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涛,王浩华,赵春娥
(庆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甘肃 庆阳 745000)
结肠癌是我国死亡率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饮食习惯改变,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在不断的增长,手术是根治胃肠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2]。术后发生胃肠功能受损的原因复杂,包括麻醉因素、手术造成的肠道创伤、术后内环境紊乱以及镇痛药物的应用等等。肠功能的恢复对早期进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医中除针灸、推拿能使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中药在对恢复术后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也被逐渐证实。本研究采用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联合中药封包外敷促进结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结肠癌经病理诊断明确。(2)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麻醉复苏顺利。(3)治疗组接受本次治疗。排除标准:(1)既往有消化道手术史者;(2)既往患者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如炎症性肠病者;(3)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或有免疫性疾病者;(4)有严重过敏史、遗传性过敏史,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史;(5)有情感或精神障碍者及不合作者。
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补液等西医处理。
治疗组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由护士给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术后6h开始滴入,间隔12h重复一次,直至术后患者恢复排气或者排便。中药直肠滴入:患者侧卧位,将床调节到20~30°C,使臀部低于腹部。滴入速度在25~30滴/min,不易增加肠蠕动,使患者舒适、易接受;根据患者对于体位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滴速。直肠的长度约12-15cm,故插入深度在15cm左右为适宜。直肠滴入药液的体积应使病人无不适感,同时增加药液的保留时间。滴入药液的体积为150mL。滴入药液温度41°C左右。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药物的吸收率就越高,但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药液难以长时间保留。滴注完毕后保留0.5-lh。中药封包外敷构成部分包括含有敷膜无纺布、发热袋与硅油纸,药物为我院自制方剂,药方成分包括厚朴、大黄、吴茱萸、肉桂。热敷穴位为神阙、中脘以及足三里。
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术后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以及腹胀分级评分;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中数据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示,如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比较采用t检验;如不满要求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等级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最早时间为27.5h,最晚时间为63.2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最早时间为28h,最晚时间为57h。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s)
表1 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n) 最短时间(h) 最长时间(h) 平均时间(h)治疗组 40 27.50 63.20 40.27±6.06对照组 32 28.00 57.00 43.56±6.94统计值 t=-2.145,P=0.035
记录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s)
表2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s)
数(n) 最短时间(h) 最长时间(h) 平均时间(h) 71.60 88.60 77.60±3.48对照组 32 73.00 93.40 81.54±5.41统计值 Z=-3.162,P=0.002
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s)
表3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s)
组别 例数(n) 最短时间(h) 最长时间(h) 平均时间(h)治疗组 40 79.30 103.60 85.74±4.79对照组 32 81.40 107.50 91.29±7.17统计值 Z=-3.344,P=0.001
治疗组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术后血象恢复正常时间(±s)
表4 术后血象恢复正常时间(±s)
组别 例数(n) 最短时间(d) 最长时间(d) 平均时间(d)治疗组 40 3 11 5.95±1.64对照组 32 4 13 7.09±2.17统计值 Z=-2.354,P=0.019
治疗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术后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n) 最短时间(d) 最长时间(d) 平均时间(d)治疗组 40 10.00 19.00 13.77±1.91对照组 32 11.00 21.00 15.43±2.18统计值 Z=-3.236,P=0.001
治疗组在第四天、第六天患者腹胀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术后腹胀评分比较(±s)
表6 术后腹胀评分比较(±s)
组别 术后第2天 术后第4天 术后第6天 例数(n)治疗组 1.97±0.53 1.20±0.60 0.87±0.53 40对照组 1.93±0.50 1.71±0.68 1.37±0.71 32统计值 P=0.764 P=0.001 P=0.001
两组组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患者腹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术后腹痛评分比较(±s)
表7 术后腹痛评分比较(±s)
组别 术后第2天 术后第4天 术后第6天 例数(n)治疗组 2.47±0.50 1.72±0.59 0.87 ±0.56 40对照组 2.53±0.56 2.06±0.61 1.37±0.60 32统计值 P=0.740 P=0.024 P=0.001
术后短期并发症均与治疗药物与方法无关,两组并发症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胃肠功能受损是术后一种异常的胃肠运动状态,其实质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暂时性胃肠动力损害,其导致的细菌移位,炎性介质释放,增加了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围术期营养疗法是快速康复外科核心理念的一部分,对术后肠麻痹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能够改善肠功能受损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但关于术后进食时间的选择,目前各家见解不一,尚未达成共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荐术后24h内即可经口摄食,直肠手术甚至可以提前到术后4-6h。进食时机的选择不应千篇一律,不同患者的一般状况不同,对麻药、手术创伤的耐受水平不同,进食时间也必然不会完全相同。
中药复方中大承气汤是临床上广受认可的方药[3]。大承气汤对兴奋胃肠平滑肌电活动,以及增加血清胃动素浓度;此外还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肠道微循环。中药直肠滴入缓慢给药,可以增加了药剂保留时间以及利用率。直肠滴入给药和传统灌肠给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给药的速度。传统灌肠给药是将药液在几分钟之内迅速灌注到患者直肠,直肠滴入给药则是以每分钟几毫升至十几毫升缓慢滴入直肠。邢惠莉等在肛门直肠功能测定实验中,测得正常人最大直肠耐受容积为138±50ml,而灌肠给药能使直肠内的药液迅速聚集至150?200mL,使患者更容易产生便意,缩短了药剂保留时间[4]。直肠缓慢滴入给药的同时直肠可部分吸收药剂,减少了药液对直肠的刺激,增加了直肠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但是滴入给药时间较长,患者需要保持侧卧位姿势20到30miri。所以在术后病人能够耐受的情况下直肠滴入给药的方式更好[5,6]。
中药封包药方成分包括厚朴、大黄、吴茱萸、肉桂。厚朴可发挥下气宽中、消除瘀滞作用[7];吴茱萸可健脾胃,缓解腹胀;大黄有能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清泻血分瘀热功效;肉桂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上述药物可发挥活血祛瘀功效。本次研究中热敷穴位为神阙、中脘以及足三里,神阙热敷可温阳救逆、利水固脱;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此穴热敷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在以上穴位热敷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热疗可以使腹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药物吸收率。外敷使药效更为长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结出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联合中药封包外敷的安全性及疗效,对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结肠癌术后患者运用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加速白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术后患者腹胀、腹痛、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联合中药封包外敷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对术后短期由于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