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2020-10-09 05:55李兴东高宏建赵虹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直肠癌阳性

李兴东, 高宏建, 赵虹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环境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临床中,手术切除以及术后联合放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尤其是对于早期患者,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不过,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术后转移及复发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对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治疗靶点及预测的分子标志物[3-4]。白介素-17F(IL-17F)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IL-17F属于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加剧炎性病理的发展。本研究分析了IL-17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旨在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手术切除的8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入选标准:①均为初治;②手术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③一般资料完整;④术后未失访。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了相关抗肿瘤治疗;②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86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3.29±6.74)岁;TNM分期:Ⅰ、Ⅱ期33例,Ⅲ、Ⅳ期53例;浸润至浆膜层47例,未浸润至浆膜层39例;高分化35例,中、低分化51例;无淋巴结转移52例,有淋巴结转移34例。

1.2 方法 DAB显色剂与枸橼酸缓冲液购自上海柏根生物公司,VEGF鼠抗人多克隆抗体、IL-17F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制剂有限公司。86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及石蜡包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VEGF、IL-17F的表达情况。染色强度评分标准:细胞未染色计为0分,呈淡黄色计为1分,呈棕色计为2分,呈棕褐色计为3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标准:所占比例≤5计为0分,所占比例在6%~25%之间计为1分,所占比例在26%~50%之间计为2分,所占比例在51%~75%之间计为3分,所占比例大于76%计为4分。免疫组化结果阳性判断标准:染色强度计分与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计分相乘的结果,结果≤3分为阴性,3分以上为阳性[5]。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IL-17F表达水平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随访至2019年1月,主要通过门诊复查,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患者IL-17F的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17F与VEGF表达情况 见图1,IL-17F(图1A)与VEGF(图1B)均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细胞核表达均较少,在结直肠癌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经DAB染色均呈棕黄色。

图1 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IL-17F(1A)与VEGF(1B)的表达(DAB ×40)

2.2 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IL-17F、VEGF表达水平比较 结直肠癌组织中,IL-17F表达阳性率为43.02%,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82.56%,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17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689,P<0.05)。

表1 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IL-17F、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例(%)]

2.3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IL-17F表达水平比较

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IL-17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发病部位患者之间IL-17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IL-17F表达情况患者预后比较 截至2019年10月,37例IL-17F阳性表达者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89.19%(33/37),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49例IL-17F阴性表达患者中,死亡15例,生存率为69.39%(34/49),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IL-17F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IL-17F阴性表达者(P=0.027),中位生存时间亦高于IL-17F阴性表达者(P<0.001),见图1。

图1 不同IL-17F表达水平患者术后生存曲线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显示[5-6],炎性反应存在于恶性肿瘤的微环境中,促进了恶性肿瘤迁徙以及增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恶性肿瘤微环境中的促炎因子比较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IL-8以及IL-6等,均可以诱发炎性反应,而巨噬细胞、T细胞等趋化炎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起到促进作用,诱导免疫耐受,同时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起到了调控作用[7-8]。Th17细胞为恶性肿瘤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所分泌的IL-17是介导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炎性因子[9]。IL-17F为IL-17家族主要成员之一,其与IL-17A的同源性最高,在炎性反应以及促进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等方面具有类似的功能[10]。

本研究中,通过对8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IL-17F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之间比较发现,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IL-17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低分化肿瘤患者IL-17F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浸润至浆膜层者低于未至浆膜层者。研究结果提示,IL-17F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11-12],在毛细血管的生成实验当中,IL-17F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可以诱导靶细胞分泌IL-2、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进而抑制血管生成。盛伟华等[13]的研究发现,IL-17F具有抑制VEGF及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作用。相关结肠癌以及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亦发现,IL-17F可以下调VEGF、IL-8等促血管生长因子水平,进而发挥抑制恶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14-15]。本研究中发现,在结直肠癌组织中IL-17F表达水平与VEGF呈负相关性。因此,IL-17F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水平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

近年来,虽然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已经比较成熟,多以根治性切除联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不过患者长期生存率依然不高,部分患者在术后仍然可能出现复发转移[16]。因此,应结合相关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行早期判断,以改善患者预后。通过术后随访发现,存活结直肠癌患者IL-17F阳性表达率高于死亡患者,IL-17F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IL-17F阴性表达患者,提示IL-17F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IL-17F低表达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 IL-17F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可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不够大,且为回顾性研究,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阐明IL-17F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直肠癌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