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业斐
摘要:结合城市道路绿化的位置空间、地形、绿化植生长需求以及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反思城市道路绿化该如何设计。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location, topography, plant survival needs and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oad greening, this paper reflects on how to design urban road greening.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问题
Key words: urban road greening;desig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7-0205-02
0 引言
道路上的绿化,从位于道路的平面位置区分,可分为中央分隔绿带,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绿带,渠化岛绿化、行道树池(带)、路侧绿化以及停车场绿化,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交通功能。
绿化在道路设计中,有规范和很多案例指导和参考,又因其占整个道路造价的比例相对较低,并且平面看似以重复为主,较为简单,而易于被忽视。但方案审查与建设过程中,始终有一些问题被设计阶段忽略,导致建设后使用上总有些许遗憾。故从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地形、植物生存需求及实际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简单谈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城市道路绿化的空间
中央分隔绿带,简称中分带:常见于城市道路快速路,作为分隔两种方向的车流,需要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常绿植物或者枝叶茂密的植被,[1]阻隔两个反方向上车流的灯光,防止眩光,确保交通安全。在道路设计时,中分带通常预留较宽,可达到十米到二十多米。仅在与快速路相连的地方才有断开,中分带长度较长。除去道路路基的延展,从道路结构断面来看,中分带种植土可与自然土层相连,利于植物生长。
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绿带,简称机非带:城市道路中,除了较窄的支路,基本上都会预留出机非带的空间,保障非机动车行驶安全。通常机非带空间比较窄,常见宽度为1m到3m宽。规范上要求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小于l.5m的,不宜种植乔木。[2]实际上,机非带内情况非常复杂。虽然宽度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空间,除去道路规范[3]上要求的不得遮挡交通指示及视线退让外,还有其他各类会影响绿化设计的很多细节。如被利用的旧道路结构、检查井附近抬升的管线、重要管线包封的混凝土、固定路牙石的混凝土、提示转弯或违章的低处交通指示牌、路口的信号灯、相邻的岔路口、变电柜、检修井等。
渠化岛绿化:有些道路较宽,在道路交叉口设置有渠化岛。渠化岛下方可能会有过路管线,加上为了安全,应该保障视线通透。所以绿化设计时候应该以通透为主,满足管线避让水平及垂直距离后,种植一些乔木满足行人红绿灯等待时遮阳的需要。
行道树:行道树有树池及树带两种形式。树池运用最广,而绿量更多植物生长更好的树带运用较少。在一些城市,行道树水池与树池之间,已经成为了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及行人通行空间。当前行道树树池的尺寸在1.5*1.5m及以下尺寸,但是低于1.5宽度的,就已经限制乔木的生长。且行道树高度需要与道路宽度成一定的比例,展示道路整齐的形象。从城市绿量及植物生长的角度而言,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树带这种形式,可能做不到整个路侧连成一体,将三五棵树种植空间连成一体还是能做到的。
路侧绿化:路侧绿化限制相对较少,部分宽度适宜建议可以建成街头游园。出现限制绿化设计的条件可以使电线杆、各类管线、检修井、较大高差等有可能会出现较大高差,以及周边已建成环境的协调。是否适合做成游园,还需要踏勘现场了解清楚周边性质,周边场地功能、人流量等,再确定是以通行为主要功能,还是可以做成街头游园,或者结合周边环境做成滨水公园等活动场所。
停车场绿化:现在城市交通量越来越多,对于停车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停车场绿化也越来越多的收到人们的重视。不论是停车位之间预留乔木种植空间,还是采用遮阳棚这类形式,为停车场提供绿荫,也越来越多。在停车场绿化设计时,可以结合周边环境,在保证视线通透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绿化设计,如在乔木下采用碎石、木片、草坪、地被植物等。
2 城市道路绿化的地形
从尺度上来说,在道路系统中,道路断面每一处绿化空间尺度都以米为单位。受宽度限制,道路系统中景观地形处理相对于其他景观而言,变化极少,从道路长度对比或以车速去观赏,地形的起伏非常不明显。从绿化土层断面线性来看,可以粗略的划分为凸起、平地、下沉三种。
凸起:运用最多,利于绿化带自然排水,避免局部积水,有利于道路绿化植物生长。在中分带和路侧绿化带中,还可以起到划分空间,增加观赏面。
平地:給人以舒缓放松的状态,适合活动场地。在道路中,机非带等立地空间有限情况下,很难做出地形,基本上都采用这一形式。
下沉:近些年,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不少道路也在尝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进道路绿化中。如植草沟、生物滞留池等,以达到降雨量不大的情况下,滞留部分雨水,改善地面积水,少量补充地下水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雨水沟设计时,所需要的宽度在1.5m以上。[4]在最新的北京地方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中,要求当绿化隔离带规划种植乔木时,不应设置生物滞留设施。[5]这些表明,道路绿化当中运用海绵设施,还需谨慎对待,以道路功能为优先,有立地条件的城市次干道及路侧绿化可运用。
3 城市道路绿化的生长
就植物生长习性而言,绝大部分植物生长良好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营养、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的光照,及时浇灌、修剪、除虫。
当前城市绿化设计常用的植物品种,以陆生植物為主,基本都不耐水淹。若选择耐水淹的植物,当前设计在选择时植物品种有限,大面积推广海绵设施运用不利于城市植被的丰富度,进而影响生态性多样性。
而道路由于交通通行量大,面层存在大量污染物。降雨后,这些污染物溶于地表径流,导致初期雨水水质非常差,直接导入绿化,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污染土壤。
为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多样性,做到一路一景,保持长期绿化的景观效果,就只能因地制宜的选用陆生植物,适宜的地方慎重选择水生湿生植被。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新要求
对于行道树,车辆碾压,行人踩踏导致树下土壤板结也是其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这个通过提高居民素质或加强管理可以解决,对于道路绿化设计,意味着同时设计好防护栏。
当前机非带当中的路灯、交通信号的的管线埋设、绿化带中固定路牙石或树池压边的混凝土等,压缩了道路植物生存空间,这是很多城市道路机非带及行道树绿化长势不佳的根本原因。早前,很多城市市政与园林为两个部门,现在国内基本上做到了两个部门合二为一,相信日后因专业出现的矛盾,会在后续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就能得到解决。
这也对道路绿化设计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前,需要绿化设计人员看的懂道路图纸,做好不同专业的衔接,从设计层面解决绿化与其他设施的冲突。虽然合并后,绿化在道路整体建设中占造价的比例较低,可能遇到不被重视的情况。但是道路绿化对整个道路最终呈现的状态有极大的影响,需要绿化设计人员拿出科学严谨的态度,反推道路及绿化设计细节,如公交站台空间及交通信号装置位置预留避免日后破绿,管线埋深标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绿化排水与道路排水相协调,交通导视牌视线通廊预留,桥梁绿化覆土深度增加,结合道路周边业态及距离调整绿化品种方式等。做好实地踏勘,发现图纸上没有而实际现场存在的限制条件。
在能运用海绵设施的地方,景观设计者需要有雨量计算的能力,确定海绵设施汇水面积,做到成型后的效果心里有数,并在汇报方案中,提供有效的计算证明。并注意控制海绵设施与人的关系,降低行人摔倒几率,确保行人安全。
5 结论
道路绿化虽然只占道路造价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对于最终成型效果而言占用很大一部分,无论是设计还是建设,都应该由专业的负责。除去道路等级以外,道路景观还要考虑该道路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周边景观的引用,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等等。
城市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所以中央分隔带为主要车行景观,路侧景观为主要人行景观。机非隔离带立地空间有限、生长环境较差,功能为主,景观为辅。道路景观标准段设定长度时,需要针对不同需求分开设计。
绿化不仅仅是美观,还有实用性。要做好功能需求分析,与城市多部门协同,对设计方案各方面进行审查,尽可能在图纸阶段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海绵设施实际运用在小区与公园较多,道路上面虽然也提倡采用,但还是优先满足道路功能。即便运用海绵设施,也要结合整体城市的雨污水管道,汇水区域规划,确定每块场地的具体要求;结合城市土壤条件、降雨、积水情况统筹考虑,最后才是海绵设施的具体形式。
笔者结合以上分析,认为城市道路绿化结合道路功能、生长条件、规范要求,设计道路绿化地形时可以依据表1所示经行选取,搭配以适合该地形的绿化配置,如乔灌草组合、乔草结合形式,或旱溪配湿生植物的形式。
只有满足道路功能,依据科学去设计,道路绿化才能往美化亮化香化彩化方向深化,才能做到各有特色,城市也才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2]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3]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4]崔成.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新区控规设计策略研究[C].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76.
[5]DB11T 1743-2020,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