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舆论生态下中国国际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思考

2020-10-09 10:19张建峰
对外传播 2020年9期
关键词:智库习近平

张建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西方政客却处心积虑造谣生事,企图抹杀中国的抗疫成果及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巨大贡献。国际舆论场中杂音不断,污名化言论甚嚣尘上。客观来说,这对全人类抗击疫情百害无利。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如何从“坚持人民生命健康重于一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对负面舆论进行纠偏,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魅力。精心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和领袖故事,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的风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核心思想理念,准确全面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思维和世界胸怀,用情用心用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传播得更广更深更远。

2.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翻译宣介。继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多语种翻译工作,加大对外宣介力度,适时举办首发式、研讨会和读者会等,通过互联网、微视频、融媒体等多种载体,开展线上推介展示活动。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①“云书馆”特别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展厅,集中展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

3.讲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聚焦“人民眼中的小康”,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白皮书、拍摄电视专题片、制作微视频等方式,讲述中国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诠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展示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意义。同时,丰富方法手段,创新开展全媒体传播,用国际受众能理解、易接受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伟大壮举的认知和理解。

二、增强国际传播议题设置能力

1.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准确把握国际舆论动向,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坚持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海外受众,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释放诚意善意。注重加深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通过对话与沟通提升共情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与积极合作。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基调,从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互动,平等包容地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增强话语表达的贴近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尤其要增强话语蕴含的理性力量和情感魅力。③

2.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未雨绸缪、把握先机、提前预判,掌握话语权,增强反制力。主动围绕国际社会关切话题,运用发布白皮书、制作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谈真相,主动宣传,积极回应。精心设置具有影响力、引导力的议题话题,增强优质新闻产品供给,提升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增强破题应变能力。把握中美关系发展大方向,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精准批驳西方部分政客的错误言行,揭露其本质。坚持正本清源,有力反击污名化中国的言行,揭露其“双重标准”的真实面目以正视听。紧盯西方涉华舆情发展态势,运用大数据加强分析研判,及时调整策略,掌握国际舆论斗争的主动权。

三、拓展好国际传播资源人脉

1.深耕厚植国际人脉。中国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不搞“金钱外交”,但要广交朋友,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对中国的偏见。④注重把国际交流与培植人脉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善于借助外嘴、外脑,推动国际知名人士接受采访、发表文章、撰写专著、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声,放大国际舆论场知华友华的声音。例如,今年以来,中国外文局以国际智库和媒体交流为重点,举办近20场国际交流云论坛,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等50多个国家的政要、智库专家等分别参加,纷纷点赞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及为全球抗疫作出的贡献。

2.深化国际媒体合作。支持中国媒体、智库与国际同行开展形态丰富、渠道多样的交流合作。与对象国媒体进一步合作,推动中国主持人、评论员借助对象国媒体平台反驳不实言论,扩大中国声音的传播范围。探索媒体公共外交方法,用好媒体合作论坛,构建国际化、区域化媒体合作机制。例如,今年以来,中国外文局广泛开展线上国际交流对话,先后举办中俄媒体智库云论坛、中国-东盟媒体智库云论坛等,呼吁国际媒体在疫情面前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精准传播,坚持“一国一策”,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周边国家和地区,分层分类制定合作传播策略,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和影响力。

3.深化国际智库合作。注重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机构、专家等的交流互动,组织高层次专家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在国际智库平台发声。支持中国智库、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围绕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文明交流互鉴、公共卫生健康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社会关切的议题,与国际机构广泛开展联合研究、委托研究、联合发布等合作,有效传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四、发挥好中国企业海外传播作用

1.注重引导国际舆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充分发挥在国际舆论场中的作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强化国家站位,提高品牌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考虑项目策划和舆情应对,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工作预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鼓励“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广交深交朋友,加强与驻在国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邀请采访报道、参加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传播中国企业形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用好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及时精准发声,主动讲好中国企业故事。

2.促进国际文化融合。鼓励和引导“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包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员工,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推动实现文化融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充分尊重驻在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法律政策、价值取向等,努力把文化冲突的频度和强度减少到最低程度。“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尊重文明多样性,以平等态度开展对话和交流。积极引导中国员工向外籍员工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用朴素亲和的言行感染外籍员工,拉近他们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心理距离,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3.着力塑造中国企业形象。鼓励“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建立与弱势群体的联系,保护弱者、照顾弱者、扶持弱者,树立文明使者、友谊使者的形象。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主动参与公益工作,通过捐资助学、援建医院、捐建图书馆等方式,增强驻在国普通民众的获得感,争取更多驻在国民间力量的认同、理解与支持。减少中国形象中的群体比例,增加对个体形象的塑造。⑤突出中国企业形象的个性化,增强辨识度,降低被污名化的概率。重视东西方主流社会共同关注家庭的价值观,在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宣传片中适度增加家庭场景镜头,展现有温度有情怀的中国形象。

「注释」

①《中国国际云书馆上线运行》,《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第3版。

②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論基础与实践路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5期。

③唐润华:《用共情传播促进民心相通》,《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7期。

④刘继南等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00页。

⑤邹振东:《弱传播:舆论世界的哲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第73页。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智库习近平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智库人不能忘却的使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