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照光
(河南濮阳范县林业局,河南 濮阳 457500)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自然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频繁的人类活动,即伐木造纸、伐木造田等,直接降低了绿地面积[1]。农药、化学物质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加重了土地负担,同时受到污染的水资源,都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入侵、自然条件影响,出现了类型极多的有害生物[2],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微生物类、虫类、鼠类、兔类、植物类等等,其中有些生物本身具有危害,有些因数量过多,而对森林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解决人类带来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同时,将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上日程,通过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植被的保护和治理。
以Q省林业现状作为分析对象,调查有害生物种类,整理后得到该城市中3个不同区域的有害生物种类比较结果,如下图1所示。
辽宁省绥中六股河湿地公园 春秋两季水鸟分布大致相同,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辽宁省绥中六股河湿地公园春秋两季鸟类分布图
辽宁省绥中县六股河湿地是我省重要湿地之一,但人为干扰活动较多,特别是捕鱼、打鸟等行为,使水禽失去安静的栖息环境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要深入宣传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宣传鸟类在维持和平衡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
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适合保护区情况的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那些破坏鸟类生存环境和盗捕盗猎的不法分子, 给鸟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和扩大种群的外部空间。
建立和关心、热爱自然保护的组织机构和人士的多方位信息交流机制。 和湿地公园周边村庄建立村园共管机制, 加大对周边村庄群众宣传,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共同保护好湿地公园。
据图1中的调查结果显示,Q省林业有害生物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其中A城市虫害71种,病害40种,没有有害植物;B城市虫害105种,病害83种,有害植物2种;C城市虫害41种,病害49种,有害植物1种。通过调查结果可知,B城市的有害生物种类最多,C城市的有害生物种类最少,综合来看,Q省虫害最为严重。因此对3个城市的害虫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以及表3。
图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数量比较结果
表1 A城市林业害虫类群
表2 B城市林业害虫类群
表3 C城市林业害虫类群
根据表1~3中的调查数据可知,A城市的害虫共有7目35科63属7种;B城市害虫共有8目48科97属105种;C城市的害虫共有5目24科41属41种。经分析可知,Q省林业的主要害虫为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以及膜翅目害虫,具有代表性的害虫为蛾类和天牛类。将此次调查新发现的害虫,与上一次该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调查中[3],发现的害虫名录进行对照,发现了一些新的害虫种类,将这些新发现害虫的基本信息进行编制,如下表4。
表4 新发现害虫种类名录
表4中的害虫,为此次调查发现的新型有害昆虫,这些昆虫以林业中的杨树、柳树、松树以及各类果树为宿主,啃食果实、叶片和树木躯干,导致树木枝条肿胀变形,限制树木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4]。
(a)小粒材小蠹侵害树木(b)桃蛀果蛾侵害果实
图2为小粒材小蠹和桃蛀果蛾出现后,被侵害树木的实景拍摄图片。根据图2所示,被桃蛀果蛾侵害后,桃子被害虫蛀空;被小粒材小蠹侵害后的树木,直接死亡。可见此类害虫对于林业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根据上述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变化结果,定位3个城市中,出现表4中害虫的林木具体坐标信息,定位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
根据图3定位的被侵害林木范围示意图可知,不同害虫的侵害位置均不一致,调查的3个城市,被害虫侵害后的林木位置,具有集中性特征,即虫害具有连锁反应。一个区域出现虫害后快速扩散,生病的林木自身机能下降,又被引入的新物种带来的有害生物侵害[5]。可见有害生物种类增加后,其侵害速度、侵害范围、侵害程度都有所提升,对城市林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危害当地的生态系统。
图3 被侵害林木范围定位示意图
根据上述对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动态分析结果,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设置一个等级划分标准,如下表5所示,以此作为采取有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段的依据。
表5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
按照表5中设置的分级标准,从4个角度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第一,从物理层面开展防治措施,即利用一些物理因素或者器械,进行有害生物防治[6]。例如利用铁丝网,将被鼠类、兔类啃食的林木林区,与未被鼠兔啃食的林木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墙,同时利用捕鼠工具、捕兔笼等,捕捉这些小动物。同时该隔离墙还能将有害植物隔离在病害区域内,防止病害植物大面积生长。第二,从化学层面开展防治措施,即利用化学药剂,杀死有害虫类和其他类型的病害[7]。例如喷洒杀虫剂,消灭有害虫类;喷洒治疗药物,缓解病害给林木带来的威胁;喷洒与除草剂类似的除草溶剂,将有害植物杀死。第三,采用生物防治手段,进行有害生物防治。这种手段根据空气、水流、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虫害、病害、有害植物可以存活的原因。根据微生物的存活必要条件、有害虫类的天敌、有害植物的天敌以及其他小型生物的天敌,作为治理依据,利用捕食者捕捉这些有害生物,减少有害生物数量,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最后一点,利用遗传防治法,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防治措施。遗传防治法,是目前最新型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与前3种防治措施不同的是,该防治方式是采用先进的基因技术[8],直接培育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培养捕食性与有害虫类一致,但对林木不具有其他侵害的寄生昆虫;或者是培育与有害虫类同属性的雌虫或雄虫,让林区中已经存在的有害虫类,与培育的虫类进行交配,通过杂交的不育特性,减少孕虫的数量,从根源上,逐步减少新虫卵的诞生;而杂交后孕育的新虫,也会因为基因不完善而早衰,使这些害虫在5代之间完全灭绝。
此次提出的4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各自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和缺点,因此选用防治措施时,首先要考虑当地林业病害特征,根据地理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结合表5所示,估算林业病害等级,选择一种或多种措施,治理林业有害生物,不能盲目选择治理措施。
此次研究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以某一省份为例,得到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结果。但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貌特征多样性强,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一些城市之间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因此本次分析结果不能涵盖所有城市,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提出的防治措施是根据所有地区提出的,可按照地区差异,选择适宜的防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