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军
信用监管和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本质上是要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局面。
2020年3月19日一大早,邹平开发区某日用品店张女士来到邹平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科,一进办公室就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了工作人员:“请帮我看一下是怎么回事。现在政府支持有序复工复产,我想在抖音上宣传一下自己的企业和经营的产品,准备开业。当提交发布视频申请后,平台管理人员告知起营业执照进入异常状态,不能发布宣传视频。”
原来,在通过抖音平台宣传时,平台会要求商家提供营业执照。平台方通过查询,发现该执照已被列入经营异常状态,不能在该平台做宣传。
工作人员马上登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张女士查询了其年报的相关信息,显示其营业执照2018年未年报。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企业补报了2018年度年报,依法为其办理了移出手续。
工作人员再次告知张女士,市场主体要及时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逾期不报将被列入經营异常名录,会受到贷款、合同投标、政府采购和社会第三方平台的诸多限制。
3月20日,工作人员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看到该企业已经被移出经营异常状态后,赶紧打电话告知张女士可以通过抖音做宣传了。张女士接到电话后高兴地说:“我得抓紧时间做好宣传,赶紧开业,谢谢你们!”
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聚焦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要求,围绕全面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目标,以“创新+信用”为主题,着力深化信用监管制度、构建信用监管模式、拓展信用监管路径,以创新的理念措施助力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监管硬指标变为优化营商软环境。
2018年底,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用修复制度,出台了《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的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创新修复流程,将信用约谈、信用承诺和信用服务嵌入其中,不仅为失信企业提供纠错渠道,更帮助失信企业明确信用价值和边界,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了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一是推行信用约谈。授权青岛市局开展信用约谈,企业在提出经营异常名录移出申请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修复申请时,向其下发《失信企业约谈通知书》,为企业解读政策和分析案例,对法定代表人进行普法警示,避免重复失信,促进规范经营。疫情期间,又利用第三方平台飞书APP,推行了“云约谈”场景。试点半年来,已约谈企业2500余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试点经验正在全省推广。二是推进信用承诺。企业在提出修复申请的同时,要求法定代表人必须签订信用修复承诺书,承诺本轮修复后,不再发生同类失信行为,否则自动放弃今后的信用修复机会。即只为企业提供一次信用修复机会,企业在完成本轮信用修复后,必须严格自我管理,维护好自身信用。信用承诺书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全文对外公示。目前,1800余户企业已签订了信用承诺书,移出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三是开展信用“唤醒”。按照列入原因,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唤醒”清单。通过群发短信、电话联系、邮寄信函、现场核查等方式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利用各街道、社区和网格员的力量,查找通过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列异企业,指导企业积极整改,协助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今年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共唤醒和修复1.9万余失信企业,其中1.7万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800余户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4户企业撤销行政处罚公示。
2020年6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7个维度3级71项指标体系,明确了20项具体后续管理措施,各项制度符合山东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将坚持“不评价、不惩戒、不公开、不免抽”原则,即只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不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不作为实施部门联合惩戒依据;分类结果仅作为市场监管部门配置监管资源的参考指标,不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高低只有抽查比例和抽查频次的区别,不搞免于抽查。据了解,这是机构改革后,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的第一个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按照“制度化+智能化”的思路,山东开发建设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建立分类管理模型,采取智能化手段,对信用风险自动判别、自动分类,提高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不同,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等工作有机结合,去年双随机抽查,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风险较高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10%;对风险较低企业,抽查比例降至1.4%,问题发现比例由过去的20%提高到61%。今年抽查,将风险等级最高的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100%;对风险较低的企业,抽查比例降至2%,引导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
信用监管和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本质上是要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局面,目前,这仍然是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省局突出试点引领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信用监管社会共治。
一是开展行业协会社会共治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选择条件适当、意愿明显的3个市局,组织开展行业协会社会共治试点工作。省局层面率先开展了信用建设“进企业、进协会、进社区”活动,试点三市在全市政府部门率先开展社会共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树立了政府部门与协会共建共治的风向标,营造了推进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行业特色建立制度。三市分别遴选相应的行业协会商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从建立信用信息档案、信用评价机制、激励惩戒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出了行业协会商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制度。济南市指导3个行业协会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试点单位围绕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起草了《山东省饭店餐饮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通用规范》《企业管理状态评价实施规范》等团体标准,搭建了体现本行业特色的信用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各行业企业信用建设和管理水平。指导协会积极实施团体标准,并在团体标准运行中总结经验,将团体标准转化为济南市地方标准。
三是协同联动共同推进。试点三市市县联动,市级层面着力制度设计,区县层面具体执行。联合民政部门,共同调研、共同部署,建立“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协会商会主责,企业参与”多部门、多主体联动的建设格局。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临沂小商品商会消费投诉调解服务站在全国ODR平台设立账号,对涉及商会会员的消费投诉,实行先行赔付等制度。郯城县成品油行业协会组织103家会员企业于5月底全部完成年报公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成品油抽检合格率达到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