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刘克武,陈爱华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0)
红果茶藨子(RibesrubrumL.)是茶藨子科茶藨子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果实为浆果,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维生素 C、花青苷、矿质元素和 16 种氨基酸 ( 其中7 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我国是茶藨原产地之一,栽培茶藨子已有80余年的历史。主要产区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有少量引种栽培。红果茶藨子果实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等,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
试验材料共8个种源,分别于黑龙江海林组、伊春组、穆棱组、八面通组,新疆阿勒泰组、布尔津组、青河组、富蕴组,树龄2 a。
表1 红果茶藨子资源收集统计表
该试验2015~2017年在黑龙江省林科院牡丹江分院试验基地内进行。
1.2.1 果实性状研究。连续3 a对不同种源的相同植株进行调查,分别观测其果穗长、果穗数、穗粒数、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粒数等指标。
1.2.2 统计方法。将所记数据收集整理后,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DPSv17.10数据处理统计软件。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在果穗数方面,穆棱组的红果茶藨子最高,穆棱组为65.8个,布尔津组次之为56.5个,八面通组为43.5个,其他地区在43.8~48.4个;在果穗长方面,富蕴组的红果茶藨子达极显著水平(P<0.01)。富蕴组为11.121 cm,穆棱组次之为9.893 cm,伊春组为8.218 cm,阿勒泰组、海林组、布尔津组、八面通组为7.176~7.62 cm,青河组为6.86 cm;在穗粒数方面穆棱组及伊春组地区的红果茶藨子分别为10.3个、10.1个,八面通组为8.8个,海林组为8.0个,富蕴组为7.4个,阿勒泰组为7.2个,布尔津组为6.0个,青河组为5.5个。经方差分析可知,穆棱组、伊春组及八面通组的红果茶藨子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穆棱组与其他组的红果茶藨子穗粒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粒数方面,穆棱组为681.6个,除与伊春组为557.6个为差异不显著水平,与其他6个种源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八面通组为358.1个,阿勒泰组为348.6个,布尔津组为345.9个,富蕴组为344.2个,海林组为336.00个,青河组为268.1个;在果实横径、纵径方面,穆棱组为横径1.81 cm、纵径1.02 cm优于其他种源。其余种源均在横径0.93~1.03 cm、纵径0.91~1.01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果实横径、纵径差异不显著。
表2 红果茶藨子的产量因素分析
表3 红果茶藨子方差分析表
从表4、表5可以看出,穆棱组的红果茶藨子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到254.62 g,青河组最低,单株产量为89.49 g,之后依次是伊春组183.72 g,八面通组149.01 g、布尔津组141.44 g,阿勒泰组126.06 g,海林组124.52 g、富蕴组107.4 g。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穆棱组与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伊春组、八面通组、布尔津组、阿勒泰组、海林组、富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4 红果茶藨子产量
表5 不同种源红果茶藨子产量方差分析表
通过对8个种源的红果茶藨子的果穗长、果穗数、穗粒数、果粒数及果实横径和纵径进行调查得知,穆棱组种源的红果茶藨子在果穗数、果穗长、穗粒数、果粒数4种因素中均优于其他组,并有显著差异。穆棱组的红果茶藨子3 a单株平均产量为254.62 g,果实红色,其果实性状优于其它组的红果茶藨子。
本试验通过对红果茶藨子连续3 a的观察和调查,后期将继续观测开花结果习性与果实性状特征及产量评价,同时开展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进行此试验,进一步分析与评价其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