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略落地 支撑改革创新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果综述

2020-10-09 22:19:01网信军民融合编辑部
网信军民融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航天数字化

◎网信军民融合编辑部

大力推进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武器装备研制水平与保障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信息化作为打造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数字航天,不断提升集团精细化管理和战略管控水平,不断推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优化升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审度时宜,提高站位,信息化成为航天科技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并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党中央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集团公司审时度势,在第七次工作会上作出了通过建设数字航天,推动航天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建设数字航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信息化与航天科技工业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内在要求。

当前,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设第三次浪潮扑面而来,信息技术正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集团公司领导敏锐地捕捉这一机遇,实时提出数据思维的新方向,将信息化提升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集团公司全员与时俱进,自觉提高站位,强化使命但当,立足数据思维谋划新时期全集团信息化战略布局。汇聚和挖掘数据资源,开发和释放数据蕴藏的巨大价值,已经成为信息化新阶段集团公司的全员共识。

二、强化统筹,规划引领,多措并举保障航天科技信息化建设

(一)强化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

集团公司历来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一把手亲自担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持续强化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亲自部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项目;深化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应用,自顶向下设立信息化建设行政指挥线和技术体系,系统推进信息化工程,以统筹为核心,集约化开展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导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当前,已形成集团公司董事长担任网信委员会主任、总经理主管信息化工作、专职CIO 强力推进的格局。

(二)强化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规划,并将信息化规划纳入集团公司综合发展框架,注重历次规划前后衔接,整合配置资源,统一组织实施。“十三五”以来,发布了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信息化专项规划、航天制造2025 行动纲要及实施方案、“十三五”数字化仿真专项规划等,持续优化顶层设计,规范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航天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效初显

(一)以数据为核心,促进经营管理精细化

数据已成为集团公司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集团公司制定了以主数据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分层分级共享方案,初步建立起集团公司领导决策数据指标体系和领导驾驶舱。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三网两中心、两统三应用”的总体框架,更加强调数据的上下打通和融合共享,实现纵向打通到底、横向覆盖到边。

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统筹建设成效显著。在顶层规划和总体方案的指导下,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一盘棋”的理念,“以大平台建设、整体性部署、普遍性应用”为原则,率先整合全集团非密数据资源,建成集中统一的非密应用服务中心,统筹开展人力、财务、供应商、电子采购平台等管理系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规范、数对人头、多维应用”,财务管控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数据集中监管、资金监控、预算核算和网上报销,供应商系统实现了7000 余家全级次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了支撑阳光采购的集团统一电子采购平台,优化了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了业务管控能力。

(二)以协同为中心,科研生产数字化全域覆盖

模型已成为产品数据传递的载体,全三维数字化协同研制模式初步形成。重型运载火箭、空间站等型号开展了基于模型系统工程(MBSE)方法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从项目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及产品功能的虚拟验证。航天器型号研制形成了以整星骨架模型为系统级协同设计顶层依据、以IDS 为统一数据源、以模型和结构化数据为信息传递载体、以三维模型为设计输出的协同研制模式。数字化仿真试验能力不断增强,体系级、系统级、专业级仿真在型号研制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方案论证、性能分析、故障分析定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数字孪生技术在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虚拟试验平台等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典型生产单位实现三维工艺管理平台全覆盖,创建了支撑MBD 的工艺数字化设计仿真能力体系,通过大力推行基于三维模型的无纸化工作模式,实现三维模型替代二维图纸作为生产依据,打通了管路、结构板、金属结构件、电缆网等的“设计-工艺-生产-装配”链路,新研型号100%实现三维下厂,大幅提升了制造和装配效率。各院开展了智能工厂和车间试点建设,对生产过程作业调度、设备状态、物资流转、质量数据进行精细化管控,实现制造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与质量回溯,提高了武器装备研制和批产能力。科研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了计划管理、型号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业务,进一步推进了型号研制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了物资配套供应保障能力,研制过程数字化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发力“新基建”,为“三高”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建设云服务器环境,打破传统的“一台服务器、一个应用系统”的部署模式,有效提升了单台服务器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商密网“私有云”环境建设中,引入“中台”、微服务和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架构,基于统一平台开展各应用系统建设,确保系统可集成、功能可复用、数据可共享。基于涉密网建设航天工业互联网,推进工控网、测试网与涉密网互联互通,基于航天工业互联网开展科研生产大协同,提高型号科研生产效率。

同时,不断深化“互联网+”与航天科技工业融合,开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新技术在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为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提供新动能。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信息化战线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精神和党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强化统筹,深耕应用,着力构建以互联互通和高度智能为特征的数字航天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集团差异化战略管控模式调整、科研生产管理模式优化升级和产业市场化转型,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航天数字化
我的航天梦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航天梦,我的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逐梦航天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