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0-12-24 02:03:54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信军民融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架构转型数字化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完善的企业架构、统一的支撑平台,是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神软公司基于架构思维开展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建设,打造服务于企业用户、行业用户和区域用户的智能制造“大脑”,将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软装备。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对业务进行重新定义,以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商业模式、政治环境,赋能传统企业快速业务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往往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原因,完善的企业架构、统一的支撑平台,是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是用信息技术全面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进步,大规模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但信息化以内部流程优化和局部自动化为主,还没有互联网化和平台化[1]。平台的价值不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应对未来更快的业务创新、更低成本的业务探索。

当今的竞争环境需要传统企业也具备和互联网公司一样的快速业务创新能力。旧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快速迭代的能力,旧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很多企业业务部门都面临类似的问题:IT 部门的开发周期太长,系统开发好了,市场和热点已经过去了。系统支持落后市场的节奏,总是很被动。传统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阻碍了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逐步迭代的过程,而且是风险极高的一项工程。通用电气试图从制造业企业转变成工业互联网软件平台公司,但在巨大的投入之后,因为极其不成比例的收益而不得不放弃。其经历告诉我们,必须找到关键的业务场景作为切入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做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循序渐进,其中引入互联网最小化可行产品理念,抓住最核心的业务流程,搭建灵活和敏捷的技术架构,CIO 参与战略和转型计划制订,专业化、跨职能的组织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平台化是转型的技术途径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应用,是企业发展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手段等全方位的转变,既是战略转型,又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则是保障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2]。

数据是企业生存的血脉,是企业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通各环节业务数据,促进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快速流动,有利于降低数据使用成本,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业务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简单易用、标准通用、性价比高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是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的因素。提供满足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易装、易联、易通、易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才能彻底消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障碍,加速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步伐。而基于系统架构(功能架构、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构建企业统一支撑平台,根据业务数据流动需求,才能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进企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完善数据开发利用规则,健全数据治理机制,以数据应用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变革。

三、神软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一)平台定位

神软智能制造支撑平台(以下简称“支撑平台”),支撑高端装备制造集团企业,以及行业、区域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升级。支撑平台充分兼容神软公司AVIDM 等现有产品和软件系统,逐步形成适应未来“平台+APP”全新商业模式的IT 支撑平台,打造服务于企业用户、行业用户和区域用户的智能制造“大脑”,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软装备。

平台是“企业级操作系统”,为现有和未来工业应用提供核心“基座”,可兼容传统IT 设备、私有云和公有云环境,兼容主流工业软件、应用系统和制造装备,为各类企业应用提供个性运行支持及系列公共服务,是支撑传统IT 应用向工业互联网应用、向数据智能应用转型的平台。

(二)平台架构

面向航天等装备市场信息化建设,核心是要基于架构思维形成良好的系统架构,架构就是系统的DNA,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所在[3]。神软公司基于架构思维,开展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基础框架、平台内核服务、模型空间、平台内置服务和门户五大主要部分。

支撑平台面向上层业务提供安全管理框架、大数据框架、微服务框架、集成框架,为业务过程集成与重构、数据整合与利用、企业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神软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定位

智能制造支撑平台总体框架

在资源和框架之上平台通过一系列内核服务为智能制造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支撑。通过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服务熔断管理、反向代理、API 网关、应用监控管理等提供基础运行服务;通过安全审计管理、统一账号、即时消息、消息队列、分布式云存储、混合云数据库等提供配套的共性、通用技术服务。

模型空间是平台面向上层业务APP 提供的业务建模、模型实例、模型映射与转换、模型关联、模型可视化以及模型分析。同时,还面向技术与管理领域提供基于BOM 的模型管理。

在模型空间之上,是平台内置服务。平台内置服务提供3D 浏览器、工程中间件、工程模板等工程工具箱;提供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等多人协同APP;提供任务、消息、共享、订阅、讨论、收藏等平台级业务共性服务;提供包括文本与3D 搜索的企业级搜索APP;提供智能推介服务、大数据应用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提供开发者中心、开发工具、开发者社区等开发者空间。

在平台内置服务之上,面向工程用户和开发者提供相应的面向角色的用户视窗、个人工作空间等门户入口应用。

平台在提供各类工程与开发APP和相应技术组件/服务支持的同时,也面向平台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运营支撑,平台的运营管理托管平台提供的容器托管环境,提供云运营管理、基于租户的资源分配、多维度计费策略、服务流程设计、一站式云运维等主要功能。同时,还面向用户提供APP/API 商店管理功能,允许开发者将自己的应用发布到应用APP/API 商店心,用户可通过便捷的购买流程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应用。同时应用管理中心还会公开用户购买分析资料,帮助开发者了解用户最近的需求点,为开发者的应用程序定价提供指导。

(三)平台能力

1、微服务框架

微服务作为整个支撑平台的基础,其通过利用数据库、文件存储、网络、服务器和IaaS 等基础设施为上层应用提供存储、计算和通信等基础能力。微服务管理提供容器管理、服务注册、服务管理、服务运行监控、服务网关和配套的运维一体化的能力,用于支持研发人员进行微服务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管控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提供配套的研发规范和通用的微服务。

2、集成服务

支撑平台的核心是解决数据的连接与集成以及业务的协作。为实现核心目标,通过构建云平台来实现用户各类基础设施资源的整体,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来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聚合支撑后续的分析利用,通过构建统一的企业应用集成的基础框架来整合神软的业务应用、用户遗留应用以及第三方应用,通过提供平台级的协作服务实现跨系统、跨组织的沟通协作交流,助力企业业务创新。

3、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用于保障整个支撑平台和上层应用的安全,其遵循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安全测评的要求。不仅提供丰富的安全组件,对应各层次,各领域,包括被动防御、主动监控和预测分析等多种安全措施结合,全方位的保障了各应用系统的安全。对平台合作伙伴、APP 提供商、客户自研软件及系统提供安全评测、安全认证、安全加固以及安全防护等服务。

4、模型空间

模型空间是平台的核心,包括统一建模、大数据处理、多样化数据展示能力。统一建模提供描述、定义一切对象所需的基本建模支持。包括模型定义管理、元数据管理、模型执行引擎、模型管控管理等。提供企业级全集数据以及未来公共运营环境下的海量数据的接入、存储、检索和随需应用能力,可以满足工程、管理和实时物联的各类复杂应用需要。展示能力方面包括常规的列表视图、三维立体数据展示、图表方式展示、树状结构展示等。

5、产品空间

产品空间提供对整个型号产品的数据模型,基础数据,产品团队,使用工具的配置以及管理。通过产品空间配置,将一个产品的所有有关的数据模型、使用工具、业务数据全部统一管理。产品空间相当于一个规则、模型、人员的相关配置集合以及业务数据的存储库。数据新建和编辑大部分在其它相关的APP 中进行,通过在产品空间中制定与其它APP 数据传送的配置,决定其它相关APP 是否向产品空间传送数据,以及传送哪些数据。

6、门户服务

用户可以基于支撑平台发布微应用来配置自己的平台个人桌面,方便用户在个人桌面上放置自己关心的统计图表、平台任务、日程日历、天气预报等微应用窗口。平台的个人桌面支持通过PC、移动设备、穿戴设备、VR 等设备来访问和配置。

四、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应用情况

利用支撑平台,神软通过自研与合作研发大量应用APP,形成与合作伙伴共成长、开放的、可持续的新生态。目前,支撑平台已经内置了工程、人力、财经类APP。平台已在一院、七院、审计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在“互联网+”和“智能+”的驱动下,神软将携手业界合作伙伴,在工程、管理、生产、服务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满足行业需要的门类齐全、功能丰富的创新应用,支持业务应用和业务创新,服务航天、军工企业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架构转型数字化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汽车工程(2021年12期)2021-03-08 02:34:30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5:17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