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2020-10-09 04:00罗香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国学教育校园文化

[摘 要] 国学是我们最深沉的文化软实力。国学教育能提升高职学生道德、完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国学教育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实施举措:第一,以国学教育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缘由;第二,明确国学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第三,以创新国学教学模式、推动国学实践活动、完善国学教育信息化平台,来建设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国学教育;创新探索

[作者简介] 罗香萍(1983—),女,江西赣州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46-03    [收稿日期] 2019-12-24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以育人为中心,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其核心体现为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德能兼备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文化底蕴比较单薄,并且一些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中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的偏差,不注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导致学生在人格养成、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是高职院校能否更好更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出发,借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论述了从国学教育入手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缘由、措施及可预期的成效,希望能对其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以国学教育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缘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国家领导者治国理政应当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校管理者治校育人更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资源。有鉴于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探索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从而实现“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育人目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在学院的办学理念中,首先强调的是要以“高素质为本”。所谓“高素质为本”,就是要以育人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明明德”为其旨归,《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国学为人类社会贡献的是牟宗三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它使得社会人群经由一定的教化,将体悟人生哲理、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人的精神生命当作第一要务,因而对于以育人为中心的高校来说,吸取国学的精髓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都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

二、明确国学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学院应明确理念,统一思想,将国学教育定位在国学研究、应用与实践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国学研究和应用为基础,以国学实践为载体,加强国学文化交流,带动国学的应用型研究。同时,尝试将国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培养讲诚信、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软实力”,以文化熏陶、文化体悟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

为推进国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学院新成立了国学研究所,配备了专职研究人员,建议聘请具有深厚国学修养和造诣的知名学者为顾问与客座教授。国学研究所成为国学教育研究与普及应用的中心,其宗旨在于以学术研究带动普及应用,一方面使国学教育的研究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各项国学教育活动也将在有序中开展,希冀取得“文化兴校”的初步成效,不断提高全校师生接受国学教育的热情。

三、以国学教育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以国学教育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国学教学模式、国学实践活动、国学教育信息化平台三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一)创新國学教学模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国学精粹+书画琴茶”的教学模式,即国学经典加岭南书画、古琴古筝和茶艺等国学实践课。这种授课模式体现出由技(艺)入道的授课理念,使学生能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体味古人丰富而高雅的精神世界,因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极其有效地推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我们在借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从国学讲解的内容上来看,要紧扣国学的核心精神、价值系统、道德传统、人文科技思想来阐述,尽可能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实行专题化教学,拟分为八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中国传统科技思想。

从讲解方式来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把握授课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对国学知识体系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解。例如,园林艺术专业可与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结合起来讨论,因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机电专业可以突出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食品专业可与诚信、良心等职业道德结合起来讨论。

第二,国学的讲解还要结合其当代价值、学生实际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正确、全面、深刻把握国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充分阐述其当代意义,同时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以“中庸之道”为例。在儒家看来,“中庸之道”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以道为本、以诚为念、以中为用、以和为贵,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当代价值可从尊德问学、涵养心性、人情练达、成家立业等四个方面来展开。“中庸之道”既鼓励学生坚持理想、尊崇德性,又谦虚好学;鼓励学生修身养性,保持心性的稳定与和乐,不过喜或过悲;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柔和宽容,又有独立见解,“和而不同”;鼓励学生在成家立业方面也要追随心之所向,找到最合适的状态。

第三,国学不仅要讲好,还要真正实践好,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命。哈佛大学东亚系迈克尔·普鸣教授在开设《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课时说:“如果你严肃而用心地上完整门课,认真地阅读、思考每一个文本,并且尝试将课上所学付诸实践,我许诺:这门课将改变你的生活……”很多选修过这门课程的哈佛学生坦言,他们的举止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视角,竟真的发生了变化。迈克尔·普鸣教授的宣言无疑表明哲学是可以实践的。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大的实践演练场,国学课堂就是一个微型模拟演练场,在此可以进行道德体验,感受在“有耻”和“无耻”两种对立的状态下,自己内心以及别人态度的变化;也可以像“普鸣挑战”里所说的,试着像孔子一样注意你每天走路、吃饭、与人握手这些细节背后的意义;可以就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观进行激烈地辩论;也可以进行国学才艺展示。要言之,国学不仅是爱智慧的学问,而且是明德修身的学问,只有笃志力行,才能获得生命的丰盈与成长。

(二)以国学教育活动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1.国学讲坛。开办国学讲坛,可以为学院师生学习国学、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人生、交流思想开辟一个重要的窗口,对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坛可以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一大批名牌高校的国学教育专家,讲座内容以国学所传递出的人生智慧为主线,涵盖中国传统的哲学、历史、文学、美学等各方面,从而进一步提升我院师生的国学涵养与审美品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城市国学讲坛”,作为学院的一个品牌文化栏目,自2006年9月开办以来,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成功做法,并获得有益启示。我们立足于本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的需要,邀请了中山大学的黎红雷、李宗桂教授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给学生们送去了有益的精神大餐,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本校老师余展洪教授也表示愿意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点滴心得体验,开展一系列讲座。国学社的指导老师罗香萍、丁玲也多次开展了传统文化的讲座,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国学活动。校内国学活动可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和“孝悌、诚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演讲赛、辩论赛、征文、微课、情景剧、话剧大赛等方式,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礼仪规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懂得感恩、承担、报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国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了国学社,多次举办“国学知识竞赛”、汉服表演、古琴培训。校外国学活动已于2016年和广州海珠区1924牛茶馆签约,成立校外国学实践基地,以品味茶艺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3.国学经典诵读。《论语·宪问》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国学向内要用于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精神境界,而不是为了博取名利;向外要立人达人,帮助他人通达,造福社会。因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要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受益,首先必须面向传统,亲近圣贤。为此,我们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若有条件可以成立“国学经典讲习团”,推动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

(三)构建国学教育信息化平台

为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教育,学习国学、推广和普及国学,我们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首页上,专门设立了“立德树人网”,以“修身立德、文化润德”为主线,内容包括国学资讯、国学荟萃、国学专题等,既有先贤修齐治平的事迹,又有文化大家谈论如何修身养性、成就事业。“立德树人网”不仅是公众了解国学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平台,而且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希望能进一步建立国学教育资源库以及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总之,以国学教育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它的影响和作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国学教育为抓手,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继承更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并实践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能兼备、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大国工匠而不懈努力。

注释

(1)宋婕在《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新探索》一文中的理念是:“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就以三家所开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为主线,为学生安排专题讲座,力图以专题精讲的方式向學生传递出国学所包括的生命智慧以及这种生命智慧对解决现代人生活困境的启示.”请详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美]迈克尔·普鸣:《哈佛中国哲学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3月.

参考文献

[1]李训贵.国学教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2]宋婕.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新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国学教育校园文化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