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爱玲爱玲年﹄

2020-10-01 14:26张锐
南方周末 2020-10-01
关键词:语录张爱玲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约1947年夏,张爱玲在爱林登公寓阳台。

资料图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1997年被导演许鞍华拍成同名电影,图为片中的顾曼桢(吴倩莲饰)与沈世钧(黎明饰)。资料图

◉编者按

2020年,张爱玲依然是中文世界的顶流作家。她的名字常上热搜,她的旧居受人朝拜,她的书不断被重印,她的金句不断被引用,她的小说IP不断被翻拍成影视剧——尽管她逝世已经25年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张爱玲,时代的合力,使得张爱玲1940年代走红,1980年代被重新“发现”,2010年之后再次“升温”,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2020年9月30日,张爱玲一百周年诞辰,南方周末推出专题报道,在“爱玲爱玲年”寻访路人和“张迷”,对话作家和学者,还原一个活在今天的张爱玲。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网民用谐音将这一年称为“爱玲爱玲年”。路人眼中的张爱玲、作为大众偶像的张爱玲、作为个人偶像的张爱玲,三种张爱玲的形象始终彼此交迭和冲突在互联网迷雾之中。

2020年9月3日,林青霞在南方周末副刊专栏版发表《走近张爱玲》,提到“张爱玲一张女士速描额前那一勾,竟然跟我勾得一模一样”,之后署名“张迷客厅”的作者撰文《林青霞:美丽的误会》表示:

“我想林青霞一定是误会了,那个女像也许就是她自己多年前随手画在《沉香》里的,毕竟书页有大块空隙,不免手痒。”

之后,林青霞特地感谢“张迷客厅”更正了这一“美丽的误会”。

“张迷客厅”目前拥有超过10万粉丝,以分享和考据张爱玲信息在“张迷圈”闻名。账号的运营者谢有坤(网名三三)实际上是一名90后男生,最初注册微博是为了关注宋以朗,作为一个了解张爱玲生平的窗口,但是后来宋以朗的微博没有了。

“失去了这个窗口,我觉得非常可惜。当时还没有一个真正以张爱玲为主的微博,关注张爱玲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乐趣,我就想着自己做就好了。”谢有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6年4月,他正式把个人的微博改名为“张迷客厅”,开始分享有关张爱玲的一切。

名字的由来是论坛时期存在过的一个名为“张迷客厅”的论坛。一些中年粉丝曾私信谢有坤,询问他是否是当年论坛上的某个人,他们曾在张迷论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过谢有坤的年纪较轻,并没有在这个论坛上活跃过,他创办的新“张迷客厅”再次聚集了互联网中大量的年轻读者和粉丝。

谢有坤对张爱玲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来自一些围绕张爱玲的内容和话题永远新鲜:“虽然她已经不在了,但是关于她的讨论或者作品所延伸出来的话题非常广,有一种说不完说不尽的感觉。有一句话叫‘说不尽的张爱玲,她有一种接近于我们的感觉,关于她的东西不断地被研究和发现,始终有这样的吸引力。”

在谢有坤的印象中,早期的“张迷客厅”以分享资料为主,更偏向文学性的讨论,那时候仍然是一个长阅读的时代,而现在的微博时代,人们可能更关注短平快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可能会窄化或者片面化张爱玲的形象。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网民用谐音将这一年称为“爱玲爱玲年”。路人眼中的张爱玲、作为大众偶像的张爱玲、作为个人偶像的张爱玲,三种张爱玲的形象始终彼此交迭和冲突在互联网迷雾之中。

“张爱玲语录”打假

“一些人关注我,可能不一定是因为喜欢张爱玲,而是觉得她挺有名的。尽管他们没有明说,但我感觉他们对我的期待是最好每天发一些张爱玲语录。他们或许不喜欢看别的资料或研究之类,只要把张爱玲最经典的那些句子发出来就行了。”谢有坤提到,每一次微博发张爱玲的语录,互动量就会明显增加。

谢有坤在网上还曾多次为一些“张爱玲语录”打假,最出名的当属2018年12月的一次打假。当时,谢有坤给演员马思纯的错误引用纠错,称“少看假张爱玲语录,多读原著”。

这些假语录包括“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等,这些情感金句一度盛行,至今在互联网上以张爱玲的名义传播。

汤凝是合肥某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她把自己的微信头像设置成张爱玲,生日礼物也会要求别人送不同版本的张爱玲作品。高中时候,她曾买过一套写有张爱玲语录的明信片,其中有一些读起来很经典的语录,后来到了大学才发现是假的。

2020年8月,有人联系张迷李慧星开展一个张爱玲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原以为遇到了喜爱张爱玲的同识,结果看到宣传海报上晃眼的假语录“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蹭热度借噱头圈钱仅此而已,”李慧星愤怒地说,“手上拉的红色条幅写的是‘纪念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兜里却揣着‘一问三不知纯粹兑票子的纸条。”

还有一个令她感到无语的事情,曾有明星来到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楼下的主题咖啡馆拍摄Vlog,使用的文案竟然也是张爱玲的假语录:“一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假语录的流行展示了公众对张爱玲长久的刻板印象,这些假语录一定程度上将张爱玲塑造成了当代的情感先锋和爱情教母。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张燊认为,由于张爱玲书写主题的世俗性,尤其跟现在的女性市场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消费本身就是以女性为主导。

最令谢有坤十分不解的是,除了情感相关的假语录,一些诸如“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的对仗句式竟然也被安在了张爱玲身上,大家也不觉得违和。

“如果我跟一些人说,张爱玲活到了1990年代,还坐过飞机,或者读过王安忆的小说,他们恐怕会难以想象。对于大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她比较久远,然后是一个才女。”谢有坤颇感无奈。

实际上,谢有坤有时甚至不愿意传播张爱玲的真语录,“单独拎出‘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一句,你感觉这句话是讲爱的,但是放在原文里是讲对创作的爱,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于一直发语录这件事有点介怀的原因,我担心让更多的人误读了张爱玲”。

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的顾琳瑶,本硕论文都选择了张爱玲。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会追捧张爱玲是一段持续性的过程,当阅读和引用张爱玲语录逐渐成为某种身份标签之后——“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人人都觉得自己懂得张爱玲”——但是想象的张爱玲和真实的张爱玲其实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张爱玲总是被路人所误读?张迷易珅说,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张爱玲如今“小资教母”的社会印象:显赫的家世背景、精致的文学语言、与胡兰成的爱情纠葛、独居的生活态度等。“如果说张爱玲是一张白纸的话,我不希望她被喧嚣涂抹得五颜六色。”

很长一段时间,张迷王圆圆心里的张爱玲其实是一个贵族的女性形象,今年读到了与夏志清的信件后,张爱玲也面临诸多搬家、虫害等困扰,也会因为一篇文章发不出去辗转给别人写信,她反思说,“我觉得很多对张爱玲的误解源于人们对她了解真的太少了。”

李慧星每晚都会在社交平台搜索“张爱玲”,这已经成为了她睡前的习惯,作品影视化的讨论最多。2020年,许鞍华版的《第一炉香》将上映,从选角到内容,围绕《第一炉香》的争议不断,一些张迷更是称这部电影为《第一炉钢》。

张迷朱怡菲说,电影预告片出来后,她所在的粉丝群有一些“炸锅”,支持预告片的粉丝仅有一人,他从商业和电影出版方来考虑,当时还发生了一些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两三个张迷与他几乎要吵起来了,争论的焦点反复集中在“选角”以及“预告片可能把书中某些小的情节过分放大”。

有一些人反驳,“你们张迷大可不必那么刻薄,如果是张爱玲来看的话,她对马思纯这样的一个很乖的好女孩也一定是带着祝福的”。张迷戚德望在评论时提到张爱玲的《殷宝滟送花楼会》,里面的殷宝滟也是漂亮和向上,但是张爱玲始终抱着一种观察的态度,戚德望说,“张爱玲不会祝福乖乖女,她其实是不会祝福任何人的,只有她在给朋友写明信片的时候,她会说希望你一切顺利,也希望你的病快点好之类。”

谢有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要电影合法合规,其实轮不到自己来反对。当年许鞍华拍电影《倾城之恋》时,张爱玲还在世,只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改片名。“我也没有很强烈的讨厌什么,更不会产生‘张爱玲看到会气死之类的共情。她对自己笔下纯美无害的女主角都以一句‘她死在三星期后作结,她是一个很客观的人。”

找张爱玲评论社会新闻

有一段时间,顾琳瑶的家租住在上海国际饭店附近的长江公寓。在房子里面转来转去的时候,走廊的灯光或者氛围一下让她想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和一些散文中描述过的场景,后来翻书时偶然发现张爱玲真的在此居住过。顾琳瑶感叹:“你会觉得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厉害,她写的东西为什么过了几十年还会这么真实?”

2019年5月,易珅去香港旅行,特地来到了张爱玲的母校香港大学。易珅走向港大的文学院,中途转头望向维多利亚港和九龙半岛,一下子想起张爱玲的英文小说《易经》对此的描述。在港大文学院楼下的书店中,他还看到了正在出售的英文原版书《易经》,书店墙壁上挂着一张图片,正是张爱玲的叉腰经典照片。

很多人问易珅,为何张爱玲始终在他心里能够占据唯一的地位? 易珅总是回答,跟张爱玲之间的缘分,这相当于与朋友交谈一样,有没有办法说出你的心声。“张爱玲在我心里面一直就是像一朵红玫瑰一样,优雅而美丽,虽然她已经凋谢了二十多年了,但是香气依旧萦绕在我心头。”

谢有坤说,张爱玲是一个很重视感觉和氛围的人。书迷喜欢她书中的比喻,觉得她能够把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所有方面的感官融在一体,这种通感的能力特别强——让人感觉张爱玲永远生活在了文字里。有一位粉丝曾给谢有坤评论,“感觉张爱玲还活着”。“她把自己写在了文字中。”谢有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汤凝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是读到张爱玲的散文,其中提到有一次她去看一个话剧表演,走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蓝袍子特别的不合适,“‘感觉像是墨水里很大的一块——她可以把那种特别窘迫的感觉写出来”。

戚德望有时候感觉,张爱玲描写的场景似乎总会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刻发生。张爱玲在《易经》中,写自己从大学外面回来,被防空灯从头到脚照了一下,整个人浸在灯光里,她说从此就跟之前两样了,“不是说所有人都会有这种时刻,但是对生活的这种感知,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

和其他作家的分享博主相比,谢有坤认为分享张爱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似乎总是能找到最适合当下的一句话——天气转凉或变热,过节日等一般性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下毛毛雨什么感觉?张爱玲《留情》里写,‘微雨的天气像只棕黑的大狗,毛茸茸,湿溚溚,冰冷的黑鼻尖凑到人脸上来嗅个不了。”

谢有坤记得看到过一个社会新闻,医院里一位母亲跪在地上为病人祈祷,“张爱玲的信里面写过,她认为这种祈祷‘可能有效。我把这句话摘过来,用来评论这条社会新闻,大家也觉得非常好”。

▶下转第14版

猜你喜欢
语录张爱玲南方周末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语录
语录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