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

2020-10-09 10:57郭一霖靳高风
江汉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发展路径

郭一霖 靳高风

摘要: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是教育部于2018年4月提出的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安全学建设也成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热点与学科建设的新动力。然而,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建设发展很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学科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科划分与界定模糊,未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共同体等。国家安全学的发展与完善,应明确国家安全学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制度,强化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国家安全学研究共同体和平台发展,加快国家安全学专业期刊和文献资料库建设。

关键词: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国驻外使领馆安全保障体系研究”(18BZZ047)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9-0055-07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纲领性要求之一②,并在十九大表决通过后写入党章。为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开展国家安全的系统研究与人才培养,2018年4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③,随后批准一批在国家安全研究方面有基础的院校分别在一级学科下按照二级学科培育或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并將国家安全学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但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基本范畴、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等都亟待确立和完善。

一、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2018年,教育部根据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安全相关学科建设情况,批准了13所有前期研究基础的高等院校设置国家安全学。目前设立了国家安全学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国家安全学相关教学科研部门或科研创新平台,并开始招收培养国家安全学专门高层人才。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家安全学建设既有相同点,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各自的特色。

(一)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相同特点

一门学科的独立在于其有着特殊的规定性,包括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虽然国家安全学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基于国家安全研究和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主导设立的,但是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崛起也有着其特殊的社会背景、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首先,形成了较为厚实的学科建设基础。虽然目前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的认识有较大差异,但关于学科建设的基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国家安全会议精神、《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等是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渊源。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知识源泉和实践基础。第三,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及其确立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等,为国家安全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第四,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安全日的设立,为国家安全学的应用和社会化提供了通畅的途径和宣传舆论基础。第五,国外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和高端智库建设经验等为国家安全学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第六,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学、公安学等学科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长期探索和交叉研究促进了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兴起,推动了国家安全学建设进程。

其次,在学科性质上将国家安全学视为交叉学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安全学涵盖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安全等多个领域,属于大融合、大交叉的新兴学科。根据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安全学的建设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国家安全学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指导;政治学从国家权力运行与配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外交关系等方面为国家安全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矛盾认识与发展、社会阶层流动、民族宗教问题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管理学从城市与区域发展、公共政策管理、国际事务与外事管理、情报学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研究国家安全战略;法学主要研究以刑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等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军事学主要从国土安全和军事保障等方面研究维护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路径;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安全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公安学主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情报、反恐怖、海外安全等角度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均按照交叉学科概念建设国家安全学,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力求将国家安全学打造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学科。

再次,以二级学科培育、建设国家安全学。武汉大学依托全国设立的第一个信息安全专业以及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学科优势,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以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进行本科、硕士及博士生的招生。此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直接设置“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分别隶属于政治学、公安学和法学;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分别设立国家安全相关二级学科。

最后,基本建立了国家安全学学位制度和课程体系。目前设立国家安全学的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国家安全学相关的学位制度和课程体系,国家安全学本科、硕士至博士培养方案均已相对完备。其中,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了国家安全学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点;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设有国家安全学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点。国家安全学或相关学科学历、学位教育体系的建立,反映了各教育科研机构持续发力国家安全学建设,提高国家安全学教学水平,力求在国家安全学建设上确立優势,这客观上推动了国家安全学的制度化、专业化进程。

(二)国家安全学建设的差异性和特色

首先,资源优势和研究侧重点不同。由于国家安全涉及领域比较广,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依托自己现有的学科基础开展建设,因此其设置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也不尽相同。武汉大学依托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学科优势,侧重网络安全方向的研究。清华大学基于其世界一流水平的理工科,侧重科技安全,尤其是核技术安全领域的研究。复旦大学依托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两个教育部“双A”学科及其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咨政、传播为一体的学科单位集群,侧重社会、国际安全领域的研究。国防大学基于其军事学研究资源及体系,侧重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依托其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对外交流合作的资源,侧重政治、公共管理、反恐怖主义领域的研究。北京大学依托政治学和政府管理学院,以政治学与管理学学科交叉为视角,侧重政治、国家管理、地区治理安全领域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基于其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础,偏重政治、社会安全的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结合长期的政治安全保卫学教学、反恐怖研究及公安业务实践经验,注重政治安全保卫、首都安全保障、反恐怖和国家安全情报等研究。华东理工大学依托其理工科优势以及长期运用科技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以信息、社会、生态等安全领域为重点研究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发挥其地缘优势,基于其西北地区反恐怖实践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注重政治、社会、文化安全和反恐怖主义法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将国家安全学作进一步的细化区分,侧重政治、社会、资源、文化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中国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和中国外交政策等领域智库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政治安全和外部安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基于遥感科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侧重国土安全方向的研究。国际关系学院依托行业优势,侧重政治、社会、管理、情报等方向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基本理论的研究。吉林大学基于外交学视角,侧重外部安全、文化安全研究。兰州大学依托其地缘学科建设特色和优势,侧重反分裂理论与反分裂斗争的实践、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和反恐怖主义的研究。新疆大学依托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和地缘、文化、语言优势,侧重文化、社会安全及反恐怖方向的研究。从目前国家安全相关学科的设置情况来看,国家安全学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建设初期会促进学科发展的“片面的深刻”和“深刻的片面”,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于学科基本范畴、知识体系和学科规范的建立,这也是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建立在社会强烈需求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其次,学科分类和授予学位不同。由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依托不同的一级学科设置国家安全学,因此其国家安全学归属的一级学科或门类各异,人才培养授予的学位也各不相同,涉及法学、工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对于国家安全学或相关学科,武汉大学将其定位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定位为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复旦大学定位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定位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国防大学定位为军事学、哲学、法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西南政法大学定位为法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定位为公安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华东理工大学定位为化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西北政法大学定位为法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陕西师范大学划归为民族学、生态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世界史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位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定位为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国际关系学院定位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吉林大学定位为外交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兰州大学定位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新疆大学定位为马克主义理论和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再次,依托的学科平台不同。由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科基础和学科归类的差异性,国家安全学建立和发展依托的学科平台也不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独立的国家安全学研究平台。主要有武汉大学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国防大学的“国家安全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的“国家安全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和“边疆安全与平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新疆大学的“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在相关学院或学科下设置的二级研究平台。主要有清华大学的“公共安全研究院”,属于工程物理系下的研究平台;复旦大学的“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属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的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属于公共管理学院下的研究平台;华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属于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下的研究平台;西北政法大学的“国家安全学院”,属于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下的研究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研究院”,属于地理科学学部下的科研平台;国际关系学院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属于公共管理系下的科研平台;吉林大学的“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属于公共外交学院下的科研机构;兰州大学的“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属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下的科研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家安全研究室”,属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下的科研平台。

最后,人才培养的专业和层次不同。因为各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基础、学科归类及学科发展依托的科研平台等方面的不同,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层次规格也不同。清华大学计划开始国家安全学硕士、博士的培养,并拟定了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招收“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硕士、博士生;复旦大学招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招收“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方向的硕士、博士生;国防大学招收“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生;西南政法大学招收“侦查学”、“国家安全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招收“政治安全保卫学”、“反恐怖主义学”、“国家安全情報”方向的硕士、博士生;华东理工大学招收“国家安全管理”方向的硕士生和“社会安全与治理”方向的博士生;西北政法大学招收“西北地区反恐怖主义法律研究”和“文化安全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生;陕西师范大学招收“国家安全战略与实践研究”、“国家安全制度和国家体系建设研究”及“总体国家安全观”方向的硕士、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当代全球问题”和“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方向的硕士、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招收“自然灾害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方向的硕士生;国际关系学院招收“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管理”及“情报研究与分析”等方向的硕士生;吉林大学招收“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国周边外交”及“大国外交”方向的硕士生;兰州大学招收“国家政治”、“国际关系”方向的硕士生;新疆大学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亚欧区域国际关系与安全”和“中国政治发展与边疆治理”方向的硕士生。

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根据当前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差异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目前尚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进程。

(一)国家安全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首先,学科基础理论尚不成熟。以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安全学科硕士、博士生招生考试的推荐参考书目为例,目前笔者仅发现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生招生考试的推荐参考书籍有《国家安全战略学》,其他机构招收国家安全学科硕士、博士生的推荐参考书籍均为本校一级学科相关参考书籍,并非国家安全学科的基础理论书籍,如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硕士生招生考试的推荐参考书籍为《政治学概论》、《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等,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生招生考试的推荐参考书籍为《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等,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生招生考试的推荐参考书籍为《军事基础理论》、《战略学》、《军事管理学》等。这样的现状反映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尚不成熟,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家安全学方向学生的招考。

其次,学科专业教材较少且内容不一致。国内可用于国家安全学教学的专业教材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国家安全学研究及学科设立较早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仅有西南政法大学彦铮教授主编的《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主编的《国家安全学》和李文良教授主编的《国家安全管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毛新娟教授主编的《国内安全保卫学》、军事科学研究院王桂芳教授主编的《国家安全战略学》等。与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这些现存的教材远远无法支撑国家安全学教学的需要。同时,国家安全学教材的内容、理论视角、作者观点等也都不相同,存在“各抒己见”的情况,如西南政法大学的《国家安全学》侧重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国内安全保卫学》注重公安实践研究等。这种情况使国家安全学无法形成学科知识的有效统一,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体系差异较大,无法构建完整的国家安全学教学体系。

再次,缺乏专业的学术期刊及文献库,且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学科组织化的标志是“编辑学术期刊,以保证学科知识生产的前沿性和成果的交流”④。学术期刊是一个学科的建设制度化的标志之一,也是该学科最前沿知识交流与展现最重要的平台。专业学术期刊的数量多少,也可以直接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情况。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得知,当前与国家安全学直接相关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仅有《国际安全研究》、《情报杂志》、《情报科学》、《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专业期刊,其他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期刊上。同时,关于国家安全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以“国家安全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发现文章255篇,其中以“国家安全学科”为主题的文章仅有52篇。无论是学术期刊的数量还是学术论文的数量,都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此外,国内目前还缺乏专业的国家安全学期刊文献库或图书馆,无法及时高效地搜集国家安全学专业文献,分享国家安全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也影响了国家安全学制度化、专业化建设进程。

(二)国家安全学学科地位和性质仍待确定

国家安全学是一门交叉范围较为广泛的学科,相对薄弱的理论基础造成其在与相关学科交叉发展中出现了学科定位模糊、界定不清的情况。

首先,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仍需积淀。目前,国内高校仅有武汉大学设立了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但其无法涵盖国家安全学的其他领域。这反映出当前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界定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术界对于是从国家安全的所有领域建设相对全面的一级学科,还是从一个或数个相关领域建设一级学科的问题仍然未形成有效共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仍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

其次,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需要明确。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将国家安全学设立为二级学科,但是其所属的一级学科却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了大相径庭的情况,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国防大学列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下,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列在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列在法学一级学科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列在公安学一级学科下,北京师范大学列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等等。这样既可以归属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安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又可以划入核科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还可以划入军事学、经济学等综合学科的局面,直接导致国家安全学在学科理念与建设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无法进行统一高效的国家安全学研究,进而造成国家安全学研究的分散化、碎片化状态,无法建立完整统一的国家安全学学科。

再次,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未形成完整的国家安全学研究方法体系也影响了学科的划分与界定。目前,国家安全学社会科学领域多应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核技术安全等自然科学领域则直接应用本学科方向的研究方法,这导致国家安全学研究方法依附于其他学科,无法形成相对独立的国家安全学研究方法体系,也影响了国家安全学科地位与性质的确定。

(三)国家安全学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还没有形成

“学科制度化表现为不同的学科把研究者合理分成了一些不同的知识群。”⑤ 形成研究层次分明、稳定高效的学术共同体是一个学科制度化、成熟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无法形成学科研究者的集聚效应,各自分散的学科研究者无法联接成学术共同体进行专业化、制度化、整体性的国家安全学研究,进而直接导致国家安全学研究无法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利于国家安全学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缺乏国家性、区域性与地区性的各层次国家安全学学会组织,导致无法有效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国家安全学各领域学者不能有效沟通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这加剧了国家安全学学术研究分散化的局面。

其次,尚未出现国家安全学研究民间组织,这限制了国家安全学学术研究主体的广泛性,不利于国家安全学知识的宣传、推广及应用,无法有效地集聚民间智慧共同建设国家安全学,也影响了国家安全学的研究与建设进程。

三、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美国国家安全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而我国国家安全学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因此任重而道远。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社会急需、行政主导确立的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需要按照学科发展规律来确立学科意识和学科规范,学科制度化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一)明确国家安全学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制度

目前,全国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普遍依托一级学科设置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造成国家安全学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科意识、学科制度和学科规范的建设。

关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设置问题,有学者建议,将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安全划入国家安全学社会科学类,将国土、科技、信息、生态、资源以及核安全划入国家安全学自然科学类,将军事、经济安全等综合类以其专业方向再进行区分,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按照“国家安全学社会科学类”和“国家安全学自然科学类”分别建设二级学科,理顺国家安全学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并基于此分类再进行学科交叉研究。⑥ 为了避免国家安全学学科知识碎片化和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是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将相关的技术研究作为国家安全学相关领域的支撑,并统一授予法學学位,也可以考虑根据国家安全研究需求分别设置“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并分别授予法学、工学学位。

在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方面,目前适宜开展国家安全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毕业去向以国家安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安全战略、法律、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相关部门为主,等国家安全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和国家安全产业兴起后再适时开展国家安全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可以首先鼓励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如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依托行业优势开展本科生培养的先行先试工作。国家安全学学位制度确定后,可以根据学科的发展状况,采取联合学位授予制度,促成教学水平相近、学科方向相似的国家安全学社会科学类或国家安全学自然科学类的单位联合培养学生,加快国家安全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二)强化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

“一门新学科在生长初期……其价值观念需要从其他成熟学科那里获得”⑦。目前,国家安全学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从其他相对成熟且与国家安全学交叉的学科汲取理论经验是国家安全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建立“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招收硕士、博士生,深化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门类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已经形成了13大门类111个一级学科,这为国家安全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国家安全学建设要在汲取成熟学科理论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的理论独立,形成与社会学、政治学、外交学、军事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区分,促进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应不断加强国家安全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形成国家安全学独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研究方法体系的完善推动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其次,组织编写具有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可的国家安全学教材。国家安全学领域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必须有权威性的教材与教学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安全学建构的顶层设计,由国家安全或教育领域的权威部门主持,集结国家安全学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编纂权威性的国家安全学教材,并研究制定《国家安全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国家安全学教学的原则、任务、目标、方法及学科发展规划等,促使各院校和机构在相对统一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建设国家安全学,培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国家安全学人才,彻底改变现在“各自为战”的教学局面。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或教育部也应当成立学科建设标准研究机构,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制定纲要和准则,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三)推动国家安全学研究共同体和平台发展

当前,建立多类型、多层级的学术研究共同体、科研平台和高端智库是推动我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或教育部组建国家层级的国家安全学学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国内国家安全学研究机构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或成果推介会,促进学科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营造国家安全学整体研究氛围,推动国家安全学整体研究进程。

其次,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心,组建次层级的国家安全学学术组织,并结合各机构自身的国家安全学建设方向,加强学科联合和技术整合,形成学科建设的集聚效应。同时,积极倡导建设“国家安全学研究高校联盟”、“国家安全学研究科研联盟”等组织,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安全学研究平台的联合与资源共享,加快国家安全学在某一领域或部分领域的重点突破。以美国科学家联盟为例,美国科学家联盟由18人组成一个专业办公室,主要负责扩大美国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组织学科关联会议,并对公共问题提出科学建议。我国国家安全学学术组织,可以借鉴此经验成立专门的学术联合委员会,定期组织各院校或相关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形成国家安全学学术研究联合体。

再次,鼓励和支持民间科研组织对国家安全学研究的投入,集聚民间的智慧和力量,成立民间国家安全学学术组织。以美国华盛顿地区的民间研究中心为例,美国仅华盛顿地区就有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安全政策中心、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卡托研究所、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私人独立的国家安全研究机构,形成了广泛的民间国家安全学研究群体。⑧ 成立民间国家安全学术组织,既可以推动国家安全学研究,也可以扩大国家安全学的宣传教育,提升国家安全学在国内的影响力与普及性。

最后,推动各教育和研究机构建设独立的国家安全学科研平台。独立的科研平台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场所和依托,是完成学科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将国家安全学科研平台设置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机构,这导致国家安全学无法摆脱其所属一级学科的限制而独立进行学科建设,必然会对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当推动国家安全学独立的科研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安全学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共同发展。

(四)加快国家安全学专业期刊和文献资料库建设

在建设国家安全学研究共同体的同时,必须加快我国国家安全学专业期刊建设,形成与各层次研究组织水平相匹配的期刊阵营,并建立国家安全学专业期刊库及图书馆,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推动国家安全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首先,在国家安全学建设初期,由国家层面筹建、国内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办,创立以“国家安全学学报”为名或直接含有“国家安全”名称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从而由上至下地带动其他国家安全学学术期刊的创办和出版。同时,对国家安全学学术期刊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的分类,使国家安全学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研究都有与其研究领域和方向相对应的期刊。还要大力推动研究机构、媒体报刊业、各类型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创办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的期刊,形成多层次、多水平、全方位的学科专业期刊阵營,推动国家安全学形成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以美国国家安全学期刊为例,美国国家层面的安全学刊物或索引有《国土安全》、《美国国会信息服务索引》、《美国政府出版目录》等,美国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安全学期刊有哈佛大学的《国际维和》和《冷战研究杂志》、马里兰大学的《军队与社会》、美国海军学院的《美国海军学院月刊》等,美国私人出版机构的安全学期刊有《国家利益》、《战略研究杂志》、《冲突与恐怖主义研究》等,已经形成了国家、大学或科研中心、民间机构等不同层次、相对完整的国家安全学期刊出版体系。

其次,建立国家安全学专业文献资料库。基于国家安全学建设的迫切性,亟需组建独立的国家安全学期刊库或国家安全学图书馆(档案馆),汇集当前国家安全学最前沿、最先进、最具权威的各种专著、期刊等,以供研究者或兴趣爱好者搜索阅读。以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为例,美国学者于1985年联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家安全档案馆,档案馆收藏了美国政府已解密的国家安全相关政策文件、安全学领域出版的学者专著与期刊以及组织学者研究并撰写的安全领域的最新成果等。⑨ 因为学科建设的特殊性,我国的国家安全学期刊库或图书馆建设应当以政府机关为主导,设置明确的规章制度,防止以借阅为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注释:

①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

③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思政〔2018〕1号),2018年4月9日。

④⑦ 李铁君主编:《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4页。

⑤[美]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页。

⑥ 周光丽:《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学科:“双一流”高校的愿景与挑战》,《现代大学教育》2019年第3期。

⑧ Donald E. Abelson, American Think-Tanks and Their Role in U.S. Foreign Policy, Macmillan Press and St. Martins Press, 1996.

⑨[美]伯特·查普曼:《国家安全与情报政策研究》,徐雪峰、叶红婷译,金城出版社2017年版,第386—387页。

作者简介:郭一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38;靳高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100038。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发展路径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