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2020-09-30 07:58:58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抛石软土路段

孙 科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推动了我国公路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公路路基路面中,经常会因为地基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而之所以发生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如果未对软土地基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将会导致公路路基路面出现翻浆、裂缝等质量问题,甚至出现沉降,导致路面发生破损、裂缝、倾斜,严重威胁车辆驾驶安全。

1 工程背景

以山西省的某公路路基路面的建设项目为例,该公路工程位于河畔旁,填土的高度是根据施工现场地形、排水以及冻土深度设计,最高填土高度为2 m。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一些旧路段的改造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该公路的软基厚度为0.5~3.1 m,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条件,对该段软土地基进行优化设计。

2 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是指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其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并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包括透水性较低、变形程度较大以及沉降不均匀等[1]。首先,变形程度大是因为软土自身的一些实际特点,导致路基出现沉降问题,甚至坍塌。其次,沉降不均匀。路基的沉降现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因为构成软土的淤泥、泥碳以及淤泥质土等物质的压缩性较高,抗剪强度较低,所以导致沉降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最后,透水性较低。软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含水性高,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积水,对于积水进行彻底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对公路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软土地基的压缩性也非常强。因为软土的土质松软,其压缩系数通常处于0.7~1.5 MPa-1的范围,并且还会随着天然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加,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经过荷载的作用出现变形问题,从而呈现出大而不均匀的特点[2]。

3 软土地基各路段的处理

3.1 路堑处

在对于路堑处的软基进行处理时,需要挖出湿槽内的湿土,并在其中添加适当的生石灰,使用搅拌机器搅拌之后进行闷料作业,经过一天时间的闷料后,在其中根据比例添加生石灰,重新搅拌闷料。这一步骤是为了可以充分溶解生石灰和湿土。然后测量土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符合施工作业标准,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均匀铺撒,同时在此添加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翻转搅拌。

3.2 路堤处

路堤施工时,需要采取分层施工的方式,每一层都需进行翻晒、粉碎以及压实等环节,保证每一层的压实度和均匀碾压,每一层都需经过验收,且只有符合验收标准才可以开展下一道施工工序。如果路段干燥且施工期间的降水较少,此时土的含水量就会偏低,可以直接翻转碾压施工[3]。

3.3 掺入石灰未碾压路段

如果尚未碾压路段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那么必须要提前做好该路段的防护措施。降雨会导致尚未碾压内的路段中渗入雨水,对于路基造成损坏。所以,在降雨之前需要对路基覆盖防水布,避免渗水影响路基,但是在降雨停止后需及时去除防雨布,并翻晒和粉碎土壤,如果渗水严重,需重新填土、搅拌以及碾压。

3.4 含水量较高路段

路段中如果含水量较高,需晾晒降低含水量,其土含水量必须要满足施工要求才能够重新填充到土壤中。土壤必须进行粉碎,其颗粒直径要小于50 mm。可以选择在土壤中添加消石灰,然后粉碎搅拌,将消石灰充分溶解在土壤中,并采用压路机对地基进行碾压。以上所有的工序必须要在一天时间内进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4 软土地基具体处理方法

4.1 抛石填筑方法

该方法是定量抛投石块、石沫、石片等材料,以此来排除地基中的淤泥,从而加固地基。抛石填筑方法适合应用在常年积水的路段或是排水困难路段。在抛投过程中,其抛投材料主要选择片石,而片石的大小程度则是根据淤泥的黏稠程度决定。一般情况下,片石面积不能小于25 cm2[4]。在抛石填筑后,还需对路基进行夯实、碾压,避免路基瘫软。对于路基进行二次碾压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下阶段的施工。如图1所示为抛石填筑方法。

图1 抛石填筑方法

4.2 换填法

换填法是处理公路软基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适合应用在深度3 m的软基处理中,因为换填深度会受到路基承载力的直接影响。换填法的土壤挖出施工可以分为人工施工或是机械施工,其换土材料主要采用强度较高的砂粒或是黏性土,并且施工需要采取分层填充。在填筑软土时,可以适当填筑石头避免软弹,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另外,如果地基软弱土层相对较薄,且上部荷载较小的话,同样可以使用该方式进行处理。换填结束后,使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进行分层振动夯实,使公路路基可以达到密实度标准。

4.3 固结排水法

公路工程的地基中具有较大含水量才会出现软土地基。绝大多数公路工程都是露天作业,所以会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如果公路地基中的含水量过多,将会对地基的紧密性造成严重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软土地基。施工人员在对软土地基开展施工时,首先需要实施排水措施,而塑料排水板的技术是一种应用十分普遍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软土地基内的含水量。如图2所示为排水技术。

图2 排水措施(单位:cm)

4.4 石灰浅坑法

该方法是挖一个方形或是圆形深度为1 m的坑,在挖好坑之后的第二天清除坑内的渗水,并在其中添加1/3的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而坑的行距以及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大约为5~6 m,在严重弹簧路段可以设置为3~4 m。石灰浅坑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路基中的含水量,并且能够及时清除渗水,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在坑内适当添加石灰,可以有效地避免弹簧土的出现,从而减少路基中的含水量,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公路以后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软土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以通过石灰浅坑法、换填法以及抛石填筑法等技术进行处理,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避免公路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沉降、翻浆等问题。所以,要加强公路路基路面的软基处理,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促进公路的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抛石软土路段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中国公路(2022年10期)2022-08-03 02:39:18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工会博览(2022年5期)2022-06-30 05:30:18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两种新型抛石护岸工艺在深水区应用效果对比*
水运工程(2020年10期)2020-11-11 06:40:54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沉箱抛石基床整平施工技术
浆喷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