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新品种蜜宝的选育

2020-10-09 08:13张谊模刘吉振钟建国蒋长春包忠宪张洪成黄云峰
种子 2020年7期
关键词:商品性白粉病区域试验

张谊模, 吴 霜, 刘吉振, 邸 青, 钟建国, 蒋长春,包忠宪, 张洪成, 黄云峰, 何 叶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 401329)

南瓜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是夏季栽培的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1]。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广泛栽培。2018年,重庆市南瓜种植面积达到271.47 km2,产量达8.30×105t,且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南瓜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南瓜主栽品种,如蜜本南瓜,虽然产量高,但也存在肉质疏松、口感粗糙、抗逆性和适应性不强等缺陷[2-3]。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属高湿区,各种蔬菜病害很容易发生。因此,选育适宜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栽种的高产、高品质、抗逆、抗病的南瓜品种迫在眉睫。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良自交系SNG 0006-5-1-6-1-9作母本,SNG 0003-2-5-8-1-6作父本组配,于2012—2014年进行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重庆市南瓜新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品审鉴2018002),命名“蜜宝南瓜”。该品种肉质致密、面甜,丰产性强、抗白粉病、品质极佳、商品性好,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及其性状

母本SNG 0006-5-1-6-1-9是2003年从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引进的日本杂交一代蜜本南瓜经8代自交分离而育成的优良自交系。该自交系植株生长势强,瓜短纺锤形,长23~31 cm,横径15~17 cm,瓜绿色,肉厚3.7 cm,单瓜重2.6 kg,老瓜面甜,品质好,耐高温,对白粉病免疫。

父本SNG 0003-2-5-8-1-6是1998年从广东省引进的狗腿南瓜经8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该自交系植株生长势旺,瓜长颈圆筒形,长37~43 cm,横径13~15 cm,嫩瓜深绿色、带浅黄色花斑,老瓜黄色带花斑。瓜肉厚3.8 cm,单瓜重3.8 kg,老瓜面甜,品质好,耐高温,对白粉病免疫。

1.2 组合配制与比较试验

2008年,根据品种选育目标,筛选品质好,结瓜能力强,抗白粉病的SNG 0006-5-1-6-1-9作母本,选择生长势强、商品性好、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的SNG 0003-2-5-8-1-6等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组合32个。2009年,以黄狼南瓜为对照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小区品比试验,初选出0603。2010—2014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璧山区七塘镇、潼南区太安镇等不同生态区以黄狼南瓜、金船蜜本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多点试验,复选出0603。2015—2016年,参加重庆市南瓜新品种区域试验,均表现出瓜形美、性状稳定、整齐性好、丰产性强、肉质致密、面甜,适应性广、品质佳、商品性好等优良性状,决选出0603(SNG 0006-5-1-6-1-9×SNG 0003-2-5-8-1-6)。2018年12月,0603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发布(渝品审鉴2018002),定名为蜜宝南瓜。

2 选育结果

2.1 熟 性

蜜宝南瓜蔓生,主、侧蔓结瓜,第1雌花节位14~16节,春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中旬保护地营养钵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至始收95 d,播种至终收243 d,属中晚熟品种[4]。

2.2 丰产性

2.2.1品种比较试验

2012年,以黄狼南瓜(ck1)和金船蜜本(ck2)为对照分别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月中旬播种,采用保温护根育苗35 d,小区面积50 m2,每小区定植20株,单株定植。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蜜宝南瓜产量2 467.5 kg·(667 m2)-1,比ck1(1 689.5 kg·(667 m2)-1)增产46.0%,差异极显著;比ck2(2 143.8 kg·(667 m2)-1)增产15.1%,差异显著。2013年,同样以黄狼南瓜(ck1)和金船蜜本(ck2)为对照重复品种比较试验,蜜宝南瓜产量2 326.3 kg·(667 m2)-1,比ck1(1 717.9 kg·(667 m2)-1)增产35.4%,差异极显著;比ck2(2 012.7 kg·(667 m2)-1)增产15.6%,差异显著(表1)。

表1 蜜宝南瓜品比试验、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

2.2.2多点试验

2014年,以黄狼南瓜(ck1)和金船蜜本(ck2)为对照,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进行多点试验。小区面积50 m2,每小区定植20株,单株定植。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蜜宝南瓜产量2 537.5 kg·(667 m2)-1,比ck1(1 821.5 kg·(667 m2)-1)增产39.3%,差异极显著;比ck2(2 258.1 kg·(667 m2)-1)增产12.4%,差异显著。

2.2.3区域试验

2015—2016年,以黄狼南瓜(ck1)和金船蜜本(ck2)为对照,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进行重庆市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均采取地膜覆盖,搭平架栽培。小区面积50 m2,每小区定植20株,单株定植。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2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蜜宝南瓜平均产量2 422.1 kg·(667 m2)-1;比ck1(1 730.0 kg·(667 m2)-1)增产40.0%,差异极显著,比ck2(2 139.9 kg·(667 m2)-1)增产13.2%,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蜜宝南瓜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适应各试验点栽培。

2.3 抗病性

春夏季南瓜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多年多点田间白粉病抗病性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及辽宁、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等地种植的蜜宝南瓜、黄狼南瓜和金船蜜本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均为0,无一染病,表现对白粉病免疫。

2.4 商品性与品质

对蜜宝南瓜、黄狼南瓜(ck1)和金船蜜本(ck2)的商品性和品质进行评价。蜜宝南瓜坐果率高,瓜棒锤形,瓜面微棱,瓜脐小,脐端膨大,果颈稍细。嫩瓜绿色,有光泽;老瓜橙黄色,肉质致密、面甜,品质极佳,商品性好。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测定,蜜宝南瓜维生素C含量12.4 mg·(100 g)-1,可溶性糖7.35%,蛋白质0.82%,粗纤维0.8%,淀粉2.3 g·(100 g)-1。综合各参数结果,蜜宝南瓜的商品性和品质优于对照组(见表2和表3)。

表3 蜜宝南瓜和对照组营养成份比较

表2 蜜宝南瓜和对照组商品性比较

3 品种特征特性

蜜宝南瓜中晚熟,蔓生,主、侧蔓结瓜,第1雌花节位14~16节,生长势较强,结瓜力强,嫩瓜绿色,有光泽;老瓜橙黄色,瓜棒锤形,瓜面微棱,瓜脐小,脐端膨大,果颈稍细,长28~35 cm,横径14.7 cm,果肉厚3.7 cm,单瓜重3.2~3.5 kg,肉质致密、面甜,品质极佳,商品性好,且耐贮运。田间表现抗白粉病,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栽培。产量2 422.1 kg·(667 m2)-1。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区域

根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情况,蜜宝南瓜适宜于重庆市及四川、云南、贵州等相似生态区春露地栽培。

4.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春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中旬保护地营养钵育苗,苗龄35 d左右,3月中下旬定植。

4.3 合理密植

爬地栽培,采取双二行方式开穴,大行距5 m,小行距1 m,穴距1.2 m,定植密度190株·(667 m2)-1;搭架栽培行距2.5 m,穴距1 m,定植密度270株·(667 m2)-1。

4.4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60 kg作基肥。

4.5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大田重点防治蚜虫、瓜实蝇、红蜘蛛、夜蛾等害虫为害。

4.6 适时采收

授粉后20 d即可采收嫩瓜;授粉后40 d即可采收老瓜。

5 讨 论

黄狼南瓜和早蜜本等品种,由于产量较高,成为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南瓜品种[5-9],但也存在肉质疏松、口感不佳、抗逆性和适应性不强等缺陷。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本研究团队致力选育适宜重庆市高温高湿条件,以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相似生态区栽培的优质丰产南瓜品种。本研究育成的蜜宝南瓜属中晚熟品种,耐高温高湿,生长势强,抗白粉病,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22.1 kg·(667 m2)-1,高于对照组黄狼南瓜和金船蜜本的产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瓜形美,肉质致密、面甜,商品性和品质较对照组品种好。2014—2016年在重庆市内(九龙坡区、璧山区、潼南区、垫江县等地)、市外(四川内江市、自贡市、云南玉溪、贵州遵义)进行蜜宝南瓜生产示范、推广。3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 500 hm2。蜜宝南瓜性状整齐一致,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每667 m2增收400元以上,深受种植户和市场欢迎。该南瓜新品种的育成对进一步培育优质丰产南瓜品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商品性白粉病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
独山县茄子引种比较试验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电影媒介属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