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2020-10-09 04:00沈凌张琳琳朱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矫形器教学改革

沈凌 张琳琳 朱明

[摘 要] 矫形技术是康复工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矫形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矫形器正向着标准化、轻量化、组件化的方向发展。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应用知识为主,突出课程的临床实践性。

[关键词] 矫形器;康复工程;Pro/E三维造型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沈 凌(1980—),女,江苏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255-02    [收稿日期] 2019-11-04

矫形器是现代康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与医学紧密结合,个性化、适配性、制作装配技术要求极高的一种康复用具[1]。我国矫形器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矫形技术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康复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2],包含了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临床生理学、病理学、康复医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方面[3-5]。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专业矫形技术课程为例,从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导向建立全方位的考评制度、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学资源以及Pro/E三维造型技术的应用等五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一、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教材内容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编排呈现平行结构,会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分割。在矫形技术课程讲授时,如果根据矫形从业人员岗位及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对课程进行系统化和项目化设计,开发“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整体设计力求做到“教学成果产品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真实化”,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整合,会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日后实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围绕该课程中的低温支具制作等工作过程,教师可以自行编写讲义,使讲义内容涵盖解剖学、现代材料学、人体生物力学、三维数字建模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掌握适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为原则展开学习。同时随着现代矫形领域的迅速发展,教师要掌握行业先进知识和技术,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将学习到的新技术等融入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随时补充新的内容,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点灌输的同时,丰富知识面,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7]。

二、以实践为导向建立全方位科学的考评制度

矫形技术课程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单纯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通过低温支具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项目,依据低温支具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8-9]。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多途径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低温支具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质量评价以及常用康复设备的操作技能。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从以往单纯的知识考核过渡到既重视知识、技能、态度的多层面的考核,由终结性考核评价转向过程评价,转向体现职业能力的全方位评价,由教师评价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呈现、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知识掌握、技能学习、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以及自我学习能力。

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

以每个专业教研室为核心,定期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达到教学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融合衔接、突出重点,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衔接配合。组织本课程组教师多次参加矫形课程相关的本专科培训班、研讨会,深入医院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10];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企结合的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能力,邀请行业资深工程师、校友来校进行专业技术讲座,并能够适当给予教学指导,优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课程组教师说课竞赛,由行业专家担负教学效果评估的职责,并对竞赛结果实行合理奖惩制,全程由专业主任进行监督,力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

四、优化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高校教学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成为教学中的常用资源[11]。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二是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为了打破传统矫形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自行通过查阅文献、网络辅助完成学习;教师还可以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掌握薄弱的环节采取重复训练的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条件的充分融合,在优化人才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五、Pro/E三维造型技术的应用

支具按照不同的使用部位,可以分为脊柱、肩、肘、腕、髋、膝、踝等类型,其中以膝、肩、肘、踝支具应用最为广泛。现代康复支具完全可以满足术后制动、康复,功能恢复,本体感觉恢复等不同要求。根据不同的部位,支具的造型多种多样,如何更形象的在课程教学中展示给学生,成为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结合临床实践,我们将Pro/E三维造型软件引入课程教学中。

Pro/E是Pro/Engineer的简称,是现今主流的模具和产品设计三维CAD/CAM软件之一,是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正是这一工具的成功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各类矫形器的形状、功能,使本课程的学习更为通俗易懂。

六、结束语

随着康复医学进一步发展,矫形器作为骨科、矫形外科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康复辅具的研发和“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成立,矫形器日益进入大众的视野。矫形技术作为康复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改变固有教学观念,通过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时杰,胥光申,等.定制化腕部矫形器的数字化制造实现与优化[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33(2):206-211.

[2]吕小莲,林植慧,吴卫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6(7):23-25.

[3]孙启良,周谋望.中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7):753-755.

[4]王大珅,张涛,房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59-61.

[5]王秀英.基于临床导向的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3):191.

[6]陈跃成,潘建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和实践基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2-74.

[7]沈凌.假肢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79-80.

[8]梁彧,博袁野,等.低温热塑板支具在锤状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8,32(3):365-366.

[9]镡云艳,钱玉双.利用低温热塑板制作康复矫形支具及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744.

[10]朱松盛,段磊,王伟,等.“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212-214.

[11]林梅.机械设计基础教改探讨[J].机电教育创新,2018.(9):162,166.

猜你喜欢
矫形器教学改革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器的研究进展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可调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