月培养后,这些“人造皮肤”被移植到小鼠背上,不仅与小鼠皮肤融合,其中55%还能继续生长,并长出了2mm~5mm长度的人类毛发。
“这使我们离产生无限的毛囊供应更近了,并且可以移植到头发稀疏或没有头发的人的头皮上。”对于这一成果,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病学系Leo L. Wang如此评价。
造一块“头皮”
作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器官,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液、抵御外部压力、调节触觉和疼痛至关重要,由毛囊、皮脂腺、神经元回路等功能性附属零件构成。
为了帮烧烫伤等患者重建这道屏障,40多年来,科学家陆续投入用真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在体外重建人类皮肤的研究。遗憾的是,毛囊等功能性器官的体外培养还一直没有解决方案。
好消息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教授Karl R.Koehler团队最近宣布解决了这个问题。团队采用类器官培养系统(organoid culture system)培育皮肤细胞,这是一种三维的培养环境,可以让细胞在更接近正常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团队依次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以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个特异性器官的细胞类型。
70多天后,这些细胞逐渐长成了一个个球体,每个球体中大概孕育了近50个毛囊。累计4个~5个月的培育期后,团队终于得到了具备明显表皮层、真皮层,且具有毛囊、皮脂腺、神经回路的“人造皮肤”,论文中称其为类器官(organoids)。
通过RNA测序等方式测定后,团队发现这些培育出的“人造皮肤”与18周胎儿的前额皮肤十分相似,也就是说,更像“人造头皮”。
为了进一步验证“人造皮肤”的能力,团队又在小鼠身上启动了实验。他们将1mm~2mm大小的“人造皮肤”植入27只小鼠背部,均存活良好,与小鼠皮肤几乎算得上是完全融合。
其中,15只小鼠的移植皮肤上长出了2mm~5mm的人类毛发,占比55%。剩余小鼠中,一半长出了向内生长的毛发,类似于毛孔被堵住之后毛发憋得向内弯曲,另一半则因为技术问题失败。
不过,这也足够证明团队培育的类器官有头皮皮肤的潜力,治秃有望。
团队还为“人造皮肤”规划了更长远的未来,譬如用作模型以加速皮肤和毛发疾病药物的研发,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还能特定生成具备其他身体部位特征的皮肤,可以为烧烫伤患者等重建各处皮肤。
还需要解决什么
对于脱发患者来说,“人造皮肤”显然是个福音。
如今,越来越多脱发患者为了外表选择植发,但这可不是个小手术。一般来讲,患者先去面诊,医生来设计植发方案,确定植发区域、取毛囊的区域及取毛囊数。
方案确定后,患者需要剃掉枕部(也就是后脑勺毛发最茂密的地方)的头发,然后麻醉师会将麻醉针直接打进该区域的头皮,植发区域也得来一针。
接下来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医生从枕部取下一个个毛囊,再像插秧一样一个个种到“荒芜”的头皮上去。
你以为这样你就可以拥有浓密的秀发了?人后枕部毛囊单位共计1.2万个,其中可用量为6000左右,而且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拿有限的量去补大量的脱发,是显然不够的。这样就会直接导致了植发成活率低,种植“杂草丛生”等各式各样植发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
除了美观,安全更是首要的问题。
据印度媒体报道,2019年3月,印度一富商在做了12个小时植发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而紧急送医,最终医治无效死亡。警方称,其死因是过敏性反应引发的器官衰竭。
比起“拆东墙补西墙”且不够安全的植发,让脱发患者的头皮重获生命力、长出新毛囊,显然更加具有诱惑力。
目前来看,这项研究成果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团队进行验证及改进。
首先,在临床应用前,我们必须了解运用此类方法培育的“人造头皮”上头发的生长效率究竟如何。多少细胞最终能形成一个毛囊?一个毛囊的存活周期有多久?是否如正常的毛囊一样具有毛发再生功能?这些都是团队必须先在实验室中明确并验证的问题。
其次,4个~5个月的培养周期过长。如果只是为了美观的头皮移植也就罢了,对于烧烫伤患者来说,他们可没那么长的时间用来等待。改进以加速培养过程,无疑是个较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如何规模化制造“头皮”、如何让长出的头发长度与自然条件下相似,这些问题也都还未被团队提上日程。
尽管如此,业界专家毫不吝惜对于这项技术的赞扬。“这项工作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们相信这个研究终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