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2020-10-09 04:00夏小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陈独秀教育改革

[摘 要]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十分有影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和主政广东教育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包括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体系完整,极具时代性。文章对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一些新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陈独秀;教育改革;实践与思想

[作者简介] 夏小庆(1977—),安徽岳西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皖江教育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126-03    [收稿日期] 2020-01-01

陈独秀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十分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自称是一个迷信教育的人。他的教育实践丰富,教育思想深刻,极具时代性。而改革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其中在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和主政广东教育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极具代表性。两个地方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教育改革思想,同时也看出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前后的变化。

一、陈独秀两次重要的教育改革实践

(一)北大文科改革

1917年1月,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就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到任后,陈独秀专心致力于北大文科改革,其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关于教育方针的改革。陈独秀对北大文科的改革和整顿首先体现在教育方针的变化上。在《新青年》创刊后不久,他曾发表文章,专门论述教育方针。他指责中国教育的弊端,认为教育应该是“自动的而非被动的,是启发的而非灌输的;是世俗的而非神圣的,是直观的而非幻想的;是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1]129-131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宗旨应该以“研究学理”为主,为了研究学理,他提出了三项办法:(1)注重外国语。因为“最新的学理,均非中国古书所有”,而译成中文的名著又很少;(2)废除讲义,因讲义“不足以尽学理”,教员抱着讲义上课是一种懒惰的表现。(3)多购参考书。由教员指定参考书之册数、页数,“使学生自阅,而作报告”。[2]130这三项办法,都贯穿了他的教育方针。

2.关于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扩充文科,增设新系。在原来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史学和英语四门的基础上,增设德语、法语、俄语三门。并根据学生的外语程度调整班次,开设新班。(2)允许学生自由选修各课,废除一切课程全部必修的规定。(3)整顿课堂纪律,制定考试制度。包括规定学生上课不得迟到,因病因事,须有证明。选定课程中途不得更改。学生升级、留级、毕业均以学习成绩为准,经学长亲自审阅等。(4)采购图书,广设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3]

陈独秀对北大的改革,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对其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陈独秀教育改革实践为契机,北大形成了良好的活跃的学术氛围,他主持的北大文科,不同学术思想可以相互争鸣,打破了旧的思想一统天下,为新的思想进入开辟了路径。促成了新文化运动在北大兴起,并因此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主政广东教育

1920年底,时任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陈独秀赴广州出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任预科大学校长,主政广东省教育行政事宜。期间陈独秀开展的教育改革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2]229-231

1.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三大纲领,即:(1)未成年教育——即中小学教育、幼稚园等,分期使其普及。(2)成年教育——即普及教育与社会教育,凡补习学校、图书馆、博物院、戏院、音乐、一般宣传和特殊宣传皆包括在内。(3)专门教育——以工业教育为主,除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工科外,以设立甲种工业学校、普及乙种工业学校为目的。

2.制定、颁布教育组织法规。陈独秀上任伊始便拟定了《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法》,得到孙中山和陈炯明的肯定并获得通过。规定教育委员的职权和教育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提出《全省学校系统图》《每年教育经费概算表》,初步规划广东省全省教育系统构成,并对每年的教育经费做了初步的预算。

3.创办教育机构。如创办宣传员养成所,开办工人夜校,积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造就将来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创办了注音字母教导团,培养中小学国文教师100余人;开办俄语学校等。

4.首创男女同校,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推动了近代广东女权主义的兴起以及女子解放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主政广东教育期间所进行的改革在当地,甚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最后由于遭到封建顽固派和极左派无政府主义者联合反对,陈独秀的许多改革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陈独秀在广东所进行的改革总共也就半年多,虽然时间短暂,但意义深远。他在用马克思主義观点改革教育这一领域做了初步而更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他反对封建复古教育,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以及倡导科学、民主新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广东现代新式教育的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

二、陈独秀教育改革的主要思想

教育改革一般都会涉及“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三个教育的基本问题。这是任何教育家都无法回避且必须深入论述的三个问题。无一例外,陈独秀对这三个问题都有自己详细深刻的论述,并构成自身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系。

(一)关于教育方针:四大主义

陈独秀认为教育方针“如矢之的,如舟之柁。不此是图,其他设施,悉无意识”[1]31。早在1902年,陈独秀曾就蒙学教育问题,提出过德、智、体三育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他说:“蒙学莫重于德育,而体育次之,若智育则成童以后未晚也,诚以德为人道之本,无德无以立,智必不醇。”[4]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四大教育方针,即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

现实主义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让学生面对现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反对逃避现实世界,追求虚空。他指出“知吾身现实之生存,为人类永久生命可贵之一隙,非常非暂,益非幻非空:现实世界之内有事功,现实世界之外无希望。”[1]33陈独秀强调一切思想行为,都应基于现实生活之上。要变理想主义为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诚今世贫弱国民教育之第一方针。

惟民主义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意义,掌握关于国家的理论,从而树立爱国家的理念。他认为,“近世国家主义,乃民主的国家,非民奴的国家。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民奴国家,伪国家也,执政之私产也,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为奴隶者也。”[1]34他主张培养学生树立一种“民主”国家的观念,反对民奴国家。

职业主义是指要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他指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1]34“经济之世界”需要学生具备一种“植产兴业”的本领和“独立自营”的美德。

兽性主义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通过锻炼达到体魄健壮,意志顽强,心怀坦荡,对未来充满自信心的人。陈独秀认为,中国旧教育一向只偏重学生脑部而忽略学生身体的锻炼,使得青年学生“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1]35无法担起未来艰巨的社会责任,需要强健其体魄,磨炼其意志。

1917年,陈独秀在《近代西洋教育》中指出,中国教育取法西洋,应该晓得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有几种大方针:第一,是自动的而非被动的,是启发的而非灌输的;第二,是世俗的而非神圣的,是直观的而非幻想的;第三,是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1]128

(二)关于教育内容: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实用主义

1.反对服务于封建专制的教育内容。陈独秀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伦理科(相当于政治课)适应不了学生需求,是教训式教育的代表,应该废除。在《一九一六年》里,他对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三纲”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认为“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1]43敬告青年们要努力奋斗脱离附属地位,以追求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

2.注重实用的教育内容。强调对语言的学习。重视国语教育和外语教学。1904年在《安徽俗话报》发表了《国语教育》,指出,“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一科。”[1]6陈独秀重视国语教育基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用通俗的国语编成课本,有利于小孩学习古今事体,和些人情物理,逐渐的掌握知识。二是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形成同国亲爱。在北大文科改革中,他在已有英语的基础上增设德语、法语、俄语三门,在主政广东教育时,还开办俄语学校,培养俄语专门人才。重视外语教学是取法西洋,学习西方的需要。

教育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教什么,设立什么科目应该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陈独秀认为,“无论设立农工何项学校以及农工学校何种科目,都必须适应学校所在地社会底需要以及产业交通原料各种状况。”[5]329同时,要对学校的许多学科加以改革,如上地理课,不要天天向小学生说远离他们的伦敦、巴黎、北京、青海,而是应该教乡土地理。小学的理科还要注重乡土的教材,各省的物产不同,各省小学的教材便不能一样。

(三)关于教育方法:反对教训式,强调启发式

在教育方法上,陈独秀极力反对教训式教育。他认为中国教育中教师只知道他自己做本位教授,不管学生能不能领受,一味照他意思灌输进去。他批评教训式教育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他在《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指出“中国现在教书的先生,待学生如同阎王待小鬼一般,百方压制,百方威吓,终日拘在学屋里吚吚唔唔,不许丝毫活动,弄得那柔弱的儿童,便合八十岁的老寡妇一般,刚强的一出学堂门,便合野马一般。那里还有一点优美活泼的少年气象呢。”[1]10陈独秀认为,小学生本无学问可讲,他的教育宗旨,原是启导他的智能和开发他的思想。他还进一步提出,启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位”,先生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因为“若在今日小学教育,学生正当少年时代,恰如春天的草木一样,正是萌芽时期,他的脑髓,优园美满,思想力、记忆力,一切都比先生强得多。年幼的儿童的心理,还足以先生研究。”[5]191同时,“因为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特性,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天才,用什么教材放进,便有什么反应发生,不是随便可以教授的,做教师的,应该从学生的个性里得到种种经验来。”[5]190先生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陈独秀将教训式教授法和启发式教授法不同的界说视为新教育的精神所在。他说,“无论什么教育,要研究他的时候,只要方法新,精神新,并不在科目新,就是研究现在所公认的旧教育,只要他方法新,精神新,还是有用的。就是外国文、算学、博物、理化、研究他的时候,要是方法不新,精神不新,还是白说的。”[1]229

三、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的演变

五四运动前就任北大文科学长,到五四运动后主政广东教育,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经历了从个性解放到注重社会的转变过程。[6]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当时的文化思想是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大旗帜,提倡个性主义,并希望通过改造国民劣性、培养新型国民去挽救国家危亡。这一时期,陈独秀以极其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出,中国人要从传统文化思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对中国几千年来压抑个性、信奉君主的封建教育思想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和“吸收西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个性解放为主的教育改革思想。在就任北大文科学长两年多的时间,陈独秀一方面贯彻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改革方针。另一方面注入自己的改革理念,主张北大所教授的科目和程序,“皆应与世界普通分类相合”,认为“学理应与大学相合”,并提出“注重外国语”“废除讲义”“多购参考书”。这些都体现了“自动非被动”“启发非灌输”等充满个性主义的教育改革思想。

五四运动后期,由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和新文化运动的转向等原因,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了继续主张自动的、启发的教育外,陈独秀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密切。教育如何与社会相结合?陈独秀主张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应该打破圍墙,向社会开放。另外,批评当时所谓“教育独立”的观点,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认为批评教育可以不问政治是毫无常识的,是掩耳盗铃的行为。陈独秀主政广东教育期间提出的“三大教育改革纲领”、开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措施正是他“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教育改革思想的实践。同时由于社会的种种阻力,他的许多改革方案不能很好执行和落实,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能不问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任建树.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苏传文.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1-132.

[4]刘永谋,王兴彬,警醒中国人——走近陈独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91.

[6]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J].学术研究,2005(9).

猜你喜欢
陈独秀教育改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