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肖锋
疫情之后,华人在街上被狂吼甚至被殴事件时有发生。那天我过马路,就被车上的小老外吼了一下,还真吓了一跳,等回过神来,还没来得及以牙还牙,车已经扬长而去。类似这般针对华裔的insult,在包容多元的温哥华已经稀松平常,更何况其他地方。
客观上讲,许多骚扰和歧视实际上都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所为,一些人把自己的挫败感归咎于华裔。这也不奇怪,当发生了灾祸事件,人们的惯性思维当然要找替罪羊,找出气口。病毒成为一种特别的压力测试,看谁的社会应急能力更有效。中国完全控制住了,而其他国家疫情却还此起彼伏。此时海外华人更应该夹起尾巴做人,因为要打全场。
更深层次上,针对华人的歧视是原来的优势族裔地位失落在心理上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这可说是一场隐秘的族群竞争。人们从原来拼体力、拼文化,到现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拼脑力、拼算法,新兴科技正成为后来者的利器。拼算法让华裔和印裔胜出,这一点从就业市场就能反映出来。大街上,开特斯拉的IT新贵中,东方面孔越来越多。
华裔在北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个族群人数不多,无论美加都只占总人口5%左右,但是对当地社会的冲击可不小。怎么个冲击法?比如温哥华的学校,只要华裔多起来,学校排名就会越来越靠前。因为华裔子弟爱学习,放学后普遍上课外班,花大钱吃小灶补数理化的也不乏其人。加拿大许多学校的排名,测评的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literacy),甚至这种西方人传统上擅长的领域,现在都在被华人超越。
一开始有些新移民还想把孩子选在西人较多的学校,现在他们不再这么想了。西人多的学校,顶多你的语言会得到锻炼,思维方式更加西化,但学习成绩不见得能得到提升。美国一些藤校为什么近年来开始限制华人比例?学历造假事件是一回事,另一个原因就是華人太会学习、太会考试了。
从北美职场上看,学IT的华裔或亚裔子弟通常都能找到—个薪水不错的职业,注重数理能力的职位尤其如此。在许多超市,你用信用卡时不觉得,因为是机器算账,当你用现金需要找零时,有些收银员会不知所措,一时算不过账来。
加拿大的数学课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而中国在学前班就开始了。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年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就是因为私校没有好的数理化老师。那是一间基督教背景的私校,擅长的是人文学科,学习做人之道是它的校训,数理化当然在其次了。
北美许多私校和藤校最注重的是领导力的培养。有些私校假期还专门让孩子去老人院服务以培养其同情心和责任感。许多藤校将是否做过公益作为入学的条件之一,这一条也是一些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就族群竞争力而言,你是拼领导力还是拼算法,看看跨国公司的领导层有多少华裔就知道了。印裔之所以在顶尖IT企业当CEO,并提携同是印裔的当中层,除了人家抱团外,关键还在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不是一句“英语好”能概括的。写代码是小算法,领导力是大算法。
我5岁的女儿有点女汉子的劲头,那天一把将一个3岁男孩的帽子揪了下来,把人家弄哭了。男孩的父亲让他俩拥抱一下,算是和解了。小男孩的哥哥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No forgive,no forget.”(没有原谅,就不能释怀。)从一个9岁小男孩嘴里蹦出这句话,真让我们这些父母汗颜。这个孩子上的就是那家注重人文学科和做人之道的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